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4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昆办通〔2013〕94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五华区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世界知名旅游城区先行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首善之区建设,依托五华区中心城区良好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成熟的商业氛围,通过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完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的商贸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特色街区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发挥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在整合行业资源、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定位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推动城市功能区定位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区规划建设相结合,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相结合,提高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商业街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按照“一街区一特色”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街区的商业特色、产业特色、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明确各个街区的功能定位、个性特色、业态分布、开发模式和发展目标,突出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独特性和差异性,促进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三)因势利导、注重品质
充分挖掘现有商业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依托辖区不同区域的特色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区级层面—街道办事处—协会及企业分类推进模式,成熟一个、推进一个,逐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避免重复建设和功能雷同。
(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政府充分发挥规划定位、政策引导、建设管理、优化环境、服务协调、宣传推广、督促检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的建设与开发,鼓励开发商整体持有特色街区商业地产产权,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
(五)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坚持生态街区、人文街区建设理念,强调城市文化内涵挖掘和生态环境塑造,在商业街区的立意、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消费者和经营者的需求,为市民、商家和游客创建安全、舒适、和谐、诚信的经营和消费环境。
三、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围绕昆明老街历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和环翠湖休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在2014年12月31日前重点打造钱王街·特色文化休闲风情街、文明街·老字号商贸一条街、翠湖港湾、青云街·中国高端珠宝第一街、环翠湖美食酒吧休闲街等5条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
中长期目标:按照“提升老街区、发展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要求,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区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集聚效应显著、文化特色突出、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街区管理完善、拉动消费作用明显、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重点打造商业街区
(一)昆明老街历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
昆明老街历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东起正义路,西至市府东街,南起景星街,北至人民中路,占地面积165亩,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昆明老街是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地处昆明主城核心区域,街区呈现“街—堂—庙”的清晰格局(即民清民居街巷、胜利堂、文庙),拥有三十余处文物和挂牌保护建筑,数万平方米传统风貌建筑,是昆明市目前唯一保留完整的历史风貌街区。由于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商业地理位置,丰富多元的建筑、人文和商贸形态,是展现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特质的绝佳载体。依托整个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整体历史建筑风貌,采取“一区多街”的建设模式,以钱王街、文明街和文庙直街、甬道街、光华街、景星街五条街道为主体,集合特色餐饮、酒吧、休闲娱乐、老字号商贸、博物馆、市井文化、珠宝玉石、古玩、特色工艺品、影视基地、创意产业、名人旧居旅游等业态,建设集历史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商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2014年12月31前重点打造“钱王街·特色文化休闲风情街”和“文明街·老字号商贸一条街”两条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
1.钱王街·特色文化休闲风情街
项目基本情况:钱王街北起人民中路,南接景星街,全长400余米,因云南晚清著名的一品红顶巨商王炽(民间称钱王)票号所在地而得名,为老街区域内东临现代商业建筑正义坊,西接民国风情历史建筑群落的主要街道之一。街区内较好地保留了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院落,具有显著的历史风貌和地域建筑特征,拥有“同庆丰”“马家大院”“小银柜巷8号”“傅氏宅院”“邱家巷四号”等文物及挂牌历史建筑。整条街区两边临街商铺及院落建筑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保护修缮开街后将成为延续百年昆明历史文化,展示多元建筑、人文、旅游、休闲商贸形态的城市窗口。
功能定位:通过对钱王街硬件设施的改善和景观环境的提升,更新和丰富商业业态,形成集中外美食、特色餐饮、娱乐休闲、异国风情酒吧、名人旧居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具有“昆明会客厅”“城市名片”等功能的特色文化休闲风情街。
主要业态:特色餐饮及会所、咖啡吧、书吧、文化吧、休闲娱乐、酒廊、手工类特色店、名人旧居观光旅游等。
工作措施:
(1)硬件方面
——景观铺设(包含文化景观、路面、灯光布景、绿化、引导标识系统等)。
——保护修缮等级提高,使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保护建筑经修缮后级别上升。
——增加文化类雕塑、塑造与景观相匹配的情景小品。
——旅游相关设施完善,增设导览台、游客中心、游客休息区、公共医疗服务中心等。
(2)软件方面
——制定游客游览路线、各类宣传推广资料,培训专职导游讲解员对街区历史文化进行宣讲。
——持续开展各类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摄影展、三雕比赛、庙会、婚博文化节等。
——招商引进特色文化精品概念店,完善特色商业街业态。
——充分发挥街区名人故居院落的资源,打造博物馆文化。
——在完成AAAA级旅游景区硬件设施基础上,从制度、服务等各项营运措施上达到其标准。
运作模式:由昆明老街商业经营管理公司负责街区的建设和打造,政府加强规划引导、管理规范、服务协调和监督检查。
建设步骤:计划于2014年6月前完成街区建筑的主体工程建设和景观工程建设,2014年10月前完成招商工作,确保在2014年10月31日前开街。
牵头领导:区委副书记 孙时映
区政府副区长 李映辉
责任部门:区住建局、区城改局、区经贸局、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区工商局、市规划局五华分局、国土资源局五华分局、护国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成员单位。
2.文明街·老字号商贸一条街
项目基本情况:文明街北起光华街,南接景星街,全长约200米,沿街两侧较好地体现了昆明民国时期建筑风貌特点,多为两至三层的土墙木楼,上层大多供人居住,微微向外挺出,并有样式不同的垂柱,各店铺之间,有风火墙相隔。这种单檐垂柱重楼为主临街铺面连接成为的街坊,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老昆明街区一景。该街道两侧商铺建筑经修缮后,建筑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
功能定位:通过对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以及再利用,结合建筑本身特色和老字号文化内涵,引入泛老字号概念,打造一条集老字号商贸、餐饮美食、养生保健、昆明记忆目的地、地方特色礼品等为一体的老字号商贸一条街。
主要业态:以老字号品牌为主的餐饮美食、养生保健、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茶文化等。
工作措施:
(1)硬件方面
——景观铺设(包含文化景观、路面、灯光布景、绿化、引导标识系统等)。
——保护修缮等级提高,使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保护建筑经修缮后级别上升。
(2)软件方面
——成立老字号商贸研究小组,对云南传统商贸文化进行系统课题研究。
——联合昆明市老字号协会、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开展各类老字号研究及相关的文化推广活动。
——争取老字号扶持政策。
——积极招商引进传统商业业态,打造体现昆明记忆的“泛老字号”传统商贸。
运作模式:由昆明老街商业经营管理公司负责街区的建设和打造,政府加强规划引导、管理规范、服务协调和监督检查。
建设步骤:计划于2014年6月前完成街区建筑的主体工程建设,2014年10月前完成景观工程以及相关的招商工作,力争2014年12月31日前开街。
牵头领导:区委副书记 孙时映
区政府副区长 李映辉
责任部门:区住建局、区城改局、区经贸局、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区工商局、规划五华分局、国土五华分局、护国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成员单位。
(二)环翠湖休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
围绕环翠湖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作的深入推进,通过继承保护和挖掘整合翠湖片区“一街九巷”所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引导环湖沿线及九条传统街巷的业态发展,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精品餐饮、特色商业、都市生活游憩等功能为主导,打造具有昆明独特文化特点的翠湖历史文化核心圈和休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和特色,充分展示“百年翠湖、昆明摇篮”的丰厚底蕴。2014年12月31日前重点打造翠湖港湾、青云街·中国高端珠宝第一街、环翠湖美食酒吧休闲街三条特色街。
1.翠湖港湾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位于翠湖公园北侧,北侧紧邻翠湖北路,南邻翠湖公园北入口。项目总投资8.85亿元,用地面积20.9亩,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
功能定位:通过对翠湖北门广场进行改造,打造时尚消费、精品餐饮、高端珠宝、旅游休闲为主题,以国内外中高薪阶层、青年知识层和国内外游客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打造最“昆明”的文化地标,提升昆明的国际化形象。
主要业态:精品餐饮、时尚购物、高端珠宝、休闲酒吧、咖啡吧、商务茶楼等。
工作措施:
(1)硬件方面
——实施翠湖北门广场征收拆迁。
——按照翠湖北门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建设。
(2)软件方面
——根据翠湖港湾的功能定位,通过组织专题招商推荐会、外出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入符合街区业态定位的企业和项目。
——制定街区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塑造街区品牌形象。
运作模式:由五华区国投公司和华山街道办事处负责街区的征收拆迁工作,由五华区国投公司负责街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运营,各相关成员单位协助配合开展工作。
建设步骤:计划于2013年下半年启动征收拆迁工作;力争2014年底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招商。
牵头领导: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苏天福
区政府副区长 李映辉
责任部门:区国投公司、区经贸局、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区园林绿化局、规划五华分局、国土五华分局、华山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成员单位。
2.青云街·中国高端珠宝第一街
项目基本情况:近年来,依托环翠湖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青云街自发形成了高端翡翠、精品珠宝销售企业聚集的发展态势,目前,青云街周边已聚集了40余家高端翡翠、精品珠宝销售企业,为打造高端珠宝特色街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功能定位:形成以市民、外地游客为主要消费主体,以高端翡翠、精品珠宝为主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
主要业态:翡翠、金银饰品、各类珠宝的销售;珠宝鉴定、拍卖、展览、珠宝设计等。
工作措施:
(1)硬件方面
——将街区道路提升整治列入全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对街区实施道路整治、景观提升和灯光亮化等提升改造工程,并在街区提升整治过程中注入文化元素。
——在青云街口设置街区实体标识,对街区店招店牌进行提升改造,塑造街区统一形象。
(2)软件方面
——在云南省政协大力支持下,成立云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翠湖珠宝商圈分会,以行业协会为平台,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
——在珠宝销售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以商引商,引入
珠宝鉴定、拍卖、展览、珠宝设计等业态,丰富街区业态内涵。
——建立街区管理制度,规范街区日常管理。街区珠宝经营企业实行明码标价,塑造街区诚信经营良好形象。
运作模式:通过成立云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翠湖珠宝商圈分会,提升完善街区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打造统一的街区形象和品牌,政府加以引导支持和规范管理。
建设步骤:计划2013年下半年启动,确保2014年9月30日前开街。
牵头领导: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苏天福
区政府副区长 期丽琼
责任部门:区住建局、区经贸局、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区城管综执局、区园林绿化局、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市质监局五华分局、市规划局五华分局、华山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成员单位。
3.翠湖环路美食酒吧休闲街
项目基本情况:依托翠湖良好的休闲旅游和商业消费氛围,近年来环翠湖周边及文林街—文化巷片区聚集了约200余家餐饮、酒吧、茶室的经营户,初步形成了精品餐饮、特色美食、特色酒吧、休闲茶室聚集的街区特色。
功能定位:将翠湖环路及文林街—文化巷片区打造为以精品餐饮、特色酒吧、休闲茶室、时尚商品销售为主题,以国内外商务群、中高薪阶层、中外游客以及广大市民为主要消费对象的特色街区,突出“夜翠湖”的独特风情和现代气息。
主要业态:精品餐饮、特色酒吧、咖啡吧、休闲茶室、时尚商品销售等。
工作措施:
(1)硬件方面
——实施环翠湖景观提升和环境整治工程。
——实施翠湖公园提升改造工程。
——对环翠湖周边及文林街—文化巷片区进行环境整治提升,设置街区统一形象标识。
(2)软件方面
——合理利用环翠湖周边人行道,划定经营区域,引导精品餐饮企业适当延长经营时间,引导特色酒吧、咖啡吧、休闲茶室等开展夜间室外经营。
——制定街区管理制度,规范街区日常管理,督促片区经营户按照管理制度要求切实做好治安、消防、环保、环境卫生、食品安全、诚信经营等相关工作。
运作模式:以翠湖商会为载体,广泛发动环翠湖周边企业参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打造,政府加大引导支持和规范管理。
建设步骤:计划2013年下半年启动提升改造工作,确保2014年10月31日前完成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打造。
牵头领导: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苏天福
区政府副区长 赵 臻
责任部门:区城管综执局、区经贸局、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区环保局、区环卫处、区园林绿化局、区食药监局、区工商局、市规划局五华分局、华山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成员单位。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加快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是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也是五华区优化产业布局、彰显区域特色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成立五华区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工作指挥部,按照方案明确的牵头区级领导和责任部门,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要成立强有力的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制订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指挥部统一要求组织开展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工作,确保工作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二)明确职责,完善机制
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改造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要建立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分工负责制,每个街区要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定领导、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倒排工作进度,确保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各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的主体作用,在五华区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加快推进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的建设。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大力支持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的建设,加强沟通、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强势发动、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制订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考核奖惩办法,鼓励和支持各街道办事处结合区域实际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
(三)加强管理、完善功能
积极探索建立与特色商业特区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坚持自我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市场业主和商户的积极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区财政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对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进行扶持,促进富有街区特色的商业业态聚集发展。加强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整体环境建设,逐步完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的景观、休闲、旅游、交通等配套设施,创造舒适、优美、方便的消费环境。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对我区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的宣传推广力度。制定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宣传方案,定期、不定期策划组织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经常性的主题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关注和积极参与,不断扩大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五)落实责任,严格督察
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要建立联动督察机制,将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督察督办。对在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工作中不认真履职,对工作推进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附件:
五华区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工作指挥部
成员名单
政 委:金幼和 区委书记
指 挥 长:李 彤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常务副指挥长:孙时映 区委副书记
苏天福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副 指 挥 长:王 迅 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姚晓怡 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
孙 骥 区人大副主任
赵 臻 区政府副区长
期丽琼 区政府副区长
李映辉 区政府副区长
靳 宇 区政协副主席
成 员:张 劲 区委办副主任
阮 勇 区政府办副主任
宋 玫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产办主任
冯 枫 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局局长
郭 颖 区经贸局局长
张跃勇 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
和 旭 区发改局局长
李 帆 区财政局局长
康 宁 区环保局局长
邹新宇 区住建局局长
马云飞 区城改局局长
乔 兵 区城管综执局局长
赵红兵 区环卫处处长
张江理 区园林绿化局局长
陈 伟 区卫生局局长
马述刚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杨家丽 区工商联党组书记
杨 斌 区消防大队队长
陈 进 区工商局局长
张 明 区国税局局长
虎 坤 区地税局局长
李智宇 市公安局五华分局副局长
高 远 市质监局五华分局局长
王泽磊 市国土资源局五华分局局长
姚冬青 市规划局五华分局局长
周 睿 区国投公司负责人
各街道办事处主任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区经贸局和区文化旅游局,负责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建设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经贸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兼任。今后,指挥部及办公室成员如有变动,请所在单位相应领导自行接任,并报送指挥部办公室备案,不再另行发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