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西方国家主流政党和世界范围内的左翼政党大多具有较浓厚的集权化倾向,不仅组织的开放性较差,而且在沟通上以命令式为主。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政党组织已经不再是民众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唯一联系纽带,日益受到各种社会组织和媒体的挑战。群众对政党的依赖性下降,政党传统的集权化倾向难以为继;与此同时,随着党际竞争日趋激烈,选民对政党也越来越挑剔。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要求,各国政党都想方设法在“新”上下功夫,根据群众的喜好,创新活动方法和沟通技巧,追求灵活多样和富有亲和力的联系群众方式,以增强政党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为了提高党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政党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双向沟通、互动交往活动。一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除了安排党的领导人发表演讲外,还留出时间让与会的普通群众作简短发言。南非非国大设立了民众与地方官员、中央特派员共同参加的“政策论坛”、“警务论坛”和“地方论坛”,与人民群众就社区基础建设、生产生活和安全等问题进行共同商量、讨论,寻求解决的方案。有的党采取新颖独到的方式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联系民众的效果。德国各政党的议员们会在圣诞节时在街头立起圣诞树,旁边摆张小桌子,上面放置一些酒水和宣传资料,与过往的民众边喝边聊;或者在节假日来临之前,到幼儿园里与孩子们做游戏,这样便很自然地与家长们切入相关的话题,进行沟通交流。
要搞好与民众的关系,除了要尽可能多地贴近民众外,还要找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把话说到民众心里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此,一些政党结合各种民生问题,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并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服务人民群众。德国基民盟着眼现实生活中困扰很多家庭的老年人护理问题,推动政府出台了“老年人护理期”政策。德国社民党则积极倡导政府普及“社区服务中心”,以社区内的各种社团、志愿者以及慈善团体为主体,构建一个覆盖社区内所有的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者的服务网络,并建立相应的协调和管理机构,为广大民众提供医疗服务、信息咨询,并组织大家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等。越南共产党则针对烈士遗属生活困难的情况,开展了“饮水思源”、“报恩答义”和“100%认养英雄母亲”等内涵丰富、主题新颖的活动。这些亲民、为民、便民的措施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了解,增进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二)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党群工作效率
针对新媒体和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许多政党逐步改变了联系群众的传统方法,努力适应媒体社会要求,学习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络锁定目标群体,进行直接的交互式沟通,探索联系群众的新方式。
一方面,许多政党仍与大众传媒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积极把握民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的需求,不断改善自身工作。英国保守党和工党、德国基民盟和社民党的领袖和议员们都尽可能通过记者会和电视媒体发布各种政策主张和信息,党的干部和各级机构也不定期地参加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对于媒体采访和记者的约见,一般都会欣然应允,不会轻易拒绝。日本自民党和民主党、保加利亚社会党等还设立专门机构定期搜集、整理各类民调信息,为党制定或调整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一些政党还针对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指派党的领导和专家在新闻媒体上及时对话、积极回应。
另一方面,许多政党积极建立网站和个人博客与民众进行便捷沟通。互联网的出现使大众传媒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自美国国会1994年选举时,政党建立第一个网站开始,各国政党纷纷效仿,逐步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公布党的各类信息,宣传党的主张并在线解答网民关心的问题。比较典型的主要有三种做法:一是建立专业性的政党网站。比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开辟了青年网站,将青年人感兴趣的音乐、体育和娱乐等信息同党的思想主张、政治理念结合在一起,进行网络上的“捆绑式销售”。二是建立综合性的政党网站。譬如法国社会党创建了覆盖全国所有省委和支部的社会党人共享的网站,及时上传领导人的讲话、会议文件和各种信息,使社会党的干部和一般党员都能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党的政策和行动。三是建立个人网站、网页或各具风格的博客。在新媒体时代,西方国家政党的竞争,已经不再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思想观点、政策主张来吸引选民,而是更多地聚焦于政党的媒体形象。因此,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主要政党都在议员和总统选举过程中建立起声像俱全、图文并茂的个人助选网页、网站或博客,集中展现候选人的人格魅力及其对竞选议题的观点和主张。
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国领导人中目前使用微博的已达到60多位,政党领导人则不计其数。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将微博沟通作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并与民众有效互动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方法。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微博中一改政坛“铁娘子”的形象,尽量展现其“温情生活”的一面,从而拉近了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感情和距离。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和奥巴马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来摇旗呐喊。加拿大保守党、自由党甚至开辟官方“博客”(称为“党博”)作为竞选平台,抨击对手、褒扬本党。生动、活泼、即时的沟通、交流形式,对于化解国民疑虑,宣传党和政府的纲领路线、政策主张,增进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政党精英利用自身威望和影响力,以上率下,密切联系民众
政党领袖和党内重要政治人物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崇高的政治地位,以上率下,展示亲民作风,能够使党联系群众的工作事半功倍。越南共产党规定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每个月派政治局委员到地方检查工作,事先不通知,直接同群众接触,以掌握真实情况。从2006年起,越共开展了中央领导人同人民群众在网上直接对话的活动。越共前中央书记、副总理武宽等中央领导先后在网站上与民众交流,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2007年2月,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曾与网民举行了3个小时的网络直接对话,除介绍社会经济情况和2007年的政策措施外,还回答了关于政府总理的职责和权限、惩治腐败、行政改革、教育等民众关心的问题。这些网上直接对话,开辟了党与群众交流的新渠道,有助于人民群众更直观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受到广泛好评。
纳米比亚人组党的各级干部除定期到自己的选区和联系地区“蹲点”外,还保持着两个好的传统,一是节假日回乡与群众一起过节,二是播种季节回家和民众一同耕作,从而大大密切了人组党和基层群众的联系。尤其是纳米比亚开国总统、人组党主席努乔马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到工地上做义工。2006年,年近80的努乔马仍然坚持到北部铁路工地进行义务劳动,当地群众对此十分感动,纷纷踊跃加入,进而使执政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升华。
美国总统奥巴马则更多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了解民意、联系民众,获取民众支持。奥巴马被人们称为“网络总统”,他不仅将网络攻略成功运用到总统竞选中,还频繁运用于内政外交及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网络成为奥巴马与广大民众联系最便捷的渠道和途径。奥巴马每天回复邮件,直接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知道他在想什么,以及让他知道人民在想什么”。奥巴马十分注重与网民聊天,他还要求政府各部门和地方的负责人都要经常与民众进行网上交流互动,随时倾听民众的呼声,了解民众的诉求,回应民众的关切,改进自己的工作。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制订了经济刺激计划,为了使计划在议会能够顺利通过,奥巴马向他的支持者群发邮件说:“亲爱的朋友,我希望在未来数周内将经济刺激方案写进法律,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医疗改革是奥巴马上台后的施政重点之一。但新的医改方案的实施,必将大幅度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因此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和阻挠,难以形成一致意见。为了解疑释惑,白宫专门开通了一个名叫“真相核实”的网站,宣传医疗改革的必要性并澄清反对医改者散布的种种谣言。在经过为期一年的争论之后,2010年3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实现了他及其支持者们的愿望,在白宫东厅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9380亿美元的医疗改革法案[12]。该法案将为此前无医疗保障的3200万美国人提供医保。正因为奥巴马注重联系群众,关心中下层百姓的所需所求,2011年5月其支持率曾达到60%,而据CNN及ORC国际民调机构于2011年12月20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对奥巴马本人的支持率曾高达76%,从而使其在选民尤其是年轻人对选举态度冷漠的情况下能够赢得2012年总统大选的胜利。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政党的活动方式,尤其是联系群众的方法和途径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国外政党联系群众的方法和路径,为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借鉴和有益启示。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借鉴,把他们的成功经验与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研究分析、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我们联系群众的措施,进一步密切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参考文献:
[1]张文成.英国工党密切党群关系的主要做法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2]鲁传颖.革新开放与越南祖国阵线转型.[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4).
[3][6]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课题组.古巴共产党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做法和经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4).
[4]中联部研究室.德国政党:联系选民不拘一格[J].时事报告,2008(2).
[5]张百如.从为民服务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1).
[7]徐世澄.古共“六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J].当代世界,2011(5).
[8]梁英.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改善民生的措施及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9).
[9][10]钟廉言.国外政党的民众路线.[J]瞭望,2007(40).
[11]邹国煜.国外政党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J].理论导报,2013(5).
[12]张鸷远,王晓江.“网络总统”奥巴马的网络政治攻略[J].当代世界,2011(6).
基金课题:本文为刘昀献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风险和考验研究”(项目批号11&ZD068)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本篇载于枟理论探讨枠2014年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