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
中共昆明市五华区委书记 金幼和
同志们:
这次区委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以及市委工作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紧盯目标、奋力拼搏,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奋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改革创新主旋律,千方百计狠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平稳,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9.56亿元,增长8%;实现标准口径财政总收入47.15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0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19亿元,下降5.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60亿元,增长5.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24亿元,增长8.1%;完成招商引资内资实绩42.49亿元,外资实绩7006.29万美元,经济运行趋稳向好。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扎实抓好十项惠民实事,深入推进“春风化雨行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3.1%。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认真做好“3·01”善后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认真抓好城乡清洁工程,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7个方面34项任务的专项整治,狠刹“四风”问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凝聚着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实施了预调、微调,更加重视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在8月1日至2日召开的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秦光荣书记代表省委常委会作了题为《抓产业转型升级,促经济跨越发展,为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工业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按照“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园区化、低碳化、品牌化”发展要求,加快培育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制造、大旅游、大服务5个万亿元大产业,推动云南产业发展迈上新水平、新台阶。李纪恒省长全面总结了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号召全省上下聚焦聚神聚力抓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这次全会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对于推动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跨越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必将在我省的发展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8月6日上午,市委召开工作会议,要求全市提振信心主动作为,扭住目标克难奋进,不断巩固和保持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上下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坚定发展不动摇、深化改革不懈怠、力促转型不松劲,推动五华加快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上半年,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多项关键性经济指标未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面临巨大压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四项指标,增速分别低于全市3.2、20.9、2.7、15.7个百分点。初步测算,下半年全区GDP增速需达到14.2%以上,才能实现全年增长11.5%的目标,其他经济指标也必须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才能弥补上半年沓下的进度。二是投资放缓、结构不合理,大项目好项目少,项目推进慢等问题比较突出。全区118个重点项目中,除续建项目外,年内新开工项目仅为13项,项目新开工不足。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接近90%,产业类项目仅有联想科技城孵化中心1项,比重较低;1至6月房地产类项目实现投资77.6亿元,较去年同期101.6亿元减少2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三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商贸业进入深度转型期,工业趋稳回升空间小。辖区红云、云铜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份额始终在30%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1.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约4.3个百分点,存在重点企业“打喷嚏”,五华经济“重感冒”现象。四是少数干部对加快发展的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办法不多。部分干部精神懈怠、不敢担当,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先争优的勇气,“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们仍面临着许多促进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沿边开放、“一带一路”和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等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更加有利于筑牢经济趋稳向好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上半年全国、全省、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趋稳回暖的良好势头,将对五华经济发展形成传导效应。经过近年的调结构、促转型,五华正成为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创业、吸引发达地区产业加快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将对投资稳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与一季度相比,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有所改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呈现企稳向好迹象。这些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为五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的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准确把握形势,主动作为、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定力、顶住压力,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始终坚持“五个第一”,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用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发展共识,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努力谱写好中国梦五华发展新篇章。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着力突破思想藩篱,破除发展障碍。要以改革聚集要素,以改革破解瓶颈,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思想的解放、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五华的跨越发展注入动力、带来活力、提升实力。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第一导向,着力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牢固树立“产业强区”意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规模总量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着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回应民生诉求,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增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要把教育实践活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作风建设贯穿于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反腐败的全过程,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取信于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二、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兴,则经济兴。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差距在产业,难点在产业,根本出路也在产业。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新时期新阶段的产业发展,下更大决心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
(一)统一思想,凝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和力量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五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当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党中央面对经济“新常态”,提出了加快发展要实现从“大水漫灌”到“喷灌滴灌”转变,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了以发展“5个万亿大产业”的新思路助推转型升级,市委工作会初步提出了要实施“重大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和“千百十亿园区培育工程”等“223155”目标思路。五华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主动有为,把握大势、明确方向、乘势而上,在全省、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中发挥重要承载作用,才能跟上发展潮流、实现新跨越。第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竞争所迫。加快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从第一个高新产业园区、第一条商业步行街、第一个大型外商零售超市到第一个智慧城市城区、第一个广告产业园区,我们在全省、全市的产业发展中勇立潮头,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区划调整、商业副中心的大量建成并投入运行,以及全市产业布局向多中心化方向发展,我区在增量扩展上不占优势,绝对优势逐渐缩小,相对优势逐步丧失,前面的标兵越来越多,若再不奋起直追,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加快转型,才能争取发展主动,确立竞争新优势。第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现实所需。我区多年来致力于“强三、优二、精一”的产业升级方向,但从当前产业内部结构看,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传统商贸服务业优势,在全市商业多中心布局调整和现代消费模式冲击下逐步弱化;随着“退二进三”的推进以及云白药、滇虹等一批优质企业的搬离,工业持续增长乏力。加快转型升级已显得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凝聚共识,科学谋划,抓住关键,释放潜力,迈出加快发展的新步伐。
(二)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推进“三大建设”打造“四大中心”
以主城中央商务区、泛亚科技新区和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三大建设”为主战场,实施“南强、西进、北拓展”战略,加快构建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文旅一体的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高端引领,推动“南强”战略深入实施。以主城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围绕主城品质升级,通过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老旧工业企业及批发市场搬迁改造,盘活土地资源,从规划层面加大减居增商力度、提升建筑规划容量、引导商务要素集聚。围绕南屏步行街片区、翠湖小西门片区、红云龙泉路片区等重点商圈,以高端商贸商务资源为载体,进一步统筹规划开发地面楼市、广场、商贸设施,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示范。要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城市综合体,为新一轮发展楼宇经济、引进高端产业提供平台。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底蕴,加快推进钱王街、文明街、青云街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彰显文化特色、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努力提高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二是坚持倍增跨越,推动“西进”战略全面提速。突出泛亚科技新区龙头带动作用,进而带动整个主城西北片区蓄势崛起。以科技创新、创意产业、科技总部为导向,促进泛亚科技新区成为昆明中心城区研发设计、现代服务业、智力资源集聚新高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广告产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带动作用和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功能,引入多元业态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放大国家级昆明广告产业园、国家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的品牌效应,力争将金鼎科技园打造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创意产业的高地和名片。强化昆明市西北门户地位,培育面向泛亚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功能,建设昆明市面向泛亚地区科技创新基地、西北部城市副中心、创新型城市示范区。
三是坚持产业带动,推动“北拓展”战略取得突破。立足山地城镇建设,以规划指导、设施完善、产业引导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产业互动,全力打造昆明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加快完成西翥片区重点区域控详规的编制和报批,调整、完善厂口特色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推进片区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开发建设机制,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全力加快片区土地一级开发工作,尽快实现重大招商项目供地的“零突破”。要围绕产业上山和旅游文化特色产业打造,重点推进沙朗落水洞、桃园等片区开发,确保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加速推进西片区汽车4S集群的前期研究工作,促进项目一期工程尽早落地建设。
四是坚持突出特色,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四大中心”。坚持规划引领,产业支撑、项目带动,举全区之力打造领跑昆明、服务全省的商贸商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使之成为开放包容、精致高端的城市名片,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和核心服务平台。以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抓手,促进传统商贸、服务等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新昆明最具代表性的商务商贸中心。大力引导金融服务业聚集发展,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完备、集散功能强大的泛亚金融市场和交易平台,大力发展非银行准金融机构,打造现代新要素最集中的金融服务中心。全力推进高端信息化,建设“智慧五华”,进一步发挥五华科技产业园平台作用,打造现代新昆明最重要的科技信息中心。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创意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先行区,打造传承昆明历史文脉最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中心。
(三)抓住关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强三优二精一”产业转型升级思路,通过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促进产业融合,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要坚持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构建“1+5”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业态提升。要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能级,把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产业做精、做特、做强,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引导体验式消费,巩固市场优势。要吸引和发展高端业态,加大“二次招商”力度,大力引进高端项目、企业总部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提升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品牌效应最明显、优势企业最集中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二是强化产业配套,做优新型工业。紧紧抓住全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调整的机遇,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动”的思路,打造五华工业经济升级版。要坚持园区化发展方向,围绕将五华科技产业园打造成全省千亿元工业园区的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向园区集中。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金鼎山片区、王家桥片区以及西翥厂口工业园区建设,继续深化与红云红河集团等重点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重点发展烟草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及广告、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要重点推进昆明卷烟厂打叶复烤生产易地技改项目、中船重工第七〇五研究所昆明分部等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三是提高现代化水平,做精高原特色农业。以现代都市型农业为方向,不断提升精品农业发展水平。要扎实推进“庄园经济”发展,依托轿子山旅游专线,优化布局、理顺机制,实现一批精品都市农庄建成运营,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向精品化、产业化、体验型方向发展。要着力推动农业园区建设,完善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吸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加快构建集生态旅游、科技示范、专业生产于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要引导各类产业资本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参与都市农业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涉农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发展壮大,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要大力扶持核桃、蔬菜、草莓等特色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农业生态优势,鼓励和支持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和项目发展壮大,促进现代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彰显区域特色,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坚持融合发展思路,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内涵。要巩固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现代印务为主的基础优势产业发展,围绕省广播电视台、云南报业集团等优势企业,强化文化精品培育,促进企业发展壮大。要加快培育网络文化服务及相关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积极培育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网络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动漫相关产品与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要以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为依托,拓展生态旅游市场,加快桃园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和体验型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目的地、落水洞旅游休闲中心、沙朗山水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农耕文化精品展示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昆明周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度假休闲养生地。力争到2015年文化旅游产业产值达200亿元。
五是推动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配套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注重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中的纵向延伸拓展和横向配套协作,提升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要结合“退二进三”工作,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为其他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大力支持绿色产业精细化。要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在产前、产中、产后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加快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骨干、中下游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产业关联度低的问题,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六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民营经济是产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要扫清发展障碍,坚持非禁即入、公平待遇,降低准入门槛,完善市场监管,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要加快引入和壮大一批竞争力、扩张力、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要完善落实扶持政策。着力解决融资、土地、资本、人才、环境等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品牌塑造,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提高民营企业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4%。
(四)完善政策,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
产业转型升级是革故鼎新之举,也是实现五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出路,要进一步抓好政策引导、完善措施,落实责任,为五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布局。要结合“十三五”前期研究工作,做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重点课题研究,完善保障措施,努力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夯实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高规划质量,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区域优势为依托、特色产业为抓手,加快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注重创新驱动,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深入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加速器”的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要充分发挥我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优势,继续推动区校(院)战略合作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积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促进产业发展向智能化转变。要坚持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两手抓,重点培育、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团队,为实现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发挥导向作用,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的配套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有力的政策体系作支撑。要认真梳理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和宣传引导,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市、区出台的财税、金融、要素保障、技术改造等方面扶持政策,推进各级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措施的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壮大。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尤其要在工业用地、产业规划、金融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大胆探索,从政策层面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创造条件。要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服务机构与企业、项目之间的对接机制,扩大融资渠道和规模,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环境。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功能设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品质,为企业在我区落地生根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外部环境;倾力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软环境。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量化落实、绩效考核、责任追究“五项制度”,强化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建设和发改、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政府审批行为,提速项目建设。要强化企业用地保障,采取对上争取和内部挖潜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用地指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按照重点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用地、所有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地。
五是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产业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完善产业转型发展的奖惩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传导工作压力,以鲜明的政策导向凝聚各方共识。要把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相关职能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各街道要把“保增长、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好街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等作用,结合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属地的丰富资源挖掘发展潜力,更加主动地抓好经济工作、促进自身发展。
三、紧盯目标,奋力拼搏,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现在已进入8月份,距离年底仅有不到5个月的时间,时不我待。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上来,全力以赴确保圆满完成。
(一)强化目标意识,确保完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今年市下达我区主要经济指标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3%以上等。这些目标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对五华区的重托和明确要求,是钢的目标,铁的任务。全区上下要把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紧盯年度目标,突出过程化管理,全面梳理问题,切实找准差距,拿出具体措施,一个一个地解决、一项一项地落实,全力以赴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稳步推进改革,为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是事关全局的大事。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五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上来,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思路推动发展。要履行好“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政府职能,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接、放、管”,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打造服务型政府。要深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相关制度改革,建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积极作用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基本形成与我区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改革总体设计的框架和部署,紧扣我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现实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要点、改革方案和具体举措,力争改革之年有突破、有亮点。
(三)突出项目支撑,夯实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项目建设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要牢固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区级领导挂钩联系责任制,认真抓好“五个一”推进机制,形成领导带动、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良好氛围。要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着力完备前置手续。年内要完成2183.6亩土地的储备,实现供地1964亩。要抓紧抓实118个重点项目的推进,计划项目注重跟踪落实、已批项目注重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注重协调推进、建成项目注重投产达效,加快实力壹方城、水晶郦城等续建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进阜外云南医院、云南饭店等重点项目。
(四)注重提质增效,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招商引资是扩大投资规模、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要坚持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对带动能力强、集群效应明显、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旗舰型项目开展专业化、高频率招商。确保年内实现引进内资110亿元以上,外资1.1亿美元以上。要转变招商方式,立足“三大建设”,做实招商平台,突出抓好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团队招商,确保招商引资企业“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要改进考核方式,严格奖惩,传导压力,不断激励和督促招商引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五)突出建管并重,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要着力高起点规划,合理构建城市规划布局,推进“四规合一”,高标准完成区域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调整和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王家桥片区、西翥片区交通路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辖区主、次干道建设。要坚持管理下沉、服务重心下移,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盘龙江景观五华示范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认真落实“河道段(分段)长责任制”,全面巩固4条入滇河道及22条支流沟渠整治成效;深入推进“五采区”生态修复治理,着力打造提升八大精品公园,确保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54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办好惠民实事,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要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失地农民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年内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要深入实施“春风化雨行动”,认真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基础教育“增量扩优”工程,全面加强养老扶弱助残救助工作。要推进社会保险全民覆盖,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确保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8.5%、95%、97.3%、96.7%以上。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1956套工矿棚户区、1500套城市棚户区和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步伐。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制度,层层落实辖区负责制、领导责任制和包保责任制,及时化解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构建“情报、侦查、防范、应急”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加强对社会面防范控制,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工作,切实抓好反恐维稳工作。要全面深化具有五华特色的平安校园、平安社区、平安小区等系列平安细胞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平安五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凝心聚力,勇于担当,汇聚加快发展的正能量
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在这重要关口,需要的是魄力、考验的是智慧、检验的是作风。要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改进作风,以强烈的担当意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时代使命、发展重任。
(一)必须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们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刚刚结束的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区委常委班子深入查摆了我区“一产不精、二产不优、三产不强”的现实问题,抓产业培育措施不到位等具体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就是最大的担当,耽误发展就是最大的失职”的意识,以舍我其谁的超常胆识和勇气,敢于担责、凝聚力量、开拓进取,努力把五华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阶段、新层次、新境界。
(二)必须在直面挑战、破解难题中体现责任担当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听到最多的是“不敢担当”。如果对矛盾和问题不敢碰、绕道走,可能会使小事拖大,最终付出更大的代价。问题既然找到了,下半年工作中就要立行立改,言必行、行必果。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作为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把加快转型发展作为当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敷衍不回避不推卸,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三)必须在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中体现责任担当
“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奉献”的五华精神彰显的就是“担当”二字。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一种干不好事、干不成事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区委的决策部署。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执行各项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提高全区各级班子领导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铸就敢于拍板、处事果断的“底气”。要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继续抓好区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部门、街道、企业以及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制度落实;区人大、区政协要改进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要进一步完善交办、催办、督办、查办的“四办”机制,紧盯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时序进度,以严格的督促检查和严厉的问责问效,让“混事官”“太平官”混不下去。
(四)必须在立行立改、务实为民中体现责任担当
目前,全区大部分参学单位已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继续深化学习教育,凝聚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的共识,把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新起点,做到改进作风不懈怠、自我净化不放松。要继续落实好区委提出的“八带头八示范”的要求,抓好第二环节与第三环节的衔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要牢固树立从自己改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聚焦问题、抓住要害,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具体责任、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解决求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继续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抓好为民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加强西翥39条山地村道路建设等关乎民生的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督促办理,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必须在正风肃纪、廉洁从政中体现责任担当
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要把干净与干事结合好,持之以恒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增强“四风”免疫力,恪守“八项规定”,时刻自重自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要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要求,强化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执行意识,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创新完善领导干部述廉、廉政谈话、作风监督检查等制度,促进全区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把握定位、突出主业,聚焦反腐败斗争,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新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以及《五华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动议办法》等6个制度的贯彻执行,发现和选拔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努力营造崇尚担当、敬重担当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于担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全力以赴确保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奋力推动五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