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面从严治党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科学化提供新的制度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科学化提供新的制度保障

时间:2024-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主题, 其基本前提是党内基层民主制度的安排与落实, 必须依靠制度管党治党即党内基层建设应以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为核心,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化、 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包括健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制度体系, 将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提供新的制度支撑。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主题, 其基本前提是党内基层民主制度的安排与落实, 必须依靠制度管党治党即党内基层建设应以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为核心,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化、 规范化和程序化发展。

制度是民主的载体, 党内基层民主制度规定了党内基层民主的形式、 内容,也决定了其运行的方式, 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障, 是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化建设方向要解决的是制度本身不健全、 不完善、 不配套, 制度执行不坚决、 不得力、 不彻底的问题。

党员作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根本上要体现为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和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发展党内基层民主不仅要培育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民主文化, 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打牢思想基础、 创造文化氛围, 而且从当前我们党的建设实际来看, 更要重视制度的设计和落实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才能更好地推动党内基层民主的顺利发展。 广大党员在党内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履行义务,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党和人民掌管权力、 行使权力, 党的各类主体发挥自身的主体功能和作用, 都必须依照严格的党内法规制度来进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也就无从发力, 失去依托和保障了。

党员领导干部, 特别是党政 “一把手”, 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 如果权力的行使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必然走向民主的反面, 走向专权和滥权、 走向腐败和堕落。 然而, 要规范和有效约束 “关键少数” 手中的权力, 首先就必须通过不断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包括党内基层民主制度来实现。 长期以来, 影响党内基层民主的发展因素很多, 但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执行不力、 不到位,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全面从严治党必将进一步提升全党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 并有力地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包括党内基层民主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综观世界政党治理经验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表明, 离开了思想建党, 党的建设就失去了灵魂和根本, 没有了方向和目标; 而离开了制度治党, 没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规范和约束, 党的建设也不可能取得实际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协调推进, 目的正是要发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双重作用, 取得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 全面从严治党, 注重制度建设, 必然对现行的一些党内法规制度包括党内基层民主制度进行清理, 不合时宜、 不利于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法规制度要废止,一些基本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要进一步修改、 完善, 一些具体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要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本身也是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措施。

全面从严治党, 如何做到 “从严”, “从严” 依据什么? 就是依据党内法规制度。 “治” 靠什么? 也要靠党内法规制度。 依据党内法规制度, 依靠党内法规制度全面从严治党, 不仅要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而且要使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科学合理、 切实可行, 并保障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有效执行。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包括健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制度体系, 将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提供新的制度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共中央先后印发了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重要党内法规,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度治党逐步走向规范化、 程序化的集中体现, 必将有力地促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走向制度化、 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