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现代殖民帝国,包含着一定的经济内容。这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由于要攫取垄断利润,就要剥削和统治为它提供利润的资本主义经济、前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与这些经济相联系的社会成分,这种统治既包括了宗主国的、也包括了殖民地国家的非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殖民帝国这种经济内容,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
资本主义产生的最一般的经济条件,是商品流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生产者才能分化,破产的个体生产者,才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变成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资本主义才能产生。马克思曾经详尽地研究了个体生产者中如何产生出商人,商人如何变成包买商,包买商如何变成资本家[1]。“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2]暴力能够加速资本主义的产生,但不能创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商品流通,就构成一个市场。这个市场从经济的社会性质来说,最初是属于小商品经济的,是个体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从小商品生产中产生后,便有三种商品流通:第一,小商品经济内部的交换;第二,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交换;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交换。由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小商品生产趋于消灭,也由于我们研究的需要,我们只研究后两种交换或流通。这两种交换的性质是不同的,两种经济成分之间的交换,对每一种经济来说,都构成它的外部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内部交换,构成它的内部市场。
商品流通的继续发展,世界市场就随之产生。但对世界市场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超越资本主义国家界限的商品流通,或者说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的国家间的商品流通,而不问这种商品流通,是发生在两种经济成分之间的,还是发生在一种经济成分之内;一种是以地球为舞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前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交换。
马克思是将这两种世界市场加以区分的。他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写道:“世界市场本身形成这个生产方式的基础”,这个世界市场本身指的是超越国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交换;而“新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旧生产方式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这种情况是在已经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的”[3]。这个新世界市场指的是超越国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前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交换,它的形成与地理大发现有关。
资本主义生产从小商品生产中产生后,它自身就可以发展,而不必与小商品生产发生联系,因为它的再生产条件本身就能提供,它可以向深度、即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方向发展。当然,它由于是从小商品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同后者事实上发生联系,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它进行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何况在这种联系中,小商品生产也会变成资本主义生产,到那时,资本主义生产就当然以自己的存在为条件了。
我们前面谈过,卢森堡曾经错误地认为,资本积累没有非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是不可能的。由于这样,她也错误地认为“资本如果没有全地球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那是不成的”[4]。照此说法,全地球都变成资本主义,那也是不成的,因为那就不可能进行积累了。因此,从这个意义说,资本主义经济不一定需要并统治前资本主义经济,不一定需要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和前资本主义经济相交换的市场。
垄断资本主义与此不同。前面说过,垄断利润只能来自垄断企业以外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前资本主义经济,这样,它需要有一个和这些经济成分相交换的外部市场,并且要统治或垄断这个市场。这个外部市场,从经济上看,国家界限的意义是不大的。因为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对德国和法国个体农民的剥削没有质的不同,对欧洲各国个体农民的剥削和对非洲个体农民的剥削也没有质的不同。垄断资本主义对外部市场的统治和剥削,就是殖民帝国的最基本的、最一般的经济内容。
这种单纯包含着经济内容的殖民帝国,由于存在的是经济关系,它并不表现为帝国的关系,因此,人们不易了解其实质。只有当它反映在一定的政治形式上,形成政治上的殖民帝国时,人们才清楚地看到这种帝国的关系,才开始产生帝国主义这个概念。
殖民地——国外殖民地虽然很早就产生了,宗主国剥削殖民地这种经济关系也很早就产生了,但由于政治上的殖民帝国尚未产生,这时就只有殖民主义,而没有帝国主义。从殖民地到殖民帝国,从殖民主义到帝国主义,这是一个历史过程。殖民帝国是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
以下说明英国资产阶级如何从主张“解放”殖民地到成立殖民帝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