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在服务两新组织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两新组织,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是统一战线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客观需要,也是统一战线与时俱进、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工作创新的主要做法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工作具有聚同化异、增进团结、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良传统和特殊优势,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统一战线作为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方式,本质上也是做群众工作,核心在于协调和处理建立在各种利益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在协调社会关系、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可以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服务两新组织创新,既是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也是统一战线体现独特优势、发挥法宝作用的重要方面。统一战线在服务两新组织创新的总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近年来,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工作创新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机制创新
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例如,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也是新社会阶层人士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为了服务两新组织,海淀区委、区政府坚持领导体制创新和 “四项机制”建设,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领导体制创新方面,针对园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多、学历高、行业分布广泛、统战工作任务重的特点,不但在园区成立统战部,在组织机构上为做好统战工作提供保证,而且成立园区新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由园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工委、管委会各个职能部门参加,把统战工作与园区各个业务部门向企业提供的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多方支持,有效形成工作合力。此外,还成立由园区工委牵头,园区业务部门和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园区等17家单位组成的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联席会,形成畅通的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扩大统战服务工作的覆盖面。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 “四项机制”建设包括:①建立体制保障机制。主要做法有:围绕建设示范区核心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集成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措施;制定文件,规定园区有规模、有条件的企业党组织必须配备统战委员,搭建组织工作平台。②建立联系交流机制。主要做法有:建立海淀区4套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每位区领导联系5家企业,定期走访,了解新阶层人士的诉求,对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建立台账,区有关部门跟踪并予以解决;建立园区领导走访重点企业家制度,使新社会阶层人士更多地感受园区,支持园区,增强园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③建立活动机制。主要做法有:每年定期举办各种活动,通过开展座谈、沙龙、培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增强新社会阶层人士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④采取 “一库、一栏、一刊、一报”的措施,建立信息交互机制。“一库”是建立海淀区及园区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信息数据库;“一栏”是在海淀统战、园区党建网站开辟 “统一战线”专栏,及时向广大统战对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统战工作相关信息;“一刊”是创办 《海淀园统战信息》电子刊物,以电子邮件形式不定期向园区统战对象邮箱发放中央和北京市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有关遴选、评比活动,征集意见、稿件等通知,并通过手机短信媒介载体,及时发布信息和提示,使 《海淀园统战信息》成为同广大统战对象联系的便捷工具和载体;“一报”是编发统战对象反映的问题的 《信息专报》,直接发相关领导内部参阅,使之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反映问题的绿色通道。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①凝聚了一批代表人士,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仅以园区为例,在园区新社会阶层人士代表中,企业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家有48人,亿元以上规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39人;获批 “千人计划”的有32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14人,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10人,区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64人;国家级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有2名,北京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有13名。②新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几年来,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园区企业金融问题调研、海淀园新的5年规划论证、核心区产业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议,并被政府采纳。他们不仅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还积极参与监督管理。律师协会义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园区10名新社会阶层人士作为海淀区法院的民事调解员和陪审员,成功参与调解了72例公司诉讼案件。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法院、检察院分别成立了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监察处,为园区企业提供集成服务。16位企业家被园区聘为党风政风监督员。此外,广大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国家重大活动。汶川地震期间,园区企业,如联想、亚都、新奥特、爱国者、搜狐、水晶石等百家公司捐款捐物,价值超过3亿元;北京奥运会期间,有30多家企业或为赞助商,或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提供技术支撑。在捐资助学、扶贫慈善等各类公益事业上,多家企业参与希望工程。其中,启明星辰一家公司前后捐建希望学校达9所,资金超过800万元,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评为 “慈善明星企业”。③统战工作影响力和党建工作得到提升。随着园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不断深入,广大新社会阶层人士对统战工作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希望与统战部建立联系,愿意发挥作用的人士也越来越多。
2.队伍创新
建设一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队伍,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统战工作者,要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团结广大统战成员,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例如,中国律师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单一律师事务所基层党委——中共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委员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一贯坚持与事务所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协商,加强沟通,共谋发展。建立党委以来,党委共召开扩大会议18次,其中有9次邀请了民主党派、无党派合伙人及律师参加会议,充分听取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意见。目前大成所共有民盟、民建、民革、民进、农工、致公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的律师110名,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律师有9名,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律师有17名。大成总部现有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368人,在大成总部全体人员中约占64%;各分所共有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约1800人,在分所全体人员中约占78%。事务所管理层23人中,除15名中共党员外,其余8位均为党外人士。事务所通过创造有利条件和平台,支持、鼓励各民主党派律师、无党派人士律师们积极参政议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律所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为中国拥有最大的法律服务网络的综合性法律服务机构和 “亚洲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
3.平台创新
开展两新组织的统战服务工作,找好切入点是关键,建立工作平台是基础。除了联席会议本身这一很好的平台外,有效的平台还包括各类已存在的社会组织,例如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商联合会及其团体会员、各类行业协会,以及基层各种群众性自组织等。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借助工商联分会开展了社会领域统战工作的 “平台创新”。工商联是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人士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联系新经济组织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新经济组织的助手。依托工商联开展新经济组织统战服务工作主要有3个方面:①不断创新和深化新经济组织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为鼓励、支持和引导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政治保障;②正确处理维护政府的行政权威与代表和反映新经济组织人士的意见和呼声的关系,在沟通和密切政府与新经济组织人士的联系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③充分发挥工商联民间商会的职能,为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会员企业搞好服务。
又如,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作为台州的主城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两新组织人士分布广泛、人数众多。该区高度重视两新组织人士统战服务工作,立足实际,大胆实践,坚持以党建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为思路,着力构建统战工作的新平台,包括经常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联谊联络等各项活动,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载体,为两新组织人士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深化 “百名统战干部 (成员)访百企”活动,直接安排统战干部为企业服务;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会计咨询服务中心;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做好会员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家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经营水平;搭建法律服务平台,深化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充分发挥已建立的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作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送法律服务进厂、进车间,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1]。
4.理念创新
更新理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统一战线作为特殊的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既有鲜明的政治性,也有自己的管理体制、人员隶属和工作边界。面对激烈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层,统战部门必须及时更新理念,强化其社会工作的特点和团结、联系人的基本职能,树立 “大统战”的思路和格局。例如,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的社会领域网格化统战服务就在理念上做到了创新。东花市街道在8个社区划分了26个网格,从组织结构、工作体系上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摸索出为统战人士网格化服务的模式。网格化统战服务确保每个网格都有统战领导小组,确保每名统战人士都在网格中,建立网格内统战人员和统战工作小组联系的纽带,从而形成纵横到边,覆盖全面,功能互补的网格化统战服务工作新格局,加强对网格内统战人士的服务。
又如,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统战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代表人士在各自联系群众中的社会影响力,试点建立 “统情气象员”制度,向社会各界了解民意,并与之沟通感情,协调关系,为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减少阻力,增添助力,形成合力。“统情气象员”制度以 “统情气象台”为载体,台长由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担任,在相关镇 (街道)建立“统情气象站”,站长由镇 (街道)统战委员担任,聘请民主党派、知联会、新联会、宗教团体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网格单元的 “统情气象员”,全年安排6次以上的走访,及时了解统一战线各领域的社情民意和统一战线成员的诉求和意见,开展义诊赠药、农技服务、法律咨询、就业指导、政策宣传、慈善救助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统战对象提供更加及时、专业、有效的服务。
5.组织创新
对两新组织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关键是如何实现组织的介入。北京朝阳区叶青大厦楼宇统战工作 “组织创新”就走在了前列。叶青大厦充分借鉴集团多年发展积累的成功经验,把建章立制的有效做法融于统战服务工作之中,推动了统战服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大厦党委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大厦党委统一领导、统战委员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在大厦党委和各支部中专门设立了统战委员,具体负责统战工作,明确了统战委员岗位职责,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支部工作的整体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科技管理手段,健全 “管理数据库”,建立统战工作档案,实现统战工作科学管理,实现了大厦统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厦统战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6.工作方式创新
在把握统战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应当认识统战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改革创新工作方式,发挥统战工作联系广泛的优势。总结目前已有的创新成果,表现突出的创新工作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①注重舆论宣传。统战部门应当充分调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手段,把开展两新组织统战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作为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通过组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两新组织人员的整体素质,引导他们正确参与政治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自觉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举办各种类型、形式活泼的学习班或电视讲座,向社会宣传两新组织统战服务工作的政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和关注两新组织的统战服务工作,形成开展两新组织统战服务工作的良好环境。例如,镇江市委统战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使私营个体经济人士的思想素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社会形象也得到提升[2]。②加强合作。两新组织人士,大多数是中青年知识分子,不仅受教育程度高,而且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爱好广泛,也愿意参与一定的社会事务。把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两新组织人士团结凝聚起来,就完全可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因此,各级统战部门应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特长优势,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培养选拔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在两新组织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并在各级政治安排中优先考虑;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引导两新组织人士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言献策[3]。例如,宁波市委统战部通过深入了解台商工作生活需求,结合台资企业联谊会活动,开展集企业发展研讨、项目合作、兴趣交流、文体运动、学习考察等于一体的多种活动方式,使他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强交流与沟通,培育共同兴趣爱好,寻求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的 “机会舞台”;聘请市经发局、市外贸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科室负责人担任台企 (商)服务团顾问,通过开展政企政策沟通会、台企宣讲月、共同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为台商提供产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咨询指导,架起政府职能部门与台企之间的 “连心桥”;强化 “台商驿站”的协调作用,联合市级有关部门,做好台商生产生活排忧解难的服务工作;引导在甬台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开展社会服务,树立台商良好形象。③充分发挥社团作用。社团有各种类型,既有专业性社团,也有综合性社团;既有公益性社团,也有统战性社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团要加以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在开展新社会组织统战服务工作中的载体作用,特别是以统战部门、统战系统单位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团,不仅具有民间性,而且具有统战性,是开展两新组织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统战部门、统战系统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统战性社团的业务指导,促进统战性社团搞好自身建设,扩大影响,增强凝聚力,充分发挥统战性社团在服务两新组织中的载体作用。例如,上海市静安海外联谊会着力网络海内外广阔的人才,积极引导他们服务静安的经济社会建设,不但联络了更多的外国朋友和致力于报效祖国的华裔人士在打造国际静安中发挥积极作用,也使海外人士在静安工作生活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政策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
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任务日益繁重,责无旁贷。要顺应潮流,勇于担当,还需要从更高、更深的层次解决机制和政策等问题。首先,统一战线组织向基层延伸和拓展还需要自上而下更加强势的政策支撑,统一战线的现行工作职能职责还需要适度延展、强化和突破,基层统战服务两新组织工作推手还需要创新法定的政策环境来保障和强化,两新组织的统战服务体制尚未理顺和健全。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几十年一贯制的全能政府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使管理体制内的 “条块”组织关系出现了变化,而且职能重叠的部分往往冲突多于合作,相互间的直接联系不够,分工不明确,迫于工作任务上的压力,行业、协会等组织虽然很想使服务范围内的各组织间相互配合、协调起来,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处于 “看得见,摸得着,管不了”的多难境地。这样的体制格局和管理模式,制约着统战工作在两新组织内服务工作的开展。再次,来自两新组织主体对统战服务工作的需求还不迫切。两新组织对统战工作的需求,是引导服务工作赖以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这一需求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两新组织的这种需求还只是理论上的需要,还没有转化为实际中的需求,两新组织内人员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形成。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在两新组织中开展统战服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从目前调研的情况来看,两新组织参加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其原因除认识上、理念上的深化需要一个过程外,两新组织利益诉求渠道的缺失也是一个直接原因。从目前的政治环境上讲,两新组织的法律地位虽然得到了认可,但与其相配套的政治诉求渠道尚未明确。
2.党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党组织与企业是同步组建的,其组织基础相对坚强和牢固,而两新组织基本上是在较长时期内没有组建党组织的情况下自行运转的,在发育和成长阶段呈现出“小、流、变、散”的特点。“小”即党组织规模小;“流”即党员流动性大;“变”即党组织和党员变化快;“散”不仅指地域分布散,特别是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的情况比较突出,而且指存在一定数量的 “口袋”党员,党组织管理松散。特别是在两新组织中,因缺乏独立的活动空间,缺少资金保障支持等原因,一些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独立地位也受到一定的牵制,一部分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体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党组织覆盖率低,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存在空白点;党组织地位不高,软弱无力;党组织活动难开展,党员难管理,作用难发挥。党建工作活力不足,在两新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中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从而导致两新组织统战服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更谈不上取得成效。
3.工作载体有待进一步创新
目前,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工作中开展的 “与时俱进,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载体较少,工作载体仍未从简单化、程式化的旧模式中脱胎出来,统一战线成员政治参与的途径未完全得到拓展和畅通,统一战线成员政治参与还存在要求与愿望、表达与诉求上的“短缺”问题[4]。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两新组织,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原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系模式,尤其是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带来的新的社会内部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使原有的统战工作方式和方法显得过于笼统和软弱,缺乏具体、系统的依托和载体,再加上理论研究的滞后,造成指导不力、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同时,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政治沟通渠道也不够通畅,现有的政治沟通渠道仅仅局限于人大的建议,政协的提案、议案,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提案,社情民意的反馈,以及统战部门组织的党外人士协商通报会等。这种沟通格局的局限,导致了沟通不能经常化,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的要求。
4.不能充分满足两新组织人士的高级需求
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积极引导的方针,切实做好两新组织人士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和创业精神,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统战工作现阶段刻不容缓的任务。两新组织人士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一股新生力量,在继续推动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将以锐不可当之势发展壮大,是统战工作必须直面的现实。做好两新组织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建立和谐型社会,帮助他们完成高级需求的转变,可以说是统战服务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因此,必须充分尊重两新组织人士的高级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尊重需求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的转变;必须广泛联系两新组织人士,及时了解他们高级需求的转变动向;必须加强与两新组织人士的团结,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们高级需求的转变;必须积极引导两新组织人士,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他们把好关,使他们不致偏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5.组织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客观上讲,真正意义上的两新组织的发展仍然处于兴起阶段,政府仍在承担着应由这些社会组织自己承担的部分职能,处于半包揽状态,政府行政管理主体与新社会组织内部利益主体,政府管理方式与两新组织内社会服务功能需求,政府管理职能与两新组织精神需求的多样化等诸多两新组织内部矛盾,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也没有真正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统战工作的触角长期以来往往与党的组织建设共同延伸,有时限于 “体制内的循环”,特别是基层统战部门和统战团体,对区域内两新组织联系还不够广泛,没有建立起必要的工作机制和日常联系渠道,对涉及两新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问题研究不够,社区这一能够联系两新组织的重要渠道又没有及时连接起来,使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工作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6.社会团体作用不突出
社会团体具有 “中介性”的角色,可以发挥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社会团体在形成模式上,“官办模式”目前依然是主流,从而导致社会化程度较低。例如北京市延庆县202个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55%以上属于官办,其法定代表人也大多由行政官员兼任,行政色彩较浓。“政社不分、官民不分”的困局使社会团体运行机制僵化,行政命令化,导致社会组织普遍存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人民群众诉求等功能作用不能有效、充分地发挥。民办非企业单位最能体现 “民办”之意,但是其数量较少,与社会团体数量相比仅是其的32%。
三、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建议
1.提高统战服务工作科学化水平
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我们党内有很多人还没有学会。很多人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统战服务工作科学化是统一战线作为一门科学的内在要求。在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这一重大课题中,提高统战服务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各级统战部门应当善于将提高统战服务工作科学化水平寓于服务两新组织的具体实践之中,以服务两新组织的实际成效作为评价统战服务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
第一,要着眼于发挥统一战线的传统优势,以建立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科学理论为先导,着力完善统一战线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
第二,要着眼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的任务要求,围绕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根本任务,明确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团结引导、民主协商、利益表达、协调关系的作用,支持有关方面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既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良好氛围,又确保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发展。
第三,要着眼于构建科学的统战服务工作布局,以形成工作重点突出,资源配置合理,各方面工作协调推进为目标,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统筹考虑影响社会管理创新的国内、外因素,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根本目标,大力创新和拓展统战工作布局。
第四,要着眼于积极参与和服务两新组织,认真研究基层民主党派组织、统战团体、行业商会、新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社区统战工作网络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服务两新组织的形式和途径,既遵循两新组织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根据统一战线的具体实际,不断提高服务两新组织的科学化水平。
2.完善新机制
第一,通过开展社会领域的党建工作,在加强对两新组织领导和管理的同时,做好两新组织服务工作。
第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健全两新组织服务机制,建立两新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联系和信息沟通,为两新组织提供其需要的服务,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两新组织的服务管理工作。在两新组织中设置专职人员,负责两新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努力满足实际需求,协调解决资金、场地、人才等实际困难[5]。
3.善用新载体
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要充分运用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新成果,紧紧依托社会领域党组织,逐步扩大工作覆盖面,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和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与社会领域各方面统战成员的联系。
第一,充分依靠社区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特别是街道社会工作党委、“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工委以及商务楼宇党组织,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统战服务工作。
第二,立足当前社会建设实际,本着 “简单易行,便于操作,长期坚持”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社会领域统战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通过构建 “枢纽型”社会组织,逐步突破社会组织注册必须有 “婆家”挂靠的管理模式,使两新组织与主管行政部门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逐步把业务主管职能从政府部门剥离出来,逐步实现两新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第三,继续加大认定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力度,在原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基础上,新建、改造、提升一批 “枢纽型”社会组织。例如,将计生协会等规模大、运作规范、社会实效好的社会组织认定为 “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授权其承担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对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提供业务指导,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6]。
4.探索新方式
第一,研究社会领域统战工作和统战人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领域统战工作。
第二,注意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掌握情况,宣传政策,开展工作。统战部门应当加强网络舆情的收集报送和分析研判,重点关注涉及政党、民族、宗教等内容的网络信息,全面把握统一战线成员思想动态和关注焦点;培养高素质的网络评论队伍,第一时间发布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的网络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运用网络信息分享互动平台,密切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和沟通交流,打造 “网上统战之家”;统筹考虑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影响,建立统一战线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及时发现、处理各种网络敏感问题。
第三,以服务活动为抓手,组织统战人士,特别是新社会阶层人士参与考察调研、扶贫济困、法律援助、专业咨询等,寓统战工作于各类服务活动之中。
5.搭建新平台
第一,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新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统战组织,依托统战资源培育社会组织,延伸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手臂。
第二,深化 “感恩行动”等行之有效的活动,成立由党外专家、留学人员、律师等组成的服务团,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立慈善公益基金,建立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实践基地等,激发统一战线成员服务群众的热情。
第三,推进统战服务工作进社区、园区、商务楼宇,开展综合服务、信息收集和矛盾调处等工作。
第四,构建少数民族管理信息库、中小企业数据库等,实行动态管理,提高统一战线的服务效能。
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是一个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遵循,没有现成的方式可供套用,加上统战工作对象流动性大,知识层次较高,价值取向多元,社会联系面广,开展统战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目标及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多特殊性,因此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去探索工作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以不同于传统统战的思维去开拓统一战线服务两新组织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内容。
参考文献:
[1]施彬彬,杜才平.社会阶层的出现与统一战线工作的转型——以台州市椒江区为例 [J].社科纵横,2012(3):89-90.
[2]陈桂林.统一战线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与方式载体研究 [J].理论观察, 2012(2):14.
[3]容康社.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23(1):21-22.
[4]石家庄市委统战部课题组.统一战线引导新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管理的方法路径研究 [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27-28.
[5]李莉.新社会阶层在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分析 [J].学习论坛,2004 (12):5.
[6]杜青林.统一战线要切实担负起推进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使命 [J].求是,2011(5):9-10.
[7]王劲颖.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思考 [J].中国民政,2011(4).
[8]李晓壮.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 [J].北京社会科学,2011(3):43-47.
[9]钟爱保,娄英英.党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3):31.
[10]胡颖廉.“加强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大家谈 [J].行政管理改革, 2011(3).
[11]王克群.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群众权益——学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2).
[12]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J].求是,2011(3).
[13]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是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5-8.
[14]肖飞.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11(2).
[15]蔡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需求层次与统战工作 [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
[16]戴建中.加快北京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J].北京社会科学,2009(4):17-21.
[17]孔陆泉.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中一些问题的理论探讨 [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117.
[18]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统战部课题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44.
[19]刘建.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初探 [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43.
[20]庞国梅.新领域新成果——东莞市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74-178.
[21]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解答 [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68.
[2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
[23]毛泽东文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15.
[24]中共中央统战部政策理论研究室.统一战线工作方法论 [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132.
[25]郭金龙.北京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1-01-16.
[26]中国社会组织网.“2008年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取得新进展”——2008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社会组织部分)[R].http://www.chinanpo.gov.cn.
[27]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 [R].中华工商时报,2007.
[28]韩金伟.统一战线研讨服务社会管理 [N].团结报,2011-06-28(1).
[29]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N].人民日报,2011-02-20(1).
[30]李章军.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N].人民日报,2011-02-20.
[31]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指6种人约1.5亿尚需健康发展,中央统战部网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信息导览,2007.
[32]胡锦涛.在第二十次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Z].北京: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网站,2006.
[33]李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研究——以镇江市为例 [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3.
[1] 刘建.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初探 [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 (3):43.
[2] 李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研究——以镇江市为例 [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3.
[3] 陈桂林.统一战线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与方式载体研究 [J].理论观察,2012 (2):14.
[4] 容康社.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2),23(1):21-22.
[5] 李晓壮.北京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1(3):43-47.
[6] 郭金龙.北京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1-0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