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矫正制度在校园暴力干预及惩戒机制研究

矫正制度在校园暴力干预及惩戒机制研究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而言,校园暴力就是在校园内外合理区域内发生的对学校师生间的各种身体伤害及财产损失,严重破坏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言语和行为。完善《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立法,加大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惩戒力度,完善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矫正机制,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一、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

校园里先后发生的恶性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严重危害校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也阻碍了和谐社会前进的脚步,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无论从维护学校的正常办学秩序来看,还是从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研究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干预机制,都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校园暴力,其同类词还有校园欺凌、校园欺负、校园霸凌等表达方式。综合学界观点,校园暴力具有这些要素:主体是学生、教师或校外人员;受害者主要是学生;表现形式包括肢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直接危害结果是破坏学校治安秩序和侵害受害者身心健康。具体而言,校园暴力就是在校园内外合理区域内发生的对学校师生间的各种身体伤害及财产损失,严重破坏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言语和行为。

二、关于校园暴力的预防机制研究

1.学生自身方面

对于青少年个体而言首先要关注自身健全人格的自我塑造。青少年懵懂的年龄,涉世不深,还没有向成年人那样掌握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要学会珍爱生命,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矛盾的自我救助能力。能够控制合理的情绪,掌握一定的人际处事技巧。其次还要关注青少年学生个体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意识,自觉向社会人角色改变,对于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能够有意识地以和平的手段去解决,而不是诉诸暴力,用拳头解决。

2.家庭方面

首先父母要重视对子女的亲情教育。现在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多的宠爱或溺爱,容易养成孩子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而有的父母则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作为父母,既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更要要学会爱护、尊重、理解、鼓励、欣赏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其次要增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感,作为父母有责任更有义务抚育并监护好子女,保证子女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3.学校方面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这就要明确学校的职责,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力度。学校对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行为不仅要敢管,还要保证管好,给学生打造一个祥和安全的校园环境。其次要开展和重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学校要增开法制课,也可以聘请校内外法律专家定期开展法律讲座,以鲜活的案例进行法制宣讲,使学生在日常行为活动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也可以开展与反校园暴力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针对校园暴力编撰专门的普法教材。最后要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学校书香校园氛围。远离校园暴力,品读经典著作,借助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在读书中养成思辨能力,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力,自觉向善,提升青少年自我。

4.社会层面

首先要过滤净化荧屏网络,打造绿色媒体空间,拒绝暴力信息宣传。在信息化时代,电脑、电视、手机、广播、报纸等媒体手段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高速快捷,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一定的弊端。青少年学生社会识别能力欠缺,容易受媒体散布的一些暴力文化的影响与腐蚀。因此多媒体单位应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担负起净化社会环境的重任。文化管理部门还要对音像制品实行分级管理,划出限制级别,不允许青少年直接接触凶杀等限制级暴力影片。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在对犯罪事件和情节报道时要进行有选择的报道,不能一味的为赚取收视率而大肆曝光一些暴力事件的具体情节。最后还要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与综合治理,需要政府多部门齐抓共管,根除校园周边环境存在的不良侵害,避免青少年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5.政府方面

首先要整合教育资源及其配置。划片入学,户口与学区绑定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畸形产物。政府应该重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加大对教育资源不足的弱势学校的资金投入,促进教师优秀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力求使学生因为人为因素原因造成的学苗参差不齐的不合理现状趋向合理,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次要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社会贫困家庭、低保家庭的社会福利与救助,缓和由于社会分配不公、社会贫富悬殊过大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每一个贫困家庭的背后,都有难以解决的现实生活问题;每一个家庭的背后,可能都会涉及一个成长成才的青少年个体。最后要完善有关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立法工作。从不同层面,从上到下制定出一系列校园暴力防治的专项法律法规。启动诸如《校园安全法》、《校园防暴力法》、《校园暴力事件防范与治理条例》、《校园伤害事件处理办法》等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三、关于校园暴力的惩戒问题研究

校园暴力行为侵犯他人人身安全与人格尊严,是典型的违法行为,甚至有些上升到犯罪行为,需要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治理校园暴力,单纯依靠言语管教、道德感化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严明的法律制度和学校惩戒制度。完善《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立法,加大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惩戒力度,完善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矫正机制,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1.对校园暴力实施专项立法

从校园暴力的视角看,要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中关于学生人格尊严等相关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设,对现行相关法律采取修订的方式,让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防治校园暴力的行动中来。除现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之外,建议制定一部针对校园暴力的专项法律,更全面、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校园暴力。

2.完善相关立法的法律惩戒力度

对于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要加以惩戒,可以根据情况量刑,但绝对不能因为姑息而不判罚。法律惩戒既包括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肇事学生进行惩戒,也包括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暴力伤害他人者进行依法惩戒,通过惩戒预防和减少暴力事件发生,以外在他律来约束学生暴力行为。对于校园暴力事件要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既要重视教育预防,也不能忽视必要的法律惩治。行为情节较轻的,尽量给予最大限度的感化、挽救;涉及违法行为,造成一定恶劣影响的,就要给予治安拘留或者送往工读学校;罪行严重,不宜宣告缓刑的,就当判处实刑来承担刑事责任,而不能简单通过民事赔偿和解了事。通过区别对待,既彰显法律的关怀,又不失法律威严,公平地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法律保护。

3.加大校园暴力事件的执法力度

为了惩治已经实施的重大校园暴力行为,应当允许司法的必要介入,司法机关进校园,严重暴力行为人要对自己的暴力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责任不能简单以违反校规校纪的处罚所代替。司法机关应加大对典型的校园暴力案件的惩罚力度,通过法律严惩彰显法律的威慑力,从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4.完善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矫正机制

对我国而言,在刑法保持相对谦抑的前提下,应当积极探索构建刑罚之外的惩戒、矫治制度,目前迫切需要落实和完善《刑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中规定的收容教养、工读教育等制度,明确实施细则,加大对相关矫治场所的资金、人员投入,用足用好我国已有的制度资源。除此之外,还要完善青少年社区矫正机制,对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和不承担刑事责任的青少年交由社区进行监管、疏导和教育,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合作对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从而遏制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总之,对校园暴力事件应当全面审视并予以足够重视,既要预防,更要加大法律惩戒,预防与惩戒双管齐下,从而防控校园暴力的发生,还校园以平静,还校园以安全,还校园以和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