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时间:2024-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指出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并得到十二大的肯定。

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同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制度相对立的传统观念。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是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后来又提出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表明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1992年,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将之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从根本上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指出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

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2012年,十八大提出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改为 “决定性作用”。从 “基础性作用”到 “决定性作用”,虽只有两字之差,但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