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燕昭王为报被齐国打败的仇恨、重振国威,便千方百计招揽人才。他找大臣郭隗想对策,郭隗向他说出了这样的道理:竭诚礼待他人,虚心求教,可聚集比自己强几百倍的人才;向人表示敬意,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聚集比自己强几十倍的人才;以平等方式待人,可以招来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而如果自恃权势,对人呼来唤去,则只会有一些小人前来投奔;昏庸无道,随意骂人,则只能剩下身边的奴仆。孟子认为,天下有作为的君王,都能以贤能者为师。他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但有不少君王,只喜欢以听从自己的人为官,不愿任用能够教导他的人为臣;这样,国家就难以治理。
孟子说:“喜欢听取善言足以治理天下,何况治理鲁国呢?假如喜欢听取善言,四面八方的人从千里之外都会赶来把善言告诉他;假如不喜欢听取善言,那别人就会模仿他说,‘呵呵,我都已经知道了!’呵呵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士人在千里之外停住不来,那些进谗言的阿谀奉承之人就会来到。与那些进谗言的阿谀奉承之人住在一起,要想治理好国家,办得到吗?”
在孟子看来,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单靠执政者个人的能力、智慧和学识,而应当广泛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样,就会吸引天下的有识之士,治理国家,乃至治理天下就会游刃有余了。相反,如果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真正的有识之士就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而奸邪的谄媚之徒就会乘虚而入。这样一来,想治理好国家就是不可能的了。
看来,睿智的古人已充分地认识到了听取群众意见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中央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直接到群众中去听意见”,“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
重视不重视向群众学习,善于不善于向群众学习,是检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标准。
重视和善于向群众学习,就必须尊重群众,抱着甘当小学生的态度。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学会视人民群众为老师,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摆正心态,放下架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诚恳地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从人民群众的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重视和善于向群众学习,必须有深入群众、身体力行的作风。领导干部要到实践中去探索、去学习,在实践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
作为领导干部,要亲自去体验社情民意。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接“地气”,到社区、村组、连队和工作第一线察民情,去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地区、矛盾复杂的地方访民意。亲自去体验社情民意,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要真正沉下去、静下来,用心体会感悟那些在书本上、机关里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
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焦裕禄、郑培民、杨善洲等先进模范,是深入群众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进行决策、部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努力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既了解正面的意见,更了解不同的甚至反面的看法;深入、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使调查研究成为对事实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
重视和善于向群众学习,必须有相信群众、敢于自省的勇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领导干部要在决策时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就必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要以群众为参照,把群众当作一面镜子。
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任何不重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思路、任何抛开群众的智慧来做决策的行为,都是有害无益的。
重视和善于向群众学习,必须有依靠群众、集思广益的胸襟。对群众意见一定要做到耐心倾听和诚恳纳言。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发挥集体的智慧,搞好协调和磨合,即使是对不顺耳的或“标新立异”的意见,也要平等沟通,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对于群众提出来的好想法和好建议要给予表扬,大胆采纳,形成集思广益、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