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有无历史必然性,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长期存在争议。从历史发展实践来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新旧制度的三次交替都不是首先发生在旧制度最发达的国家,而是发生在旧制度相对不太发达的国家。这说明新制度首先产生在旧制度“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一个必然规律。因为,旧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国家政权的力量过于强大,代表新制度的阶级力量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并战胜它,而国家政权力量相对弱的国家,新兴阶级就容易战胜它。同时,旧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统治阶级积累了丰富的统治经验和方法,而且拥有丰富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统治资源,可以维持政权的运转和社会的稳定。由新制度首先产生在旧制度不太发达的国家这一规律所决定,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关键词: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必然性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能不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为什么这些国家能够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里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有没有客观规律性可循?这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长期存在争议、困惑了人们一个世纪的历史难题。早在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列宁针对革命后形成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时,当时就遭到党内外不少人的反对,第二国际教条主义者和孟什维克提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远未达到可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水平;随之,考茨基更是把苏俄的社会主义诅咒为“活不成的”早产儿。苏东剧变后,又有人企图以此为据否定十月革命的必然性,说它是在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是“病态的早产儿”、“人工的流产儿”,是后来种种危机和剧变解体的“原罪”。可以说,对十月革命的必然性的否定由来已久。由于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来的,以上这些观点也是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的质疑,因此,必须予以科学的解答,才能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增强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为什么这一问题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会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且每逢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就会被突出地提出并引起激烈的争论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过去人们往往是从经济不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条件,即从革命发生的偶然性上来认识和看待这一问题的,既然它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没有必然性,就难免有“人为制造”之嫌;由于理论的不彻底性,自然不能说服人,更难免为人诟病。历史的必然性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人类历史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是从旧制度不很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开始的,这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