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一起特殊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在杭州富阳法院城南法庭公开审理。当地新桐乡农妇赵大姐将该乡纪委副书记章某告上法院,要求对方赔偿包括精神损失2万元在内的各项费用总计2.8万余元,并登报公开赔礼道歉。赵大姐说,自己在乡政府向章某反映问题,却遭对方殴打。
党员干部理应以群众利益为重,应当耐心听取群众的诉求和建议,并且积极协调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身为纪委副书记的章某,不仅没有尽到纪委副书记的职责,也没有尽到党员干部的职责,对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大打出手,事后还声称该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将责任推给当地政府,其行为着实令人心寒。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下全国上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党才会永葆生机。章某的行为,既破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严重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割裂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在遭受当事人起诉的同时,更应当受到党纪的处分。
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多怨,怨发于心,言出于口。群众对一些干部有了意见,敢于提出批评,对一些不良风气敢于抨击,应该视为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的一种可喜现象。
领导者往往都很注重自己在下属心目中的形象,竭力想在各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因而,群众有意见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时,就要能够善于倾听意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做到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就堪称贤明了。身为领导者,如果能勇于认错,会给下属留下美好印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挽回因过错而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样不仅不会掉领导的“架”,反而会使自己的威信大增。
但有时,下属的意见实属他们自己的片面认识,此时,你不必得理不饶人,也无须据理力争。对待可能不公正的意见、批评,要有容忍的雅量,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不屑一顾的神情。
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下属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牢骚?
不要害怕群众的牢骚会给你带来麻烦。作为领导的你需要做的只是洗耳恭听而已。不要皱眉,也不要反驳,你只需要认真地听,偶尔说上一句:“哦,是这么一回事……”十有八九,对你发牢骚的人会在一吐为快之后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离开你的房间。
只要稍加留心,你就不难发现,在和下属交往时,绝大多数遇到的是经过简单判断就知道根本不需要你提供解答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只是借着倾听,让那些受到委屈的下属有机会倾诉,这就解决了一大半问题。通常,只要领导听得够久,下属就会感到满意,原有的牢骚也就不翼而飞了,甚至本来很棘手的问题下属也会千方百计地去解决。
西方学者甚至相信,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或老板要成功得多。这就是所谓的“牢骚效应”。
牢骚效应的发现源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组织的一次实验。
在芝加哥郊外,有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在这个工厂中,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齐全,社会保险、养老金等方面做得也相当不错。但是,厂长却诧异地发现,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却不高,产品销售也是成绩平平。
为找出原因,厂长向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发出了求助申请。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派出一个由梅约教授带队的专家组,对这种现象展开了调查研究。
厂家原来认为,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是:生产环境的照明条件、员工的休息时间以及薪水的高低。
然而,梅约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这些因素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最能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是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人的工作情绪和责任感。
在专家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具体做法就是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而且要求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与此同时,专家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实验研究的周期是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前前后后与工人谈话的总数达到了两万余人次。
结果他们发现,这两年以来,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经过研究,他们给出了原因:在这家工厂,长期以来工人对它的各个方面就有诸多不满,但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了,从而感到心情舒畅,所以工作干劲高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下属的牢骚不总是正确的,但领导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领导干部既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更要有容人之错的气量。只有真诚地关心同事,体贴群众,才能以心换心、以德换德,才能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推进工作、创造业绩。
有一位领导干部说:“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带头者,而不是矛盾的制造者和加剧者,要依法律、按政策办事,防止搞强迫命令,颐指气使,滥用权力。没有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好作风,没有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轻率地视百姓为‘刁民’,就不可能化解矛盾,赢得民心,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各级领导干部对待群众的意见和牢骚,应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现在虽然反映群众意见的途径很多,但是,作为领导干部,还应该多深入实际,接触群众,倾听基层的声音。对群众的怨讽之言,既不必视为洪水猛兽,也不可轻视罔闻,而是要深察细品,耐心疏导,及时化解矛盾,以利于营造和谐的氛围,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领导干部应真心与下属、与群众交朋友,静下心来倾听群众意见。要善于从群众的意见中听出责任和义务,从群众的呼声中听出方向和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