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东欧国家经贸环境与宁波企业发展机会分析

中东欧国家经贸环境与宁波企业发展机会分析

时间:2024-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源远流长、合作领域广阔、优势互补明显,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需求分析。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额显1增长。目前,波兰是中国在东欧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市场,成为中国纺织企业开拓新市场的首选。欧盟成员国的优惠政策受欧盟法规的约束。中东欧国家规制环境较为复

徐侠民 殷军杰 高 聪[1]

摘 要:基于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趋势,依据国家、浙江省关于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文件及合作目标,以及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已开展的相关合作,通过深度分析中东欧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和经贸环境,尤其是投资环境、贸易政策、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等,结合宁波企业“走出去”现状和宁波优势产业分析,充分挖掘宁波企业与中东欧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发展机会,服务宁波企业“走出去”需求,为宁波企业走进中东欧国家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东欧国家 经贸合作 经贸环境 产业发展 “走出去”

中东欧16个国家总面积133.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23亿,自然资源丰饶,经济基础扎实,产业特色鲜明,尤其是区位优势独特,地处“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区域,且中东欧国家劳动力成本和人才、技术等优势明显,是中国企业进人欧洲市场的优质门户,被称为中欧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源远流长、合作领域广阔、优势互补明显,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政府通过举办中国—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展和出台《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合作的首选之地、中东欧商品进人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的首选之地。

一、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需求分析

(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需求分析。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额显1增长。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进出口贸易额(602.3亿美元)较2009年(323.9亿美元)增长85.9%,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排在中国与中东欧16国双边贸易额的前五位。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所占比重已超过六成。中东欧国家出口产品最主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光学医疗设备等,从中国进口产品主要涉及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等。

(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投资需求分析。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持续增加,由不足1亿美元增至近50亿美元,2013年中国对中东欧投资比2009年增长1.5倍。匈牙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五大主要目的地。中国对中东欧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产业为主要合作领域,逐步扩展至农业、物流商贸、技术研发、机械制造电子电信、家电、化工等领域。投资方式主要以并购绿地投资为主,逐步呈现多元化,有股权收购与并购、投资建厂、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工程中心等。

(三)中东欧国家农业及农产品需求分析。中东欧国家拥有良好的土地资源禀赋、适宜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相对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较为充足的劳动力,长期向西欧国家供给粮食、蔬果、畜牧产品等。波兰被称为“欧洲果园”;罗马尼亚曾被誉为“欧洲粮仓”,是欧洲最具发展绿色环保农业潜力国家之一;保加利亚被称为“玫瑰之邦”。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领域合作日趋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规模持续扩大。肉类、蔬果、奶制品是中国主要的进口产品,水产品、蔬果是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

(四)中东欧旅游产业需求分析。中东欧国家都拥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东欧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对中国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据统计,从2003年匈牙利正式向中国游客开放以来,中国游客人数每年都以15%的增长率持续上升,2010年至2014年赴匈牙利的中国游客人数翻了一番。目前匈牙利已成为中国游客赴中东欧地区旅游最主要目的地之一。

(五)中东欧纺织服装业需求分析。中东欧是欧盟纺织服装重要的生产基地。在欧盟市场上,中东欧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国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国明显占据优势。目前,波兰是中国在东欧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市场,成为中国纺织企业开拓新市场的首选。中国是捷克最大进口服装来源地,占其服装进口总值约40%。

(六)中东欧汽车产业需求分析。汽车产业已成为波兰重点产业、热门出口行业,波兰已成为欧洲汽车零部件主要生产国之一。汽车产业是捷克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密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使捷克成为世界上汽车制造、设计与研发集中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匈牙利的汽车工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匈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0%。

(七)中东欧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分析。波兰已成为电视机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以及多数品牌家用电器的重要生产地,产品大部分出口欧盟国家。匈牙利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和世界电子工业主要生产基地。

(八)中东欧基础设施需求分析。中东欧国家的交通设施相对落后,在基础设施上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如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的铁路老化严重;波黑、匈牙利等国家无货运海港;斯洛文尼亚正在打造地区物流中心,积极发展新能源水电站;塞尔维亚致力于发展网络与电信,加强电力建设与可再生能源投资等。

二、中东欧国家经贸环境分析

中东欧国家人口、面积、地理区位等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经贸合作的环境差异性较大。

(一)总体经济情况。在经济水平上,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5个国家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定义为发达经济体。2013年仅波兰GDP在5000亿美元以上。在消费水平上,中东欧国家城镇化程度较高,2013年中东欧有3个国家城镇人口数量占比超过70%,中东欧地区有14个国家人均收人在1万美元以上,其中有9个国家人均收人在1.7万美元以上。在劳动力供给上,中东欧国家大多未出现老龄化现象,劳动力充沛,2013年中东欧地区有4个国家的劳动力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二)经贸体制。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好于欧盟老成员国。欧盟成员国适用欧盟共同体的非关税措施,包括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数量限制和进出禁令等。尚未加人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均以加人欧盟为目标,其贸易体系日益开放,贸易体制与欧盟逐步接轨。

(三)投资政策。中东欧国家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除金融保险、港口、机场、法律服务等特殊行业需事先申请许可外,外商可自由投资其他任何行业。外国投资者获得保护,不受国有化、没收、征用之害。欧盟成员国的优惠政策受欧盟法规的约束。

(四)营商环境及税收政策。在中东欧,波罗的海国家良好的营商环境名列前茅,东南欧国家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差。中东欧国家规制环境较为复杂,欧盟成员国的市场和技术准人标准较高,对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以及技术标准均有严格的法律要求。中东欧国家均建立了现代的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核心的税收制度。

(五)政治体制及地缘政治环境。中东欧国家总体保持政治稳定,政党的分化组合尚在继续。东南欧国家的腐败程度比中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严重。中东欧国家所处地缘政治格局总体稳定,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和难民危机等给中东欧国家安全环境增加了新的变数。

三、宁波企业“走出去”现状与合作优势

宁波“走出去”企业数量在我国副省级城市中居首位。“走出去”方式不断多元化,从开办工厂、开发资源企业到并购、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等;“走出去”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对外生产制造基地、对外贸易营销基地、对外资源开发基地三大境外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企业“走出去”经验不断积累,涌现出一批如雅戈尔、华翔电子、春和集团、东方日升、均胜集团等“走出去”典型企业。

目前,宁波与中东欧经贸合作优势也十分突出。一是区位优势和港口条件优越。宁波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大陆沿海东部海岸线的交汇处,是连接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节点。二是物流体系完善。宁波是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具有多元化的保税物流体系和水公铁空集疏运体系。三是产业门类齐全。宁波已形成工业门类众多、特色明显的临港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三大优势产业板块。宁波的家电、纺织服装、文具、汽车配件等传统产业和造船、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已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出口优势。四是平台优势明显。宁波拥有保税港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为基地的产业性平台,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等经贸合作平台。

四、宁波企业走进中东欧国家的机会分析

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还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长期贸易不平衡将成为双边贸易问题;二是双边经贸合作中贸易投资壁垒(如信用证体系、检验检疫机制、清关程序、海关规则等)以及企业面临的市场、技术标准、人员等准人条件苛刻;三是双边经济合作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在汽车、生物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产业合作有待进一步挖掘。问题之外也有很多合作机会。

(一)双边贸易新机会涌现。目前,中国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深受中东欧当地消费者喜爱,2014年中东欧国家进口中国的食品饮料、烟草、运输设备、家具玩具出现较快增长。近年来,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对中国出口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所推动双边贸易目标达到1000亿美元,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加强各自优势产业领域的贸易合作。

(二)农业领域合作机会多。农业是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一个新增长点,重点在农产品贸易、农业科研、畜牧业育种、养殖、加工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如罗马尼亚具备发展传统及生态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欧洲最具发展绿色环保农业潜力的国家之一;波兰农产品以其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良好的品质,约3/4的农产品及食品销往欧盟。

(三)电子商务发展机会显现。波兰为中东欧最具潜力的电商市场,波兰消费者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对网购的信任度越来越高,62%的网络用户会通过网络搜索商品或购买商品。波兰电商市场总值2014年达到270亿兹罗提,相比2013年增加了35亿兹罗提。在斯洛文尼亚和捷克,有接近一半的消费者从境外网站购物,捷克消费者热爱跨境购物,2015年捷克人的在线采购额比2014年增长21%,捷克最流行的网上采购商品是电子类产品,而非处方药、服装、家居和园艺类用品的网上销售量也在迅速增长。此外,中东欧国商品品类丰富,其中食品、化妆品、日用品、母婴用品深受跨境电商的喜爱。

(四)中东欧旅游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达1.07亿人次,增长19.49%,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境旅游消费市场。仅2014年就有250万人次中国游客前往中东欧地区观光,而且中东欧国家希望到2018年这一数量达到380万。中东欧国家在民族文化、历史风情和生态环境方面都独具吸引力,旅游业将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增长点。

(五)中东欧国家纺织服装产业需求特色明显。波兰目前的市场潮流偏爱天然织物和自然色,尤其喜好印染织物。欧盟是波兰最重要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伙伴,波兰对布料纺织品市场需求巨大,家具装饰织物和布料市场也蕴含大量商机。捷克纺织服装消费市场基本上以中档为主、高档为辅、低档为补,以化纤和全棉面料的服装为主,占市场份额的80%左右。值得关注的是,捷克大多数消费者对互联网零售渠道仍持谨慎态度。

(六)中东欧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大。波兰音像产品(除电视机)市场均为国外进口品牌,电脑设备生产大部分以中小企业组装为主,办公设备依赖进口。外资进人斯洛伐克电子工业的增速明显上升,车载通信设备和车载娱乐设备等汽车相关电子产品有较大空间。

(七)电力设备市场发展机会多。中东欧国家目前电力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急需从海外进口高新电力设备以替换现有老化、低效的设备,对国家电网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扩建,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如2015年10月,中国广核集团在罗马尼亚建设切尔纳沃德核电站,投资金额达60亿欧元。

(八)生物化工与制药领域发展机会多。部分中东欧国家在生物技术方面研发实力突出,特别是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匈牙利等部分国家制药业发达。宁波制药企业可以通过在中东欧国家设立药品研发中心等方式,将对方先进的制药经验加以吸收利用。

(九)引进与对接中东欧国家高端制造业。中东欧地区的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技术、船舶制造技术等高端制造行业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以飞机制造业为例,捷克飞机制造企业以生产民用、运动和私人小型飞机为主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波兰可制造轻型运动、农用、客运和教练飞机,以及直升机、滑翔机和各种飞机的零部件,飞机维修保养方面潜力很大。

五、宁波企业走进中东欧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走出去”模式,开辟中小企业走进中东欧新途径。一是对接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宁波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与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协作与配套,借力、借势开拓中东欧市场。二是组成银企联合体走进中东欧。借力亚投行,以及宁波所设立的中东欧产业合作基金,推动宁波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合作,组成联合体共同走进中东欧。三是在中东欧举办商品展会。联合国家行业贸促会和国际知名展览公司,策划在中东欧举办商品展会。

(二)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双向合作平台。一是完善已有中东欧(宁波)产业园区建设,以中东欧(宁波)贸易物流园来推动中东欧国家商品更方便地进人中国市场,以中东欧(宁波)工业园,引人中东欧优质企业人驻,打造中东欧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核心平台。二是推动宁波中小企业“抱团”联合建立境外产业园区,探索建立中东欧境外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形成“境外商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模式。三是探索“两国双园”合作模式,鼓励宁波企业到中东欧条件成熟的园区投资建设园中园,与中东欧(宁波)工业园结成“姊妹”产业园区。四是整合宁波电商企业,组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带动双方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建设中东欧“网上新丝路”。

(三)构建多渠道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一是推动建立友好城市合作关系,并把友好城市关系作为开展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二是发挥华商及其商业网络优势,帮助宁波企业更快、更好、更便捷地走进中东欧市场。三是选聘一批投资促进顾问,推动投资促进窗口前移,方便宁波走进中东欧国家。四是大力争取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宁波。五是设立中东欧企业在甬商务代理处,实现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常态化。六是成立驻中东欧人才工作联络处,为宁波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

(四)构建以政府、商会为主导的中东欧项目服务体系。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汇集中东欧各国产业政策、投资重点、法律法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合作项目,指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合作。二是加强人才培训,培养熟悉中东欧政策、掌握中东欧国家语言的“走出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义桅.“一带一路”撬动世界新变局[J].WTO经济导刊,2015(11):34-35.

[2]姚玲.“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J].经济与贸易,2015(2):13-15.

[3]朱晓中.中东欧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状况[J].欧亚经济,2015(6):2,24.

[4]孔田平.试论欧盟扩大对中东欧新成员国的影响[J].欧洲研究,2014(4):30-48.

[5]任鹏.中国中东欧产能合作前景广阔[N].光明日报,2015-12-27.

[6]刘作奎.中国与中东欧合作:问题与对策[J].国际问题研究,2013(5):73-75,82.

[7]范丽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探析[J].世界农业,2013(2):7-10.

[8]马骏驰.德国与维谢格拉德国家的经贸、投资关系探究——对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启示[J].欧亚经济,2015(6):68-81.

[9]马骏驰.法德在中东欧的不同关切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启示[J].德国研究,2015(4):37-49.

[10]孟扬.工行积极开拓中东欧跨境金融合作[N].金融时报,2015-11-27.

[11]何芬兰.功课做不够 莫人中东欧[N].国际商报,2015-10-14.

[12]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政策解读[J].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10):35-36.

[13]王潇婷,薛航.“16+1”会议在苏州举行——将促进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往来[N].中国国门时报,2015-11-26.

[14]郭欣欣,李文豪.掘金中东欧基建制造能源有“钱”途[N].重庆商报,2013-07-04.

[15]李克强.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的讲话[EB/OL].(2015-11-24)[2015-11-30].http://new 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5/c_128464398.htm.

[16]宁波市委宣传部.重视新机遇,寻求新突破——宁波牵手中东欧融人“一带一路”[N].浙江日报,2015-11-24.

[17]徐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新阶段、新挑战与新思路[J].现代国际关系,2015(2):39-45.

[18]宁波与中东欧城市合作机制[J].宁波经济(财经试点),2014(10):31.

[19]千家甬企主动融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J].宁波经济(财经试点),2014(10):31.

[20]郭雯.我国与中东欧国家产业合作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2014(3):31-33.

[21]刘作奎.新形势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问题分析[J].国际问题研究,2013(1):108-120.

[22]徐小勇.匈牙利国家贸易署宁波代表处揭牌[EB/OL].(2016-01-13)[2016-01-30].http://www.chinanew s.com/df/2016/01-13/7715203.shtml.

[23]李华.中东欧:甬企逐鹿“新市场”[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4(5):14-15.

[24]刘作奎.中东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J].国际问题研究,2014(4):112-126.

[25]俞懋峰.中国—中东欧产能合作乘势而上[N].经济参考报,2015-11-27.

[26]朱晓中.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几点建议[J].国家智库,2015(Z1):150-154.

[27]于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现状与完善路径[J].国际问题研究,2015(2):112-116.

[28]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EB/OL].(2015-11-24)[2015-11-30].http://new s.xinhuanet.com/world/2015-11/25/c_1117249390.htm.

[29]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EB/OL].(2015-11-24)[2015-11-30].http://new s.xinhuanet.com/2015-11/25/c_128464366.htm.

[30]易鹤,董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座谈会举行[N].宁波日报,2015-12-11.

[31]俞永均.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园区合作分论坛举行[N].宁波日报,2015-11-25.

[32]肖玮,南淄博.中国加快与中东欧国家基建对接[N].北京商报,2015-11-26.

[33]张丹,张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4(9):36-38.

【注释】

[1]徐侠民,男,1977年4月出生,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殷军杰,男,1987年8月出生,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高聪,男,1990年5月出生,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