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便导致爆发帝国主义战争。
发展不平衡是商品生产的规律。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使那些既适合社会需要、因而其劳动的具体形态得到社会承认,又有较高劳动生产率、因而其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制度下,各生产部门虽然由价值规律调节其比例关系,但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必然使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部门发展最快,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部门发展居中,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发展最慢。在技术变革的时候,有旧的固定资本负担的部门发展较慢;没有旧的固定资本负担的部门发展较快。这些道理,也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自从产业革命将世界分为工业国和农业国后,前者既因以小量劳动交换大量劳动,又因多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而发展较快,后者则因相反的原因而发展较慢。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但在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统治阶段,它的作用有不同的特点。在自由竞争阶段,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水平相差较远,一个先进国家采用了新的技术,其他国家要取得这种新技术,经历的时间较长,例如,英国经过产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后几十年,其他国家才慢慢地赶上它,它们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是渐进的,不是跳跃的。此外,在自由竞争时期,地球上还有一些土地没有被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占领完毕,当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向外扩张时,一般可以采用和平的方式,不一定引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即使引起战争,如18世纪的英、法之战,19世纪的普、法之战,基本上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不是国家集团之间的世界大战,其影响较小。
在垄断统治时期,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技术水平比较接近,其他国家从某一国家取得新技术,经历时间较短,不仅这样,已经拥有某项新技术的国家,由于有了旧的固定资本的负担,当其他国家根据它这项新技术而设计和采用更新的技术时,这个国家倒不能采用。目前,日本有些技术从美国输入后,现在反而比美国更先进,原因就在这里。垄断利润的攫取,使垄断资本主义有迅速发展的可能;但资本输出,又使垄断资本的发展迟缓下来。英国向国外殖民地,尤其是移民垦殖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输出资本,英国本土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慢了,这些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发展快了。法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输出高利贷资本,食利者阶层比重大,由于这样,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便较德国、美国为慢。由于技术的和经济的原因,垄断统治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就不是渐进式的,而是跳跃式的了。一国一下子就超过另一国,引起冲突。此外,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地球上的土地,已被瓜分完毕,并在政治上和宗主国联在一起。当一国在经济上超过另一国,从而要向外扩张和占领土地时,就只好从他国手里重新瓜分了。这就导致军事冲突。由于这时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特点,不是在长期的渐进中,一个国家超过另一个国家,而是在短期的跳跃中,一批国家超过另一批国家,例如,20世纪初,德、日的发展就超过了英、法,由此就引起一场世界大战。
列宁在分析垄断时期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革命理论,用以指导革命斗争。因为这个规律导致的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彼此削弱,无产阶级在一国取得政权时,帝国主义国家即使联合起来,也无力镇压,或镇压无效。相反,在垄断统治前,只发生局部战争,它们力量削弱不大,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它们便可以联合镇压,使革命失败,如普、法战争后,战败的法国又和昨天的敌国——普鲁士——联合,镇压巴黎公社。
托洛茨基反对列宁的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在19世纪比20世纪更加厉害。这样,为什么社会主义一国胜利在19世纪没有可能,在20世纪反而有可能呢?
斯大林认为,托洛茨基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水平差别的减小、技术水平的均衡,同发展不平衡规律对立起来。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自由竞争时期相差较远,唯其这样,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没有后来那样尖锐,不一定引起战争;垄断时期比较接近,唯其这样,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就特别尖锐,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的世界大战,因此,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均衡化,恰恰是帝国主义时期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尖锐化的一个条件。
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在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矛盾,只要这个矛盾存在,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就存在。下面几种认为帝国主义战争不可能爆发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其一,用帝国主义国家间斗争的形式来掩盖其实质,认为帝国主义战争不会爆发。斗争实质——重新瓜分世界,这是不可变的;斗争形式,即时而是和平的、时而是流血的,则可以转化,不能用和平的形式来否认斗争的实质。列宁说:“因为斗争的形式,由于各种比较局部的和暂时的原因,可能发生变化,而且经常在发生变化,但是,斗争的实质、斗争的阶级内容,在阶级存在的时候是始终不会改变的。”[2]这个原理,是值得重视的。
其二,认为有一个世界政府式的国际组织,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使帝国主义战争不会爆发。事实上在有阶级存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世界政府是没有的。国际组织,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帝国主义战争。恰恰相反,它往往是帝国主义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尚未产生或虽已产生、但未加入国际组织时,尤其是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如有必要,便退出国际组织,不受其约束。
其三,认为美国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强大到使其他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都服从于它的程度,帝国主义战争不会爆发。这是抹杀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或只看到目前的状况,看不到其潜在的发展。50年代初期,斯大林便指出美国和日本、美国和西欧的潜在矛盾,其发展会导致帝国主义战争。
其四,认为舆论,如50年代初期的和平运动,使帝国主义战争不会爆发。斯大林分析这问题时指出,和平运动的目的,不是推翻垄断资本主义统治,因此,不能消灭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它只能推延战争的爆发,或使执行战争政策的政府改组,这当然很好,但还不是从根本上消灭帝国主义战争。
其五,认为武器的性质,如能使作战双方全部毁灭的核武器,可以使帝国主义战争不爆发。应该说,从根本关系看,不是武器的性质决定战争是否爆发;而是战争的性质,它的政治目的,决定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能使用的武器。
到目前为止,已爆发了两次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1914至1918年的世界大战,是两个帝国主义集团的战争,这是清楚的。1937年(也有人认为是1939年)至1945年的世界大战,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外,还有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参加战争,并且其国土是主要的战场,这样,这场战争的性质,就出现了某些特点,需要谈一谈。
1937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从日本方面看,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其实质是它和英、美争夺中国这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半殖民地,使其最后成为一国的殖民地。从中国方面看,是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这场战争。由于双方根本政治立场不同,从事战争的目的不同,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3]。由于双方立场不同,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后来便破裂。1938年武汉失守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其间掀起三次反共恶浪,袭击抗日的新四军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次。这样,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实质上变成仅由共产党领导;而国民党则进一步投靠英、美,尤其是美帝国主义,它实际上成为美国和日本争夺中国这个殖民地的政治工具,它的消极抗日,使它从事的战争,从实质上说并不是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而是日本直接参加,美国间接参加,形式上是国民党统治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内容上则是日本和美国争夺中国,使其成为一国的殖民地的战争。这种性质,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发生战争,又有了变化,即美国从间接参加变为较直接参加。至于从这时起,日、美在太平洋上的战争,则是帝国主义战争。正因为国民党的所谓抗战,具有美国通过国民党同日本争夺中国这样的性质,所以日本战败后不久,便爆发一场“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4]。
在欧洲,英、法帝国主义集团和德、意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前者怂恿后者进攻苏联,以便两败俱伤时,它坐收渔人之利。但德国逐步得利,直到侵略波兰,英、法于1939年9月才向德宣战,七个月后才作战,这时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是很清楚的。德国席卷欧洲后,最终才于1941年6月向苏联作战,德、苏战争爆发。德、苏战争,从德国方面看,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从苏联方面看,是卫国战争。但由于英、法、苏有德国这个共同敌人,它们便结成盟国。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苏、美、英、法等便结成同盟国,而与德、日、意轴心国相对立,进行战争。但这并不能改变美、英、法和德、日、意之间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根本的性质。
有一种看法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战争。诚然,德、意、日曾声明,要把法西斯的政治形式推向世界;被德、意、日侵占的地区的人民进行游击战争,其直接目的是反对法西斯,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特点。但这并不能表明这两个国家集团之间的战争,是所谓要解决法西斯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矛盾,而不是为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即重新瓜分世界。在德意和英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即将爆发战争时,毛泽东就指出:“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其实,这只是一种欺骗。因为,双方的目的都是帝国主义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统治权,都是掠夺性的战争。”[5]这段说明,同样适用于日本和美国分别加入一个集团而进行的战争。中国和苏联和美、英、法组成盟国,和德、意、日相对立,只能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一些特点,但不能抹杀其中有两个帝国主义集团进行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结果,即美国取代英、德、日、法等国,这一事实说明战争包含着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