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是为不可知的自由市场工作的,它存在着较多的计划化因素;在它以外的经济成分,则是一种市场经济。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这种计划化因素和市场经济,可以被社会主义利用。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同它有着历史的联系。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形式,要求社会主义保存商品生产。这种商品生产可以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劳动者根据其分配到的货币收入,去购买作为商品的消费资料。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调节消费品的流通。斯大林所说的“抵偿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耗费所必需的消费品,在我国是作为商品来生产和销售的,而商品是受价值规律的作用的”[13],就是这个意思。消费资料中的必需品的流通,受上述因素的调节较少;而非必需品则受上述因素的调节较多。这就使消费资料的生产完全由计划指导是困难的,必须大部分由市场调节其生产。由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大部分是由市场调节的,生产这些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有一部分也要由市场调节。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则可以由计划指导。这样,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指令性的计划生产、指导性的计划生产、由市场调节的生产这样三部分,第一种计划性最高最强,第二种次之,第三种则不是计划生产。总起来,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因为生产资料是公有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部门是全民所有,并实行计划生产,再加上无产阶级政权的作用,所以计划经济便是主要的,市场调节是受限制的。这样,社会主义便能利用曾经存在过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计划化因素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在十月革命的前夕,列宁就探讨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生产之间的历史联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一个侧面就是两者都存在有不需要市场的计划生产。二月革命后,针对临时政府仍参加世界大战的情况,列宁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由国家来指导全部企业,但究竟是为了谁的利益呢?为了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这就是反动官僚制的国家,帝国主义的共和国;为革命民主派的利益,这就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因为社会主义不过是由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制前进的最近的一步,不过是把国家资本主义垄断制转过来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利益,因而再也不是资本主义垄断制了。很清楚,转变的是内容而不是国家指导企业的形式,换句话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计划化因素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在这一点上是有历史联系的。
十月革命后,1920年布哈林出版《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列宁在对其评注中,又谈到这问题。布哈林说:“当生产过程的不合理性消失的时候,也就是当自觉的社会调节者出来代替自发势力的时候,商品就变成产品而失去自己的商品性质。”[14]布哈林这里说的商品所以变成产品,是由于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消失,亦即全部国民经济变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为市场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列宁对此评论说:“对!不确切:不是变成‘产品’,而是另一种说法。例如变成一种不经过市场而供社会消费的产品。”[15]这也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产品。根据列宁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理论,可以看出,这两者都存在这样的产品,两者分别存在着计划化因素和计划经济,前者可以转化为后者,它们有历史联系。
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谈到,他们曾经打算,或者更正确些说未经充分思考就预定,单凭无产阶级国家的直接法令而在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以及由国家进行的产品分配;实际生活指明了这是错误的。这说明,俄国在武装干涉战争时期,在消灭商品生产和违反价值规律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共产主义原则以法令在小农国家里实行计划生产和分配,并不完全是由战争这个原因引起的,这时实行的计划经济或战时共产主义,是不通过经济杠杆进行的,因而并不是对原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某些计划化因素的利用,更不是对原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用。
武装干涉战争结束后,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时有市场调节,甚至产生过从市场投机中暴富的分子,即“耐普曼”,但这时尚无计划经济,因为这时的“计划经济”,实际上是战时共产主义某些方面的继续。再其后,苏联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但实际上又否认市场调节,不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过一吨谷物的价格和一吨面包的价格相等的主张,在理论工作中出现过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改造价值规律的提法,对这类错误斯大林曾严厉批评。大概从60年代开始,苏联才探索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的具体做法。很明显,这时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是从苏联经济中产生的,不是从原来的俄国经济中转变而来的。从这里出发,就看不到原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的计划经济或计划化因素,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有什么历史联系。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这两者之间的历史联系,除了说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前者便能直接变为后者之外,其他方面有没有联系,如有联系内容如何,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尚未有详细的说明。
1973年罗马尼亚的阿波斯托尔在其主编的《当代资本主义》中,一方面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准备,另一方面又说“两种社会制度的某些技术和经济因素可能具有类似点,但这只是职能上的相似,而不是因果关系上的类似”[16]。认为两者职能相似,这当然是对的,因为两者既存在着不需经过市场或经过有保证的市场的商品生产,即计划化因素和计划经济,又存在着需要经过市场或经过无保证的市场的商品生产,即市场经济和市场调节,虽然这两种相似的职能有不同的社会内容。但是,认为仅仅是职能上的相似,而不是因果关系的类似,也就是没有历史联系,就不一定对了。
我认为,这个论点是根据苏联一个国家建设的历史,并且是屈从于事实,而不是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是运用抽象法,把一些扰乱因素予以舍象后提出来的。苏联这个国家的建设,曾经走过弯曲的道路,只根据这个事实提出来的论点,就可能不正确。
如果以这个理论指导今后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那末,就必然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要打碎全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将存在于其中的机构、渠道、杠杆、方法等,全部废弃不用,重犯俄国十月革命后有人认为应该拆掉资产阶级遗留下来的铁路之类的错误。
如果我们不完全屈从于历史事实,而运用抽象法,从经济发展规律看问题,探讨一下一个具有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后将要发生的情况,就会认识到,这些国家已有的计划化因素和市场经济,其中有的因素是可以利用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同他们有历史联系。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正确地解决这问题将是十分重要的。
【注释】
[1]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74页注。
[2]有些研究者认为,恩格斯所说的那种因生产力社会化而产生的国营企业,即我们称为国家资本主义的企业,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因而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再也不存在了。这是一个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16页。
[4]《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页。
[5]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页。
[6]《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2页。
[7]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79页。
[8]《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35页。
[9]同上书,第963页。
[10]《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36页。
[11]同上,脚注。
[12]同上。
[13]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5页。
[14]布哈林:《过渡时期经济学》,第115页。
[15]《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0页。
[16]阿波斯托尔:《当代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30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