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印度军事战略形势分析

印度军事战略形势分析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的世界安全形势变化引人关注。事实上,印度对美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和军事存在也是颇有微词的。如印度对于美国2016年租借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到期一事就表达了关切。另外,印度还组织区外某些国家在印度洋地区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极大提升了印度军队的海上作战能力。

韩旭东

2015年的世界安全形势变化引人关注。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不断加大对外军事干预的力度,俄罗斯以强硬姿态在海外用兵,美俄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军事博弈出现了自冷战以来的高峰。中东地区和欧洲地区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军事“硬热点”地区。相对而言,亚太地区的日本在安倍推动之下,其军事影响的不断外溢,形成了全球的一个“软热点”。这种“两硬一软”态势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然而,南亚地区印度的军事影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印度军事悄然发展,影响力不断加速提升。

一、国际战略态势有利于印度开展军事活动

从印度发布的“国防报告”看,印度认为其军事发展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之中。从2015年国际军事安全形势发展看,印度军事发展确实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国际形势之中。

首先,美国推行其全球称霸战略需要利用印度。一方面,美国与俄罗斯正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博弈,美国需要印度这个筹码,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关系,争取削弱俄罗斯的国际支持。尽管印度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共同建有一个小型的军事基地,但美国尽力拉拢印度以图使印度转向美国一方。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加大对印度在南海地区活动支持的力度。美国的这种策略,既满足了印度“东向政策”的推行,同时也使印度获得更多的与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讨价还价的筹码。换言之,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对印度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活动采取了容忍并怂恿的态度,这也是印度极力向美国靠拢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同美国无暇顾及印度的军事活动有关。事实上,印度对美国在印度洋的活动和军事存在也是颇有微词的。如印度对于美国2016年租借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到期一事就表达了关切。印度不希望美国在印度洋继续租用这一基地。随着美国将其主要精力集中于乌克兰危机及中东恐怖势力的军事打击问题上,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活动得到了比较宽松的空间。

其次,俄罗斯与美国进行周旋也需要印度支持,这使印度军事发展也得到俄罗斯给予的宽松环境。目前,乌克兰已经成为北约的一个“单独伙伴行动计划国”。由于美国极力拉乌克兰进入北约,这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所能容忍的安全底线,导致俄罗斯使出浑身解数与美国争夺乌克兰。同时,为了增加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对“伊斯兰国”极端势力展开军事打击行动。在乌克兰危机和打击“伊斯兰国”极端势力这两个问题上,俄罗斯都需要印度的国际支持。近期看,印度这种对俄罗斯的国际支持将得到回报,印度将从俄罗斯获得技术水平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由于印度与俄罗斯既有传统的军事关系,又有相互间军事安全上的需求,俄罗斯给予印度诸多的好处,如同意印度向亚太地区购买俄罗斯武器装备的国家提供维修俄罗斯武器装备的零部件等,或让印度担负起完成这些国家购买的俄罗斯武器装备正常运转的“周边工作”。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少见的,足见印度得到俄罗斯的“器重”。印度的“超限”军事行为,也得到了俄罗斯视而不见的宽容。

再次,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为了扩大国际军事影响或打开扩展国际影响力的通道,极力拉拢印度,为印度提供了更宽松的军事发展环境。尤其是昔日在南亚地区进行过殖民的国家力图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来确立起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如法国就不断将其先进的武器装备输往印度。另外,为了打开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输出国门的突破口,同时还有减少来自国际的压力,日本不断加强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希望印度在获得日本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同时支持日本扩充军备的做法。所以,印度与日本的军事关系不断加强,印度与日本军事技术合作的势头正在上升。

最后,美国将其亚太地区主要关注点集中于中国,为印度军事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加,美国将中国确立为对其霸权威胁的国家,这使得美国将注意力集中于中国,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一举一动,其他问题服从和服务于遏制中国这一主要目标。这使高喊“中国威胁”的印度受到美国的支持,借势发展军力和扩大军事活动空间。

二、印度军力在南亚地区处于主导地位

第一,印度拥有的庞大军队是南亚其他国家所无法企及的。南亚地区的八个国家中,印度拥有规模最大的军队。不仅南亚地区其他七个国家军队总和不及印度,军队规模次于印度的巴基斯坦军队总规模还不及印度军队总数的一半。其他六个国家军队规模更是无法与印度相比,甚至像马尔代夫几乎谈不上拥有军队。南亚地区各国军队的这种现状,使得印度在军队规模上就占据着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第二,印度的军事实力是南亚其他国家所无法望其项背的。一方面,印度军队的结构完善,兵种齐全,完全可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无法与印度相比。同时,印度军队实战化训练强度与频度也在南亚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印度军队甚至还不断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参加军事演习或训练,更是南亚地区其他国家所无法相比的。另外,印度还组织区外某些国家在印度洋地区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极大提升了印度军队的海上作战能力。南亚地区几个内陆国家,军队规模小,战斗力弱,根本无法与印度相比拟。南亚地区其他拥有海上力量的几个国家,由于海上力量规模小,战斗力弱,更是无法与印度在海上抗衡。

第三,印度的核能力是威慑南亚其他国家的有效大棒。目前,南亚地区只有两个事实上的有核国家:印度与巴基斯坦。最近,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到美国访问时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说,巴基斯坦已经拥有战术核武器,并且已经部署了这种战术核武器。其实,巴基斯坦之所以这样明确做出这种公开宣布,是对担心印度主张的对巴军事行动的“冷启动”构想的一种被动反应。印度的这种作战构想,其内涵是在巴基斯坦还没有对印度使用核武器之前就结束印度军队对巴基斯坦的打击行动,即在巴基斯坦还没有使用核武器之前,印度军队解除巴基斯坦军队的作战能力。当然,印度所谓的“巴基斯坦使用核武器”,主要还是指战略核武器。印度这种自信表明,印度拥有着占据优势地位的战略核武器。当然,印度早已部署了战术核武器。虽然巴基斯坦宣布说已经发展和部署了战术核武器,但印度的战术核武器比巴基斯坦还是更为成熟,也更为先进的。

第四,印度是南亚地区在经济上可以支撑军力持续提升的唯一国家。在南亚地区,印度不仅拥有占据着优势地位的军力,同时还占据着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地位。加之,印度追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印度将成为世界军事大国作为其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尽管巴基斯坦投入的国防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高于印度,但印度国民生产总值的规模远远大于巴基斯坦,这使得印度国防投入的总规模远远大于巴基斯坦。印度在国防上的投入,不仅高于巴基斯坦,更是其他南亚国家所无法相比的。印度既有发展军力的需求,同时还有雄厚的经济支撑,这使得印度成为南亚地区发展军力势头最迅猛的国家。

正是上述四个主要因素的作用,印度不仅在2015年保持着军力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同样在未来也将继续保持着这种主导地位,甚至这种主导地位还会得到巩固与加强。由于印度总理莫迪对发展军力的重视,印度军力较南亚地区其他国家军力的优势将继续加大。

三、确立新型安全观,提升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安全观与这个国家对利益的追求有着直接的关系,印度也不例外。印度的安全观随着印度国家利益的追求目标的调整而不断发展变化。

首先,印度已经不满足于南亚次大陆的主导地位。自独立起,印度就是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并追求次地区霸权国家地位。其实,这与尼赫鲁的主张有很大的关系。尼赫鲁早在印度独立前撰写的一本名为《印度的发现》的专著中就明确提出:“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作为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的这种政治理念深深地在印度的民族心理上打下烙印,并成为这个民族和国家追求与奋斗的目标。所以,印度1950年成为共和国不久就与尼泊尔与不丹两个南亚内陆国家签署“和平条约”,实现了对这两个国家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此后,由于军事能力和经济条件所限,加之超级大国对南亚地区的争夺,印度只囿于在南亚次大陆范围内追求其霸权。这也是冷战时期印度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此期间,印度吞并了锡金、出兵干涉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在此基础上,印度于1992年提出“东向政策”,向亚太地区扩展其影响力。应该说,拥有核武器后,印度基本实现了其南亚地区的主导甚至主宰地位。但是,这与印度追求的“有声有色的大国”目标相差甚远。印度并不满足于这种对南亚次大陆的主导或主宰。

其次,印度也不满足于北印度洋的主导地位。随着冷战的结束,加之印度拥有了核武器,印度开始将其战略目光转向海洋。2004年起的曼莫汗·辛格执政时期,印度开始将其战略目光转向了海洋,集中精力加强对北印度洋的控制。当时,辛格将对印度洋控制范围定于从西起波斯湾东至马六甲海峡,赤道以北的印度洋地区。据此,印度不断加强海上力量的发展,排斥其他区外力量的进入,甚至对中国2008年海军舰艇编队到亚丁湾打击海盗都颇有微词。印度还提出要组建三个航母战斗群的战略目标,开始自主研发航空母舰。这种战略需求,使印度加大了从俄罗斯购买航母和自主研发航母的进程。随着从俄罗斯购买航母的入列,印度基本实现了对北印度洋主导权的掌控。这也是印度对美国在印度洋军事存在以及对美国租借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反感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为了扩大印度军事影响力,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区域安全观”的主张。当前,印度的安全观正从大陆安全观与海洋安全观向区域安全观的方向调整。莫迪上台后的一段时间里,继续执行辛格的军事战略,并坚持海洋安全观。不到半年,莫迪于2015年11月将巴里卡推上了国防部长之位,开始推行具有其政府特色的安全观,即“区域安全观”。这种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是:在维护南亚次大陆和北印度洋主导地位的同时,向南印度洋扩展印度的军事影响力,同时在印度洋周边地区确立印度的影响力,实现对整个印度洋和其周边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印度洋区域的主导权。从莫迪执政后的军事发展看,印度推行排斥其他区外力量进入该地区,并加大军事力量对印度洋区域的影响等举措,印度事实上已经将印度洋区域纳入其安全战略关注的视野之内。如印度已经在南印度洋的岛国建立了海军用通信设施等军事存在。当然,印度的这种安全观,正随着印度追求世界“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而不断深化。这种安全观的追求也反映了印度试图追求世界大国地位的梦想与企图。

四、武器装备自主研发与引入并举

从军队总规模看,印度是世界上军队规模名列第三的国家。但是,作为一个大国,印度军队列装的武器装备可谓是色彩缤纷,用杂牌货形容也不为过。从统计看,印度军队装备的武器来源于不下10个国家。印度军队列装的自主研发的武器比例占不到30%。正是面临着这种“困境”,莫迪执政后在武器方面采取了几个值得关注的举措:

一是拓宽从美国引入武器装备的种类,并不断扩大引入的规模。虽然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采购国,印度仍然保持着从世界军火市场上大量采购军火的态势。但是,印度引入军火的结构却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印度保持着传统上从俄罗斯采购军火的做法,保持着从俄罗斯采购军火的规模不变;另一方面,印度将增加的国外采购军火的增幅额给予美国,即不断增加从美国引入军火的规模。印度这样做,既保持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关系,同时又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关系。从美国来看,印度在不断增加从美国引入军火的规模,增加从美国引入军火的种类。这是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在军火采购方面出现的新变化。不难看出,印度在保持与俄罗斯传统关系的同时,着力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关系。这是印度在外交上重视美国因素在军事方面的重要表现。

二是加大与其他国家联合研发武器装备的力度。虽然重视自主研发武器装备,因自主研发能力和力量的有限,印度还特别重视与其他国家联合研发武器装备。如印度与以色列、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进行着共同研发武器装备的计划。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与日本的军事合作,一旦日本的军事技术进入印度的国防领域,日本的武器装备进入印度的军火采购计划,印度武器装备技术水平可能会出现再一次迅猛提升。

三是调整国内自主研发武器装备的思路。虽然印度重视自主武器装备的研发,但印度只是在轻武器方面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重型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仍然十分有限,如“阿琼”坦克研发时间已经超过30年,但仍然没有最后“结题”。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对自主研发武器装备十分重视。一方面,莫迪政府加大了自主研发武器的投入;另一方面,莫迪政府又大刀阔斧地调整自主研发武器的策略,如停止了对“阿琼”坦克的继续研发。可见,莫迪政府在追求世界军事大国的进程中正在加速前行,同时又在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这种追求的实现。

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莫迪政府一方面正在调整从国外引入武器装备的策略;另一方面又在加大国内自主研发的力度。从未来一段时间看,印度仍会继续“自主研发”与“引进”的双举措,以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

五、军事训练的针对性日益突出

印度军队的军事训练,不管是本国自主演习与演练,还是与其他国家进行联合军演与演练,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莫迪执政以来,这种针对性更加突出。

(一)“马拉巴尔”军演意欲扩大印度海军的海上影响力

自1992年以来,印度与美国海军每年都举行代号为“马拉巴尔”的联合军演。马拉巴尔联合军演已经从双边拓展到多边。2007年9月,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加入“马拉巴尔”联合军演,2015年10月,印度与日本、美国三国在孟加拉湾又举行了这种联合军演。目前看,“马拉巴尔”军演是印度洋最大规模的军演。军演地点包括印度洋和太平洋,如2009年,印度与美国、日本就在日本冲绳以东海域举行了代号为“马拉巴尔”的军演。印度参加马拉巴尔军演的目的,意在提升其海军的海上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提高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如在日本冲绳以东地区进行的“马拉巴尔”军演主要演练反潜和反舰作战,在孟加拉湾的“马拉巴尔”军演主要演练多国海军联合防空问题、反潜与联合搜救、打击海盗等。

(二)加速航母战斗力的生成

印度是二战后亚洲地区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也是亚洲地区第一个拥有两艘航母的国家,还可能成为亚洲地区第一个拥有三艘航母的国家。由于莫迪政府主张“区域安全观”,推行向南印度洋扩展军事影响的政策,印度非常重视航母战斗力的生成。印度现任国防部长巴里卡就表示,印度政府会为蓝水海军的建设提供全力支持。据此,印度不断加大航母编组战斗队形的演练。如2015年2月,印度两艘现役航母“维拉特”号、“维克拉马蒂亚”号都参加了同一场演练。印度这样做,目的在于取得印度洋地区的优势军力地位。这次双航母共同进行的军演,表明印度两艘航母已经形成战斗力。在印度洋地区,只有印度拥有两艘航母,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优势军事地位。

(三)加大海军“东进”战略的推行

为支持国家的“东向”政策,印度军队也实施了“东向”战略。其中,印度海军将唱主角。印度海军不断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南海地区举行联合军演,以扩大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如2015年上半年,印度海军就与东盟五国举行联合军演。甚至,印度海军高层还声称,如果印度的资产受到威胁,海军有能力将包括南海在内的海域纳入印度的“权益区域”。不难看出,印度不仅将主导印度洋作为其军事发展的重要目标,甚至还将在南海地区发挥影响力作为其军事发展的重要目标。

印度海军这种针对性强的军事演练,其实目的在于提高军事实力,扩展国际影响力,塑造军事大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印度对海军的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

六、不断扩展对外军事关系

莫迪政府执政以来,非常重视与其他国家军事关系的构建,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关系作为提升印度国际军事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着力提升与美国的军事关系。自莫迪执政以来,印度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莫迪从美国采购的军火规模不断增加。之前,印度主要从俄罗斯采购武器装备。为了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关系,莫迪政府在保持从俄罗斯采购军火规模的同时,通过增加从国外采购武器装备的总规模,把增加的这部分采购量给美国,使印度从美国采购武器装备的规模不断上升。莫迪政府通过这种办法强化了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同时,印度还与美国签署协议,与美国联合研发武器装备。此外,印度与美国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时还不断开发新的科目等。印度似乎相信,加强与美国的安全伙伴关系将有利于提升印度实力,拓展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空间。

其次,开辟与日本的军事关系。2008年10月22日,印度与日本签署了一份安全条约。从此,印度与日本发展军事关系步入新阶段。2015年3月,印度国防部长巴里卡首访日本,使日本成为其担任国防部长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事实上,印度自莫迪政府执政后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与日本的军事关系。莫迪政府认为,印日两国在维护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海上航线方面拥有着共同的利益,同时在打击国际犯罪、恐怖主义、海盗等方面也拥有共同的利益。就在莫迪执政后不久的2014年7月,印度与日本、美国一起举行了“马拉巴尔”军事演习。2015年,美印邀请日本参加了“马拉巴尔”联合军演。印度认为,邀请日本参加军事演习,旨在巩固印度在海洋方面的优势地位,提升海上实力。印度还计划通过采购日本的搜救机等方式来获得日本的军事技术。

再次,提升与欧洲国家的军事关系。印度与欧洲的英国、法国等国家具有传统的军事关系,不断从英国、法国购买武器装备,如印度与法国协商采购“阵风”战斗机。同时,印度莫迪政府也下大气力拓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军事关系,如印度非常重视加强与德国的军事关系。2015年5月,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访问印度,与印度国防部长探讨德国向印度提供“台风”战斗机、潜艇等合作事项。

可见,自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印度正拓宽与其他国家构建军事关系的渠道,同时还不断开辟构建与其他国家构建军事关系的新渠道。从印度构建与其他国家军事关系的特征看,印度这种对外军事关系构建正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七、军事发展方向出现较大调整

印度的财政年度时间是从当年的4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2014年7月,上任不久的印度国防部长贾特里宣布,印度2014至2015财政年度的国防投入从上一财年的2.03万亿卢比提高到2.29万亿卢比,约合383亿美元。2015至2016财年的国防投入又增加了5.5%,达到2.5万亿卢比,约合411亿美元。从这种国防投入增加看,印度的国防投入是持续增加的。然而,事实上实际划拨到位的数额往往低于预算规模,这使印度的国防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首先,印度计划组建的“山地打击军”总规模被压缩。印度于2012年提出要在中国边境附近建立山地打击军和两个独立旅,该打击军将是印度唯一的一支在山区丘陵地带执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印度方面预算,整个计划开支估计将高达9 500亿卢比,约合近204亿美元。莫迪执政后,大力调整军种建设,从而使山地打击军的规模由原来计划的9万人压缩到4万人左右。

其次,印度沿所谓“麦克马洪线”平行要修建的战略公路完成时间推迟。近年来,作为印度修建战略公路的一部分,印度计划在中印边境东段沿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修建战略公路。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影响,该战略公路迟迟没有完成。2014年11月,印度同意将中印边界约2 000千米的战略公路修建工作交付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日方表示将为道路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看,该战略公路已经推迟了完成时限。这表明,莫迪政府执政后,由于国防投入重点的调整,该公路的建设可能会出现新的变故。

再次,印度准备将从国外采购的武器装备规模缩小。莫迪政府执政后,在国防领域突出强调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大自主研发武器装备的力度。一是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二是调整自主研发项目,加快自主研发武器装备入列速度,以及保证作战性能。例如,由于种种原因,研发时间长达30年的“阿琼”坦克项目已经停止。为了刺激国内自主研发武器装备,莫迪政府已经压缩了从国外引入武器装备的总规模和总投入。这是莫迪政府在国防领域的一个突出“亮点”。

八、对外军事关系及军事战略展望

首先,印巴军事关系出现改善,两国将采取具体措施确保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这既是印度维护其南亚地区主导性国家地位的需要,同时也是印度发展的需要,更是印度于2016年着力于构建与南亚地区之外的国家军事关系的需要,为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俱乐部制造气氛。印度是南亚地区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大国。印度军事发展方向直接左右着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在2015年年轮即将进入2016年之时,印度总理莫迪于12月25日访问了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会面。这是莫迪就任总理后的第一次访问巴基斯坦,也是印度总理近12年来第一次访问巴基斯坦。这标志着印度主动与巴基斯坦改善关系的意愿,同时也意味着印巴两国安全关系和军事关系或将出现重大改善。在南亚地区,印度与巴基斯坦是两个军事实力排名第一第二的国家,同时也是军事对抗和博弈最为激烈的国家。印巴两国军事关系是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军事形势发展走向的晴雨表。

其次,印度将加大与周边地区改善关系,特别是安全关系,构建南亚地区和平的氛围,提升周边国家对印度的向心力,削弱区外国家对南亚地区的影响。从这点看,印度于2016年或将放下架子,进一步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关系和军事关系,缓和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或将做出一定的让步。南亚安全形势或将进一步向稳定方向发展。

再次,印度将进一步加大提升军力方面的投入,更灵活地实施军力的运用。从目前印度军事发展看,印度将进一步加大对军力发展的重视。虽然印度已是一个地区性乃至世界性的军事强国,印度还将进一步提升军事实力,支撑其大国地位。同时,印度将会进一步收缩其军力在南亚地区的进攻态势,但要加大在南亚地区之外的军力运用,提升其军事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印度在军力发展上将更加重视战略性武器的发展。一方面,印度将加快航母发展的速度,尽早实现扩大航母规模的愿望,强化远洋海上力量的建设,提升印度洋地区的海军地位;另一方面,印度将增加导弹试射频度,提高远程导弹的性能,增强印度的战略威慑力。另外,印度在2016年将加大对网络力量、太空力量和特种力量的建设,使印度军队在新兴军事力量建设上走在世界的前列。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