首页 百科知识 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 党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因而, 掌握政权之后, 中国共产党时刻没有放松自身的建设。其中强调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立民主制度。在现实生活中, 一元化领导往往变成了个人领导, 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个人崇拜、 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一类家长制现象愈演愈烈, 以至酿成长达十年的 “文化大革命”,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遭受严重摧残。

(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党的八大的召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健康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 党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探索。 这种探索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围绕着党的组织建设进行; 二是围绕着党风建设进行。

从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看, 巩固新生的政权是党执政后面临的第一要务。 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是政权巩固的保证。 因而, 掌握政权之后, 中国共产党时刻没有放松自身的建设。 当时党的建设的根本点有两个: 一是保持党的性质不变, 保证党自身的纯洁性、 纪律性和统一性; 二是保持党的宗旨不变, 始终坚持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为此, 进行了许多创造性实践和探索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951年, 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在会上, 刘少奇对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做了全面的分析和部署, 要求整理党的基层组织, 强调提高党的统一性和纪律性的同时, 要扩大和落实党内的民主。 适当地扩大党内的民主, 实际地而不只是形式地建立党的各级党委会、 代表会与代表大会制, 并使它们加强工作, 是加强我们党的各级组织机构的重要环节。 在此基础上,1954年, 中央组织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会议, 提出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必须经常注意加强和改进支部委员会、 全体党员大会和党的小组的生活和工作, 支部委员会应正确地实行集体领导、 分工负责的制度, 定期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 支部的最高权力机构——党员大会在讨论一切工作和支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时, 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党员进行讨论, 保证每个党员能够充分地发表意见。 会议还强调, “建立支部民主的、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生活, 增强党内团结和严肃党的纪律,是党的建设事业中极为重要的原则”。[12]为了强化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1950年4月, 中共中央发出了 《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这一 《决定》 在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指出: “我们的党已经领导全国的政权, 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危害广大人民的利益, 而由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 领导者威信的提高, 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 在党内党外拒绝批评, 压制批评。 由于这些新的情况的产生, 如果我们对于我们党的人民政府的及所有经济机关和群众团体的缺点和错误, 不能公开地及时在全国和广大人民中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我们就要被严重的官僚主义所毒害, 不能完成新中国的建设任务。”[13]

从党风建设方面看, 为了使党能够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条件下保持党的政治本色不动摇, 借鉴民主革命时期整风运动的经验, 我们党于1950年又开展了一次整党整风运动。1950年 “五一” 节, 中共中央发出了 《关于在全党和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 要求全党结合工作, 学习文件,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克服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以功臣自居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命令主义的作风。 紧接着,1951年至1954年又开始了整党运动。 1952年, 当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的“三反” 运动展开后, 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了 《关于 “三反” 运动应和整党运动相结合进行的指示》 《关于在 “三反” 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工作的指示》, 这样就使整党工作和 “三反” 运动结合起来了, 使 “三反” 运动成为对每个党员的严格考验和对党组织的一次有效的整顿, 使得整党工作有了新的内容。 其中强调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立民主制度。 实际上表明, 大至整个国家的民主生活, 小至具体的组织民主生活, 其核心都是党内的民主生活, 没有党内的民主生活, 就不可能有国家的民主生活。 当然, 总的看, 整党整风效果显著, 但也出现了过火现象, 客观上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这在1957年 “反右” 斗争扩大化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1956年党的八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并把发展党内基层民主作为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 从而把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八大党章在规定党员10项义务的同时, 将党员应该享有的权利从七大的4项扩大为7项, 把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作为权利规定下来。 并规定: “党员和党组织的负责人如果不尊重党员的这些权利, 应当给予批评和教育; 如果侵害党员的这些权利, 就是违反党的纪律, 应当给予纪律处分。” 党章还规定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 研究他们的经验, 及时地解决他们的问题。”[14]这些规定, 大大推进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二) 从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遭到严重挫折阶段

党的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 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 这样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左” 的指导思想开始抬头, 党的八届三中全会, 改变了八大对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 把阶级斗争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放弃了八大的正确判断, 并将知识分子划入民族资产阶级范畴。 党内民主生活从中央到基层都出现了极不正常的现象, 革命代替了生产, 斗争代替了建设, 对抗代替了团结, 并全面确立了高度集权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在现实生活中, 一元化领导往往变成了个人领导, 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个人崇拜、 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一类家长制现象愈演愈烈, 以至酿成长达十年的 “文化大革命”,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遭受严重摧残。1969年党的九大, 在党章中取消了党员权利的规定, 取消了党的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的规定, 取消了党内基层民主的其他种种规定。1973年召开的十大, 基本延续了九大的错误。 长达十年的 “文化大革命”, 不但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 而且也严重削弱了党的领导, 其教训是深刻的。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 “文化大革命” 时期搞所谓的 “大民主” 根本不具有民主的意义, 实际上完全践踏了民主。 从形式看, “大民主” 是大参与、 大动员的民主, 但从本质上看, 是非制度化的民主, 非理性的民主; 从功能看, “大民主” 所要实现的不是权利, 而是按既定意志改造权力结构。 因而, 从根本上讲,“大民主” 既不是民主的形式, 也不是民主的手段, 它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是个人崇拜的手段。[15]可见, “大民主” 不但没有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相反使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陷入了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 程度最深重的危机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