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用贵卖贱买的办法加深对落后农业国的剥削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用贵卖贱买的办法加深对落后农业国的剥削

时间:2024-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好从这时起,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落后国家生产初级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总的说来虽有提高,但比前者慢得多。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有垄断在其中发生作用的商品交换向落后国家攫取垄断利润,已如上述。

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后,垄断资本主义就在上述的以工业品交换农产品,或其发展形式即以工业制品交换初级产品的基础上,再以高于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卖工业制品,以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价格购买初级产品,并扩大这两种价格的差距,即所谓扩大价格剪刀差,加深对落后农业国的剥削,攫取日益增加的垄断利润。

要说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以高于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卖工业制品,和以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购买初级产品,不能单纯运用国际贸易中的有关统计数字,因为它本身不能说明哪一种价格是高于价值的,哪一种价格是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我们必须先撇开垄断因素,对垄断产生以来这两种产品价值变化和这两种国家货币价值变化的情况作一分析,说明这两种产品价格变动的趋势,然后将这种理论分析和有关统计数字相对照,便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19世纪70年代,几乎与垄断产生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采用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采用金本位制。正好从这时起,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落后国家生产初级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总的说来虽有提高,但比前者慢得多。在这条件下,假如货币价值不变,那末工业制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以黄金来表示,都应下降,但前者下降幅度比后者大,因为前者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从而价值下降较大;假如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货币价值上升,并且其上升幅度超过工业制品和初级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那末,这两种产品的价格都应下降,但前者下降幅度比后者大;假如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货币价值下降,并且其下降幅度超过工业制品和初级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那末,这两种产品的价格都应上升,但前者上升幅度比后者小;货币价值上升或下降的程度都比这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低,它们分别对这两种产品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影响,也可参照上述论述求出[7]。由于货币价值变化对这两种产品同样发生影响,而工业制品的价值下降得比初级产品快,因此,如果没有垄断因素的作用,这两种产品的比价就应在前一节论述过的基础上,开始变得有利于初级产品[8],即两者价格下降时,工业制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两者价格上升时,工业制品价格上升幅度较小,也就是说初级产品换来的工业制品应该增加。但统计数字表明,情况恰恰相反。这就说明有垄断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现在我们将垄断形成后这两种产品比价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参见下表)。

1873—1913年世界物价指数(1873年为100)

资料来源:刘易斯:《1870—1913年的经济增长与波动》,1978年版,附表A·11。

上列统计数字表明,在1873年以后四十年间的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都超过工业制品价格的下降幅度,只有棉花价格的下降程度小于工业制品。这时是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在垄断价格产生时,工业制品价格指数其所以降低(初级产品价格也降低),是由于这时黄金生产日渐困难。但是,如果只是黄金生产困难起作用,那末根据前面的分析,工业制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就应比初级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大,现在的情况相反,这就说明,工业制品是以高于价值的价格出卖的,初级产品是以低于价值或生产价格的价格出卖的。至于1900年的价格普遍比1913年低些,是由于这年发生经济危机(参见下表)。

1913—1938年世界物价指数(1913年为100)

资料来源:刘易斯:前引书,附表A·13。

上列统计数字表明,在1913年以后二十五年内和前一时期不同,在世界市场上的物价不是下降而是上升,或者说先是上升然后下降,但是工业制品价格都高于1913年。不同的原因显然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黄金生产更为困难,黄金面临行将枯竭即所谓黄金匮乏的情况,但不到十年,情况便发生变化,黄金生产增加,黄金的劳动生产率也增加;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废除金本位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以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支柱,美国并在这基础上宣布降低纸币的含金量,即政府对黄金的买价,每盎司从20.67美元升为35美元,这样更刺激了黄金的生产。但这样一来,劣矿开采增加,黄金的劳动生产率开始下降,以此时成为黄金最重要生产地的南非为例,从1932年到1937年,黄金产量虽然绝对增加,但劳动生产率却开始降低,致使伦敦金价1937年比1932年上涨了16.6%。这样就使1929年物价普遍比1913年高,但又由上升到下降。当然,1929年基本上是繁荣年,因为该年第四季度才发生危机,而1938年则是危机年,也使物价由涨到跌。统计数字还表明,在1913—1929年,工业制品价格上升幅度超过热带作物和谷物,在1929—1938年,工业制造品价格下降幅度则小于热带作物和谷物,根据前述原理便可看出,这是垄断因素的作用所致(参见下表)。

195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贸易比价的下降幅度

资料来源:转引自《经济理论与经济史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70页。

上表来源于不同的统计数字,表明落后国家的初级产品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制品的比价下降幅度虽然不同,有下降趋势却是一致的。这种比价下降意味着,初级产品能换到的工业制品有减少的趋势,根据前面说过的原理,这不仅一般地表明前者的出售价格是在价值或生产价格以下,后者的出售价格是在价值以上,而且还特殊地表明这两者价格之间的差距在扩大。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有垄断在其中发生作用的商品交换向落后国家攫取垄断利润,已如上述。这种情况也可表现为资本主义具有的利润率下降趋势,从这时起变成不下降,甚至相反地上升。马克思在分析对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时指出,对外贸易是其中之一。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同落后国家进行贸易,一方面以高价出售产品,从而直接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以低价购买原料和粮食,前者能直接提高利润率,后者能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间接地提高利润率。

由于缺乏进入垄断阶段以来全世界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总体的利润率变化的统计资料,甚至一个国家的利润率变化也缺乏系统的资料,我们只能以美国加工工业的年平均利润率的变化来说明问题(参见下表)。

美国加工工业的年平均利润率

加工工业的利润率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全社会的利润率,但由于加工工业在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它还是能说明问题的。上列统计数字表明,从19世纪80年代美国进入垄断时期以来,加工工业的年利润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上升。其原因除了垄断资本在国内攫取垄断利润外,还有通过对外贸易从落后国家攫取垄断利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