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家港市媒体报道

张家港市媒体报道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8月,善港村在全市率先实施深化村民自治工作。截至目前,善港村180余条建议全部得到了落实。七里庙社区居民议事会成立后,社区决定将“蓝牙卡”的使用权交给居民。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百姓需求”,今年8月,经开区(杨舍镇)积极探索村(居)民自治模式,加快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一个月后,善港村村民议事会正式成立,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了15名成员,60岁的邵国芳担任议事会议事长。

一、把村(居)事务晒在“阳光”下——经开区(杨舍镇)推进村(居)民自治新模式(2015年12月30日《张家港日报》)

昨天,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第三届村民议事会议召开。议事长邵国芳在会上说,现在天冷了,小煤炉燃烧起来,不仅破坏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次的议题是取缔小煤炉。“好,我投一票!”议事员们纷纷举起手来。

今年8月,善港村在全市率先实施深化村民自治工作。9月,通过村民代表公开推荐、民主评议推选,由15名议事员组成的村民议事会成立。邵国芳表示,议事会上的一个个议事题目,随即变成建言良策,又很快转换为一个个惠民成果。截至目前,善港村180余条建议全部得到了落实。“要是以前,这些事可是村委‘老大难’,但现在有了议事会就不一样了,议事会成为村民的代言组织后,所有问题与矛盾都在村民内部得以解决。”该村党委副书记黄琴说。

村委不再大包大揽,行吗?七里庙社区党支部书记严剑峰说,有些事,自我管理能做得更贴老百姓的心。七里庙小区是动迁安置小区,由于之前未实行封闭式管理,小区门口交通事故高发。今年8月份,社区将小区的出入口改造成“蓝牙”自动道闸升降系统,车辆凭“蓝牙卡”可进出小区。但就这么个好事,偏没有得到居民的理解,“改造前没听我们意见,改造是为了政绩”。为此,有少数居民上访到了区镇政府。七里庙社区居民议事会成立后,社区决定将“蓝牙卡”的使用权交给居民。仅两天时间,小区就办了1000张“蓝牙卡”。

动迁修路等公共事务,如何兼顾个人利益?小区铺设排水管引发争议怎么办?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百姓需求”,今年8月,经开区(杨舍镇)积极探索村(居)民自治模式,加快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区镇创新设立村(居)民议事会,构建了“村(居)党组织领导—村(居)民议事会民主协商—村(居)民会议民主决策—村(居)民委员会具体实施—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的自治机制。

据了解,政府主导和村(居)民自治结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在全市推广。市委副书记、市长朱立凡表示,经开区(杨舍镇)村(居)民自治模式让村(居)事务真正晒在阳光下,有力地保障了村(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群众心里明亮了,农村社会也更和谐稳定了!

二、经开区(杨舍镇):开启村(居)民自治新华章(2016年2月6日《张家港日报》)

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实现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2015年8月以来,经开区(杨舍镇)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在区镇81个村(社区)成立了村(居)民议(理)事会,深化开展村(居)民自治,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新机制。

(一)村(居)民自治创新举

2015年8月13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的一处空地上,2002名村民代表齐聚现场,一致表决通过了《善港村村民自治章程(草案)》,拉开了村民自治的新篇章。

现场,代表们对《善港村村民自治章程(草案)》进行投票表决,通过率达到了99.15%。

一个月后,善港村村民议事会正式成立,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了15名成员,60岁的邵国芳担任议事会议事长。善港村党委副书记、村主任宋海忠解释,村民议事会的职能是收集村情民意,引导村民合理表达诉求;负责协商、沟通和审议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配合、协助村“两委”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

“议事会成立后,成员们经常在村里走访,征集我们的意见,先后审议通过了修路、拓宽河道等实事项目,真正为老百姓办事。”村民李士谷说。

村(居)民自治开启了善港村基层民主自治新篇章,这也是经开区(杨舍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镇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村民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现有的自治体制和自治机制与村民‘依法自治’的要求不匹配;‘法律法规之外,道德情理之中’的新情况越来越多;人口结构加剧变化,人口流动性大幅增加,村民自治面临‘非村民’融入和管理等诸多问题。”经开区(杨舍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实现有法依法、有规依规、村民自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2015年8月,经开区(杨舍镇)在区镇范围内逐步开展村(居)民自治,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村民议事会民主协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的自治新机制。目前,共有31个村(含涉农社区)、50个社区建立起了基层群众自治新机制。

经开区(杨舍镇)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工委、管委会通过组织自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依法开展自治工作的能力,提高专业社工技能。同时,对所有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上岗培训,严格执行执证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对议(理)事会人员及村(居)民代表的能力培养,切实提升他们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履职能力。

实践证明,经开区(杨舍镇)村(居)民自治深得人心。

(二)居民实现“当家做主”

村(居)民自治激发了群众“善治能治”的主人翁精神。

七里庙小区目前住着2000多户居民,共有7个小区出入口以及12个地下车库出入口。近年来,随着小区私家车越来越多,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难成了小区的头等问题。原本,小区在每个门口安装了人工控制的道闸,但仅靠门卫盯看,不仅效率低,小区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问题,今年8月,社区选取小区2个出入口试点改造了蓝牙自动道闸升降系统。然而,系统试运行后,到社区办理“蓝牙卡”的车主寥寥无几,一个月办理了不足600张。

2015年9月13日,七里庙社区居民议事会正式成立。会上,就小区出入口及地下车库全面启用自动道闸升降系统展开了激烈讨论,表决通过了《七里庙小区出入口及地下车库全面启用自动升降道闸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仅公示两天,就办了1000张“蓝牙卡”。不仅如此,小区内及门口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电动车电瓶、电线电缆等盗窃案件发案率降低了50%。“居民议事会所决定的事情,代表着广大居民的共同意愿,因此得到了大家的普遍支持,使得道闸改造实施进展顺利。”居民议事会会长黄金宝说。

“七里庙一区17、18幢楼下地面车位较少,能否适当增加车位?”记者采访当天,七里庙社区党支部书记严剑峰收到了一张字条,这是居民议事会成员孙兰走访后收集的民意。“下一个议事会召开的时候,我就把这个问题拿到会上去讨论。”对严剑锋来说,居民议事会是破解村(居)管理难题的“推进器”。

村(居)民自治是广大群众参与村、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能否有效开展,宣传发动是关键。试点村(社区)通过各种途径,将村(居)民自治工作融入日常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村(居)参与村务管理。

晨阳社区居民议事会成立2个多月来,就完成了新增私家车车位、消除绿化带种菜“顽疾”、清理“僵尸车”三件急事、难事;暨阳社区居民议事会针对居民反映的羊肉店油腻味重的问题,主动上门协调,帮助店主办理营业执照,让店主将羊肉加工搬离居民区;金塘社区居民议事会有效解决了“小煤炉”问题,彻底解决了居民用小煤炉烧水的陋习;体育社区居民议事会解决了地下停车场废旧物品乱堆乱放的问题……

村(居)民自治让老百姓更好地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同时,也是村(居)务规范管理的“监视器”。

往年,给生活困难的家庭发放慰问金和补助金是困扰村(社区)的难题,怎么发老百姓都不可能完全满意。今年重阳节,福前村通过村民议事会集体决议老年人慰问金发放方案,让老百姓自己说了算,这下大伙都没有意见了。无独有偶,仓基村将“股权改革实施细则”提到了村民议事会,形成了群众认可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这是我们最关心的大事,以前总觉得‘有猫腻’,现在村里反复征询我们的意见,由村民议事会商讨实施方案,办得这么细,我们大伙都没话说了。”提起此事,仓基村村民无不点头称赞。

村(居)民自治就是要直面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陋习”整治、两违处理、财务监管、实事项目、福利发放……这些老百姓敏感度高的事项,如今都纳入到了村(居)民自治工作中来,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大转变彰显了自治工作的公信力,从真正意义上让老百姓实现了“当家做主”。

(三)党政引领把方向

“还政于民、还权于民”是对村(居)民自治的重新认识和革新,成效有目共睹。然而,就在试点工作开展之前,有人担心“一放就乱”“陷入混乱无序的状况”。正是由于村(居)民自治对坚持党建引领的执行,才打消了这些顾虑。

“我们9名议事会成员大都是党员,有退休教师、新市民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我们是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具体的章程、细则办事,以充分协商一致、少数服从多数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开展工作。”老党员李振飞是金塘社区居民议事会会长,他告诉记者,村(居)民议事会是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落实村(居)民自治的民主协商议事机构,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能越了“红线”。老李所指的,就是《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及其《实施细则》。

为了让村(居)民自治有序开展,各村、社区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情,制定并表决通过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村民代表会议的流程,村各类组织的职权,村民权利义务,村民关心的各类问题的处理原则,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各项事务处理的操作方式、具体标准、奖惩处置和结果公开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自治规范。然而,把握好方向,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为稳妥推进自治工作,党工委、管委会把社会治理创新作为201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细化制定了“党建引领、村(居)民自治、多元共治、智慧杨舍”的实施纲要。区镇成立了村(居)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多次组织相关局室及街道办事处、村、社区负责人外出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结合区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别制定出台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指导意见,从自治的组织架构、议事流程、权责规范、监督体系等方面予以细化指导。

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质是多元主体共治,多元必须有核心,党组织就是统揽统领基层群众自治的核心力量,只有确保党建引领,才能让村(居)民自治有力有效实行。为此,对“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将辖区内的“两新组织”流动和离退休党员全部纳入村(社区)党组织实行“兜底”管理,确保党组织有效覆盖。同时,建立了“五议两公开”的党群议事规则,即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全部实行表决结果公开和实施情况公开,党务、村务更加透明,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更加明显。

“尽管村(居)民自治尚在起步探索阶段,但已深入人心。但村(居)民自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要真正实现自治还任重道远。”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镇还将扎实有效推进村(居)民自治,让基层群众自治再添华章。”

三、村(居)民自治的“杨舍实践”(2016年4月2日《张家港日报》)

2015年年初,经开区(杨舍镇)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建引领、村(居)民自治、多元共治、智慧杨舍”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从试点到全覆盖,该区镇逐步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村民议事会民主协商—村民会议民主决策—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的自治新机制,在深化村(居)民自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最近,经开区(杨舍镇)七里庙小区四区北门卫放置了一个两米多高的“铁柜子”,颇像超市门口的储物柜,引来无数行人探究的目光。

原来,这是专门用来存放“快递包裹”的。快递员只需将包裹放入密码柜,关上柜门之后会“吐”出一张密码纸,再将密码发送给收件人,也就是这个小区的业主,收件人凭密码就能取到自己的包裹。

自从有了这只“铁柜子”,保安可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再也不会因为包裹丢失而被业主误会或指责了。

这个“金点子”是七里庙小区居民议事会“议”出来的。

截至目前,经开区(杨舍镇)有80个村(社区)成立了村(居)民议事会。议事会成员视村(居)规模而定,一般在5~15人,推选理事长1人,主要由老党员、老村干部和热心村(居)事务、有较高群众威信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村(居)民组成。

像这样“自治自理”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一)有章可循:“关键的少数”引领“基础的大多数”

福前村西九组的黄叶龙在福前菜场经营南北货生意,人头熟得很,再加上为人豪爽、正直,攒下了不少人缘,村民遇到点麻烦事都爱找他帮忙。

村里选举村民代表,他连续两届当选。这次成立议事会投票选议事员, 145个村民代表有129人把票投给了他。一个40多岁的男子有如此高的威望,这在村里也是不多见的。“会不会有人不服?”面对记者的疑问,黄叶龙爽朗地笑了,“所有的程序都是按照《村民自治章程》来的,没有一点‘水分’”,大家对结果自然也是心服口服。

黄叶龙口中的《村民自治章程》可不是哪个人或哪几个人拍拍脑袋决定的。

经开区(杨舍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专门组织区镇党政办、社会事业局、农村工作局、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赴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地专题考察,结合《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出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及其《实施细则》作为示范样本,并组织专家审查其合法性。

《村民自治章程》既有涵盖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征地安置、土地流转、农房建设和“三违整治”等群众关注的实体内容,又对乡风民俗进行再规范、再细化。区镇鼓励各村、社区根据村况社情进行“私人定制”,在范本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自身需求的议事规程。

在村民眼里,《村民自治章程》相当于一部“小宪法”,是“大家举过手的”。

李巷村专门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研究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多次邀请市民政局、律师事务所等专家领导进行工作指导。他们在制定章程时,采纳了村民的建议,把乡村道路改造、便民餐厅管理、门卫道闸设置等民生实事项目纳入村(居)民自治,完整地体现了全体村(居)民意志。

《村民自治章程》必须由村民“点头”才能实施。事实上,把这么多村民聚集起来开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经开区(杨舍镇)党员干部“包组入户、包干负责”,明确各包干区域参会对象,并完成登记联系电话,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他们还通过张贴会议通知、短信群发、悬挂横幅和流动宣传标语、发放《告村民书》及调查问卷,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现场应急预案,确保会议秩序井然有序。

由党组织这一“关键的少数”引领人民群众这一“基础的多数”,村民自治有章可循,并在法治的轨道上稳步运行。

延伸解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镇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现有的自治体制和机制已滞后于村民日益增强的法制意识;“法律法规之外,道德情理之中”的新情况越来越多;“非村民”融入和管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农村治理体制和机制势在必行。

经开区(杨舍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是《村民自治章程》还是《村规民约》,更细致地从道德层面对村民个体行为进行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既解决了“法律照顾不到的问题”,又保证了一切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为依法治理、依约善治提供了充分的规范依据,生动地诠释了法治和德治的统一。

(二)公开透明:村民自治展示“魔力”

村(居)民自治直面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彰显了自治工作的公信力。

对于这一点,七里庙社区党支部书记严剑峰感触颇深。七里庙小区作为最大的动迁社区,“坐拥”3780套房子,居住人口近万,其中新市民就占了30%,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去年8月,小区选取两个出入口试点改造蓝牙自动道闸升降系统。按理说,这是为居民办的一件实事、好事。但小区业主似乎并不领情,磨磨蹭蹭一个月,才办了300张“蓝牙卡”。

9月13日,七里庙社区居民议事会正式成立。大家就小区出入口及地下车库全面启用自动道闸升降系统展开了激烈讨论,对租房户、访客等特殊群体提出了更细致的解决方案,表决通过了《七里庙小区出入口及地下车库全面启用自动升降道闸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次不用村委会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议事会成员就把办卡的目的和好处向居民传播开了。《决定》刚张贴了一天,就办了600张“蓝牙卡”。不仅如此,小区盗窃案件的发案率也降低了50%。

为社区建设“出点子”“挑担子”,议事会成为社区居委会的有力臂膀。在严剑峰看来,居民议事会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一是老百姓更好地行使了“当家做主”的权利,二是村干部推进工作事半功倍。

严剑峰告诉记者,作为社区干部,要当好“火车头”,把控方向,厘清思路,让议事会“议”得有意义。在一次议事会上,有人提出“小区内不能养狗”。“法律并没有规定不能养狗,根本不需要拿出来议。”接着,严剑峰话锋一转,“我们倒是可以议一议‘如何规范业主的养狗行为’”,一席话说得对方直点头。

老党员李振飞是金塘社区居民议事会会长,他告诉记者:“我们9名议事会成员大都是党员,有退休教师、新市民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我们是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具体的章程、细则办事,以充分协商一致、少数服从多数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开展工作。”成效最明显的要数小煤炉整治了,由议事会组织调查研究、形成方案、征求意见等程序,原本燃烧的35只小煤炉基本“熄火”,并实行常效管理,社区烟雾弥漫的现象大为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很多居民在网上家园留言点赞。

基层自治工作需要调动多方主体的积极参与,这对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开区(杨舍镇)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工委、管委会通过组织自治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依法开展自治工作的能力,提高专业社工技能。同时,对所有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上岗培训,严格执行执证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重视对议事会人员及村(居)民代表的能力培养,切实提升他们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履职能力。

既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又有坚实的民意基础,村(居)民议事会展示出了自治“魔力”。

晨阳社区居民议事会成立两个月,三次议事解决了三件急事、难事——新增私家车车位、清理毁绿种菜和解决“僵尸车”;仓基村把“股权改革实施细则”交由议事会民主协商、村民代表会议决议,顺利完成了“股权固化”试点;体育社区居民议事会解决了地下停车场废旧物品乱堆乱放的问题……

延伸解读: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质是多元主体共治,整合村、社区各种力量参与村(居)民自治带来的好处是基层自治功能被激活,群众“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多元必须有核心,党组织就是统揽统领基层群众自治的核心力量。既加强统一领导,又注重分类指导;既加强目标引导,又注重过程掌控;既加强制度设计,又注重工作落实。比如,对“撤村建居”社区党组织和党员,试行将辖区内的“两新组织”流动和离退休党员全部纳入村(社区)党组织实行“兜底”管理,确保党组织有效覆盖;又如在试点村(居),尝试建立“四议两公开”的议事规则,党组织把握好前期出题、中期筛题和后期审题的关键环节,在自治内容中体现了党的主张,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作用更加明显,生动地诠释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统一。

(三)民主共商: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今年51岁的张建法是善港村西区8组的村民,自从他家里的二亩多责任田流转到村里的生态农业基地后,他尝到了规模化种植的甜头。现在,他在村生态农业基地工作,收入比种地多多了。

“土地流转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要解决好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协商。”村主任宋海忠介绍说。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善港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通过村民议事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让涉及农户全部参与,集体讨论土地流转事宜,这既保证了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又保障了村民的合法利益。

通过流转后的集约化经营,江苏善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无花果、葡萄、金瓜、苹果、碧根果、蔬菜、水稻、苗木等8大种植基地,累计种植面积2500亩,20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就业,实现了“就业+增收”双赢。

普通村(居)民成为乡村治理“主角”,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赵庄社区邀请主管部门直接参与居民议事,得到居民的赞同,居民们都说:“这些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由主管部门专业人员直接回复居民更有说服力,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真贴心。”

南新村在首次村民议事会上就对村内3台888型收割机承包、2015年老年人中秋、重阳福利发放等议题进行了商议,没想到,这在过去解决起来非常棘手的难题竟然迎刃而解。

延伸解读:村民议事会对事关村级发展的大小事务享有充分发言权,议事会决定的事务再交由村委会具体执行,充分保障了群众对“家务事”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这样的良性互动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种“获得感”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一方面感受到改革的“红利”,另一方面又享受到了公平公正的权利,这一切无疑是对“获得感”的极大满足,生动诠释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如今,深化村民自治的新模式推进得越来越顺畅,村民们“应用”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村(居)务管理中各大类事项的处置,通过村民自治规程予以明确,遇大事由村(居)民代表大会决定,遇重要的事按章程细则办理,遇急事难事由议事会商议解决,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管理难题,又融洽了干群关系。

四、“编外村官”的民情日记:记者在基层——东莱村村民“微”议政(2016年5月17日《张家港日报》)

前不久,经开区(杨舍镇)东莱村村民丁秀苇将一个现场拍摄的小视频发到了东莱村村民议事群中,顿时打破了群里的宁静。视频中,该村一村民正站在桥边打捞自己掉入河中的电瓶车。“有人掉河里了?”“那么宽还掉下去?”群里你一言他一语,炸开了锅。“半夜12点掉下去的,现在过来拉车了。”丁秀苇解释道。

这则消息引起了群里村干部的高度重视。根据视频内容以及微信群中村民的指引,村干部们很快找到了事发地点,并进行实地勘察。一个星期后,村干部通过微信群将处理办法向村民进行了公示:关于东莱村18组中心河板涵两侧缺少护栏存在安全隐患一事,村委已多次派人现场查看,并公开征求百姓意见。“我们了解到这个事情以后,不仅对事发地进行了处理,还对全村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东莱村党委委员顾亚芳说。

东莱村村民张强说:“自从村里建起了村民议事群,事情办起来真是方便多了。”他告诉记者,“群里还先后反映过垃圾清运车的礼让问题、缺少会车点问题、树木乱砍伐问题等,这些相对较容易解决的问题,通常村干部会在一天内就给村民解决了。”记者从群聊记录中看到,村民对村委高效的工作和热情的态度毫不吝啬地点赞。

东莱村有村民6000多人,村干部却仅有19人。在推动东莱村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确实让东莱村村委费了一番脑筋。

今年1月份,东莱村村委建立了微信议事平台——“东莱村村民议事群”,在村委和村民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目前,群员已近200人。“自东莱村村民议事群建立以来,大家在群里积极互动,及时反映发现的问题,也对村委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和希望。针对群里反映的问题,村委认真做好登记和及时答复,确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东莱村党委书记季刚表示。

为了让村民随时随地都能了解村里的事务,东莱村村委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紫气东莱”。村干部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村民发布工作成果、法律法规、民生民情、身边榜样等村内动态信息。如果说以前村里通信基本靠“吼”,那么现在村干部们只需在微信公众号上“吼”一嗓子,全村人就都知道了。

不少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村里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他们心里十分亮堂。

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的建立,简化了信息上行下达的渠道,提高了东莱村村委的工作效率,拓宽和畅通了基层党员与村民代表获取信息的渠道。为更及时了解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东莱村村委还特意在村民议事微信群中设立“民情收集站”,开展积分兑奖活动,激励村民踊跃建言献策,并对每个在群里反映的合情合理的问题做好登记,到年终时进行排名,对排名前10名的村民进行奖励。

五、村规民约,激活乡村道德力量——依“规”按“约” 彰显善港善治(2016年7月20日《张家港日报》)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近年来,经开区(杨舍镇)善港村“升级”村规民约这个“法宝”,充实时代内涵、发扬民主监督,使之成了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首道防线。

大寨河路是横跨善港村东西的主干道,线路长,宽度窄,两车交汇时常常无法避让,加上道路长期被雨水冲刷,存在安全隐患。得知村里要拓宽大寨河路后,葛洪才、葛仁法等村民舍弃自己的利益,或处理门前树木,或平整菜地,无偿让出土地为道路拓宽出力。“村里花了大钱为我们拓宽道路,这是惠民的大事,我们都有义务出一份力。”葛洪才告诉记者。

“自从村规民约颁布以来,大家更加关心、支持村里的建设和发展了。”善港村党委副书记黄琴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去年,善港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按照《善港村村民自治章程》,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从起草到9易其稿再到最终出台,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让全村人都参与其中。其间,村民吴德才认为村规民约内应当加强“善文化”的相关内容,他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书面形式提交至村委,村委经讨论商议后选择了采纳。“我们还特意请了法律顾问来把关,使村规民约更加规范、合法。”黄琴说。

2015年8月13日,善港村召开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了新的《善港村村规民约》,共5章25条,除了善风善俗、邻里关系、平安和谐外,增加了“生态环保”“民主法治”等诸多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内容。

为了让村民更加理解村规民约,听得懂、记得住,善港村制定了简约版的村规民约,内容通俗、简洁明了。

“我们有一个村干部包组入户制度,通过这种形式,包组干部反复走进村民家中,分发宣传资料,讲解宣传政策,并召开小范围的会议,让村民了解村规民约。”黄琴介绍道。

除了常规的宣传以外,善港村还创新宣传形式,让村规民约入脑入心。例如,开办了全市首个“道德书场”,举办了“上善若水·善治善港”文艺晚会,创作编排了诗歌《月满善港》、歌曲《善港之夜》、评弹《上善若水》、快板说唱《村民自治促和谐》等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在村民中口口相传,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如今,村规民约已成了村民精神文明的最高追求,村民们遵纪守法,勤劳诚信,敬老爱幼,乐善好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农业是善港村的一大特色。在基地,每个大棚外的信息牌上都有“物理除虫”的字眼,从侧面体现了村民“绿色有机”的发展理念。

随着新的《善港村村规民约》中“珍惜资源环境,低碳绿色消费”“反对污染生态”等内容渐渐在每个人心里生了根,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得以增强,在种植过程中主动放弃使用化肥、除草剂及各种生长剂等方法。

“像当季种植的小青菜,原来每三天就要打一次农药”,基地生产负责人李虎平说,“现在我们通过防虫网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样既保证了农产品的健康安全,又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一纸村规民约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善港村给出的答案是“管理引导”。善港村的村规民约配套《善港十评比》,把村规民约与评比美丽农民、美丽房东、美丽新市民、善港好人、先锋党员、文明家庭等相结合,以此力促村规民约落地。

今天的善港村,党风正,民心顺,经济上,事业兴,群众安居乐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善港村党委副书记宋海忠表示,针对村内新市民村民不断增多的现状,下一步,村委将吸纳优秀的新市民村民到村民自治队伍中,加强他们主动参与村务的意识和归属感,让新老村民共同依“规”按“约”,深入推进善港善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