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东共产党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教训

苏东共产党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教训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欧一大批长期执政的共产党, 在处理党内民主问题上失误, 教训深刻。认真分析和总结苏东国家执政党在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各国政党加强自身建设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 党内民主失真是苏东各党的普遍教训

压抑得太久的党内民主, 在剧变前的苏东已经演化为社会热点问题, 并最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内外压力之下, 各国各党不得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然而, 它们在改革中却掉进了 “一集中就死, 一民主就乱” 的怪圈中难以自拔。苏共极力效仿西欧社会民主党的一套观念和做法, 把西方政治体制奉为神灵, 鼓吹实行多党制、 三权分立, 导致党在改革方向上出现偏差。 苏共没有看到, 对社会民主党的观点不加批判地接受下来, 其中必然包含着对党的历史的自我否定。可以说, 一定意义上讲, 苏东各党政治极端民主化是导致它们丧失政权的重要原因。 在干部队伍方面, 戈尔巴乔夫不顾具体情况, 以完全的选举制代替任命制。应该承认, 探索干部使用上的选举制是正确的。 问题在于这里的 “选举制” 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极端民主化的前提下进行的, 是以极端的 “民主化” “公开性” 代替了干部问题上的民主集中制。 戈尔巴乔夫新干部政策的另一内容是不顾后果地揭露甚至夸大党内存在的问题, 搞干部队伍大换血。 这样一来, 苏共在事实上损害了干部队伍, 严重地动摇了党的组织基础, 而且授人以柄, 招致反对派的攻击, 也引发了广大人民对党的不满。

在党员民主权利上, 苏共只看到广大党员要求党内民主的一面, 却没有意识到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 民主就有被滥用的可能性。 戈尔巴乔夫以 “保护少数”为理由, 在少数服从多数问题上, 允许党的高层领导干部公开反对党的决议。 为了体现党的民主性, 苏共二十八大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新的解读, 认为党内不同主张不仅可以有权公开表达出来, 而且相同主张的党员之间可以脱离党的组织搞统一战线。 这种情况下, 自然党内不同主张开始以组织的形式出现, 而且有自己政治纲领的派别, 在党内不可避免地形成了, 苏共内部开始分化。 苏共不加限制地“公开性” 和 “民主化”, 必然导致党外许多政治组织出现。 这些反对派组织羽翼丰满之后, 进而向苏共提出在政治上平起平坐的要求, 主张实行多党制, 取消宪法中规定的共产党核心地位的内容。 苏共最初断然拒绝了这些要求, 但由于在“民主化” 上没有任何设防, 苏共只得步步退让, 最终提出修改宪法第6条关于党的领导作用的动议, 承认了反对力量的存在。 此时的苏共, 已经深深陷入 “党外有党, 党内有派” 的两面夹攻之中。 执政地位, 岌岌可危。 “公开” “民主”成了一些人用来反对共产党、 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利器。 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 宣称进行 “根本革新”, 以 “极端民主制” 取代 “民主集中制”。 戈尔巴乔夫强调, 苏共坚决否定在行政命令体制下形成的那种 “僵硬的”民主集中制, 认为民主集中制原则已 “过时了”, 要用 “全面民主制” 取代之。

东欧其他国家的共产党, 基本上大都走了这样一条模式, 即反对派发动进攻——执政党分裂——圆桌会议——共产党下台 (只有南斯拉夫是以国家分裂,战争爆发为结局)。 剧变首先是从最不稳定的波兰开始的。1989年, 缺乏苏联支持的波兰政府不得不与势力强大的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 商定进行选举。 结果波兰统一工人党一票未得, 团结工会则几乎囊括了全部选票, 政权转移到团结工会手中。 随后是匈牙利、 民主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 保加利亚。 东欧一大批长期执政的共产党, 在处理党内民主问题上失误, 教训深刻。

(二) 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苏东各国执政党的一致做法

从执政党民主集中制建设的角度来讲, 作为苏东国家无产阶级政党, 在其失去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中, 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启示。 特别是苏共、 波兰统一工人党、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都曾在共产主义运动建设史上取得了许多成就, 但同时也都在执政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民主集中制问题。 这些政党最终走向垮台, 教训十分深刻,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认真分析和总结苏东国家执政党在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各国政党加强自身建设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1. 严禁派别活动

苏东各党丧失执政地位,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支持党内不同立场、 纲领、 派别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从而造成党内派别活动无法控制, 直至党的分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团结统一。

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前提条件, 放弃民主集中制只能导致党内派别活动的增长, 最终影响党的团结统一而走向分裂。

社会上的政治多元化导致了多党状况的出现, 党内的多元化则导致了党内派别的迅速崛起。 党内对改革存在不同看法,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苏共把党内民主理解成: 不但这些不同主张可以公开体现出来, 而且相同观点的党员之间有权脱离党的组织搞统一战线。 这样, 党内的不同主张开始以组织的形式体现出现, 最终在党内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有自己政治纲领和领袖人物的派别存在。 特别是苏共二十八大召开后, 党内派别进一步发展, 这种党内派别化现象没有引起苏共的足够重视, 相反被认为是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和深化。 因此, 苏共不仅没有制定相应的对策, 反而接受既成事实, 甚至把它作为党的新领导体制的基础。

其实, 对于苏共来说, 最致命的不仅在于实际上产生了派别, 而且还在于派别活动凌驾于整个党之上。 苏共二十八大以后, 党内派别各自为政, 拒绝服从统一的领导, 苏共分裂的倾向加剧。 造成分裂的力量大体上有三种情况: 第一, 一些人从苏共内部分离出来, 另组新党, 逐步在党内成为一种自然现象。 例如, 1990年11月部分退出苏共的民主行动纲领派成立的俄罗斯共和党。 第二, 一些人在苏共党内建党, 例如,1991年7月谢瓦尔德纳泽、 雅可夫列夫等人成立的“民主改革运动”, 鲁茨科伊成立的俄罗斯共产党人民主党等。 第三, 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应这些国家独立的要求, 成立了脱离苏共的共产党, 如立陶宛共产党、 爱沙尼亚共产党等。 此外, 新派别还在产生, 例如,1991年7月成立的以尼娜·安德烈耶娃为主席的 “苏共布尔什维克行动纲领派” 等。 这些组织都有自己的纲领和主张, 自行其是。 苏共真正成了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党的意志无法实现的俱乐部了。

2. 党内民主应走出一条渐进发展之路

苏东共产党走向垮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进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没有把握好发展党内民主的度, 由扩大党内民主走向了对集中的放弃和否定, 最后使党的领导机构无集中可言。1990年12月13日, 前俄罗斯联邦书记罗兹科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坦言, “我们的悲剧是搞民主忘掉了辩证法。 民主越出了范围就有坏的一面。 在民主政治热情高潮中忘记了政权”。1992年1月, 原苏共中央书记库利加乔夫在其出版的 《戈尔巴乔夫之谜》 一书中谈到, 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民主化进程已不可控制, 社会丧失了政治稳定, 不受约束占了上风, 纪律急剧下降了, 法制崩溃了, 法律不执行了”。 这表明在改革的任何阶段, 党内民主的发展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而不应以扩大党内民主为理由, 以破坏社会稳定为前提以换取民主的一时发展。

当前, 随着我国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会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与参与能力不断提高, 所以扩大民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 从苏东共产党的教训中得出的悲剧告诉我们, 扩大党内民主绝非那么简单, 想当然地推进而已, 有一个逐步扩大和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党必须根据党内外情况的变化, 牢牢把握扩大民主的 “度”, 只有这样, 才能使民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 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

苏东各党党内民主生活的不健全, 与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偏差有密切的关系。 党内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官僚主义思想突出, 腐败现象严重, 致使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党内不断滋长和扩大, 从而影响和降低了执政党的形象。 从形式上看, 苏东都有一套监督机制, 但是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苏东各党正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导致个人崇拜、 个人集权的盛行, 腐败现象突出。 苏东的教训从反面进一步告诉我们, 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体制。 权力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要实行集体领导, 反对个人说了算。 因此, 党要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要使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不可任性。 同时, 要建立各方面的监督机制, 特别要建立和健全党内的民主监督机制。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 我们国家在以往的政治生活中, 党的领导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建立了伟大的业绩, 形成了很强的个人独特魅力和个人威望, 同时也在实行集体领导、 集中全党智慧方面取得了伟大的功绩,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形成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产生了可能。 领导人一旦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脱离群众、 放弃集体领导, 就会出现失误, 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文化大革命” 的发生就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拨乱反正, 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才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历史已经证明, 如果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 放弃集体领导原则, 那么必然会造成事业发展的不利。 今天我们在全球化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情况非常复杂, 任务异常艰难, 民主集中制原则绝不能削弱和抛弃。 实践证明, 党的坚强领导是进行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1989年, 在时局极其复杂的条件下, 苏共否定民主集中制原则, 甚至放弃了党对重大问题的掌控。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提出后, 苏共遭到激进的民主派的反对, 反社会主义组织相继建立,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夺取共产党的政权。 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中央把党的领导视为政治上的独断, 要彻底地加以改变, 最后甚至从宪法中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 结果导致最高苏维埃解体, 苏共被取缔。

历史已经反复证明,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就没有人民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可言, 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 绝不能放弃共产党的领导。 因此, 当前我们进行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 当前, 中国民主建设所取得的伟大业绩, 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 离开党的领导, 这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得不到体现, 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 自由主义的泛滥, 这样的政党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的幸福。 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坚持党的政治、 思想、 组织等的领导, 而不是以党代政、 所有的大事小情都由党委包揽。 因此, 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水平, 必须发扬党内民主, 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的领导体制, 加强党内监督。 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 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也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