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各国重视意识形态

各国重视意识形态

时间:2023-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各国不遗余力的意识形态教育实际上就是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演说,国家承办的重大活动与体育赛事也是美国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和平台。此外,宗教往往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重要来源和传播的重要工具,其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与美国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生作用。英国非常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作用。有保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遗迹,培养国民责任意识和和平意识的。提出人民理应忠诚于国家,把“忠”作

一、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成为世界趋势

国家之间的战争有很多种,除军事战争之外,还有经济战、金融战、外交战、贸易战、货币战、心理战、政治战、粮食战、能源战、意识形态战等等。最高形式的战争是文化战,就是他们对你洗脑,让你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维,按照他们的行为方式去行动。

当前,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被西方国家大力宣传,以传媒、学校和宗教等渠道进行宣传教化,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长期保持了一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引导国民形成与资本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价值系统和道德规范,其特点为: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德国诗人海涅说过:“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自从有了国家,人们都以爱国为荣,叛国为耻,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国德育的核心。如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理直气壮、无孔不入的特点。日本对国家的“忠”作为日本首要的道德准则,并将其升华为国家意识。二是高度重视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道德价值教育和政治观念教育。如法国在中小学教育中,就包括了西方民主国家的价值观、法律等,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培养国民在政治上了解情况的意识和做出政治决断的能力。三是大力弘扬本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如美国开展“美国化”模式的认同教育,中学开设的“社会研究”课程宣扬美国的责任是领导世界。四是从教育方法途径上坚持本国基本价值观念的全面深刻长期的灌输教育。

世界各国不遗余力的意识形态教育实际上就是核心价值观念教育。著名军事思想家利德尔·哈特说过,“在战争中的历史上,伟大的观念要比伟大的将军更少,但影响范围要大得多。”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社会的一种要求和导向。而核心价值观则是起根本作用的、长期稳定的要求和导向,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一种民族文化就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说价值观教育与实践不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种文化的专利,一个国家公民的人生观、价值观跟这个国家的性质,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国家都会因文化传统、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因素,形成其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国家为了使社会成员认同并践行这些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采取了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教育传播形式,形成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和认识这些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二、各国开展意识形态教育

1.美国坚持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200多年建国和强国的历史,也是美国人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美国有三种价值观,即,使命感、种族优越感和美国式民主观。种族优越感是其他两种价值观的基础,使命感发挥着统率作用,而美国式民主观是美国竭力向世界推广的价值观。美国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向每一代新人传递我们美国社会的基础和奠基石的价值观—爱国主义、忠诚、守信、勇敢、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1]其在教育中实施移民同化、强调“美国信念”、突出“美国特性”,提出“爱国的责任是领导世界,鼓励青少年努力为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强大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与社会秩序而工作”[2]。美国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公正公平,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求变、惜时、个人自由最大化。在中小学,随处可见国旗、总统画像等这些美国国家的象征物,每天的课程是以唱国歌和对国旗的宣誓尽忠开始的。美国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价值灌输、宗教感化、道德准则规范、融入军事训练、发挥社会资源的教育作用,军官的示范榜样和军营的文化熏陶,体现在忠诚、职责、奉献、荣誉、勇气、尊重和正直方面。美国很重视对移民的认同教育,无论移民来自哪里、哪个民族,都要通过教育加强其对美国化模式的认同,这已成为美国政治教育的最主要内容。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演说,国家承办的重大活动与体育赛事也是美国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和平台。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强调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对国民产生影响,也加强了在国际社会的传播。此外,宗教往往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重要来源和传播的重要工具,其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与美国文化互相渗透,共同发生作用。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非政府组织也日益成为传播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代替美国政府以环境保护、援助、科研合作、资助办学等名义在其他国家活动,构成遍布世界、规模宏大的网络,为美国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发挥了巨大作用。

2.英国价值观教育的多样化

英国非常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作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说:“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英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珍视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和所有社会群体。”[3]。英国大学不同的专业课程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渗透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如导师指导活动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学生社团活动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等。英国政府注重处理好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其支持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并在其中落实英国核心价值观,以保持社会稳定。传播主流价值观也是英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如2002年,英国在“公民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计划,推动其国家核心价值的传播。

3.德国责任感、尊严、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崛起,其根源是德国强大的价值观教育。德国人守规矩、讲文明世界有名,这得益于其完善的养成系统,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负责成人,学校负责青少年,通过这些机构宣传其价值观。德国人对历史充满了自豪,培养了一代代德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精神,成为德国经济、政治崛起的巨大动力。他们建设了多种多样的博物馆,有通过展示国家悠久历史和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的。有保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遗迹,培养国民责任意识和和平意识的。此外,虽然德国是政教分离国家,但宗教在德国一直被奉为道德之源,其学校教育也在目标、内容、形式上与宗教教育互相渗透。并把宗教课、公民课列为中小学必修课,高校通过伦理学、神学、法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必修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日本恪守民族传统价值观

日本在《中小学道德指导纲要》中规定学生“有纯正的爱国心,即忠诚于国家,致力于它在国际事务中价值的提高”。提出人民理应忠诚于国家,把“忠”作为日本首要的道德准则,并将其升华为国家意识。日本国民教育的宗旨恪守民族传统价值“孝行、忠节、和顺、友爱、信义、勤学、励志、诚意、仁慈、礼让、简朴、忍耐、贞操、廉洁、公平、刚勇、敏智”等[4]。日本小学三年级就开设社会课,从小培育对祖国对故土的热爱,培育学生对国家忠诚所应具备的素质。实际上从公元3世纪儒家思想传入日本就成为主导的教育内容,灌输忠君重恩义轻死生的武士道精神以及近代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化开明”主张。日本通过重视家庭教育、小学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和大众传媒教育来培育理想公民。日本的流行文化也成为其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利器,日本的动漫、音乐、电影等成为推广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同时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于现代流行文化中,展现日本的流行文化产品的独特民族气质。比如在许多日本动画作品中,融合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成功地传承和发展了日本的传统价值观,使日本核心价值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得到大幅增强。

5.俄罗斯强化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调整教育目标,强调培养自治的理性公民,教育内容突出民主、权力和自由的价值,重塑以民族精神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制定了《2001—2005年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其中强调要把青年培养成爱国主义者。主要措施有:提倡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完善爱国主义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经费投入等。同时以人道主义为内容强化道德教育,并坚持国家在教育中的主导性。

6.新加坡注重弘扬国家利益培育国家意识

向每一个公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让国人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1988年开始每年开展“国民意识周”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强化国家意识。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家思想,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种美德作为“治国之纲”。提倡“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国家价值观。在新加坡,学生升国旗时要朗诵誓词:“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平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5]新加坡通过实施“社会认同工程”,开展的价值观教育。学生的德育课程设置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内容分别为个人、家庭、学校、邻居、国家到世界的道德教育,从生活准则、社会要求、道德责任、种族和谐、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全方位培育,通过“睦邻周”、“礼貌周”和“宣誓”等培育国民与人为善、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良好的教育也有效地抵御了西方价值观的侵蚀。

7.韩国把德、体、智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三大指标

韩国的各类教育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同步协调地进行的。一是政府主导,政治倾向鲜明。道德和爱国教育由政府予以直接的指导和强力干预,其教育主线和目标是要求国民树立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二是注重儒教文化传统的熏陶和学习,同时借鉴吸取西方文明。儒家文化在韩国塑造国民道德品性中具有基础作用,用儒家文化传统培养有道德的韩国人,用西方的追求民主、崇尚科学、尊重个性和追求物质财富价值观培养世界公民。三是伦理道德教育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在韩国,小学、初中设有《道德课》,其内容包:个人、家庭、邻里以及学校生活、国民生活等。高中设有“伦理”课,内容包括个人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等。大学设有教养课,为必修课,基本内容由教育部确定。韩国政府把德育置于教育之首,强调德育具有民族性,这种理论也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有国籍”的教育。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资源,确保教育的多样性和实效性。特别是韩国的影视剧将其传统道德观、家庭伦理通过电视屏幕传播到世界,向本国国民及他国展示并宣传了孝顺父母、珍惜家庭、诚信为本等具有韩国特色的核心传统价值观念。

从上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虽然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强自己意识形态的教育渗透。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文化软实力对各国发展的巨大影响,强国在于强文化,侵略在于文化的侵略、意识形态的侵略、价值观念的侵略。西方国家不但加强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致力于文化侵略,肆意贬低污蔑否定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时刻有文化上有反侵略的意识和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反文化侵略的思想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