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的目的是形成一致意见并得到采纳、得到落实,政协的履职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促进发展、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的实际成果中。
(一)分类报送提质量。协商会后,办公室落实专人对协商意见进行整理、分类、汇总,把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协商意见分类运用:有的运用到与部门的工作恳谈协商中,有的运用到民主监督评议中,有的体现在提案办理的沟通中,有的体现在社情民意反映中。对于重要调研成果,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后以建议案或调查报告的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对委员们提出的带有普遍性和综合性的意见建议,通过筛选、提炼、加工,以社情民意的形式报送党政供决策参考。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协商成果,采用专报形式报送党政主要领导,并争取党政主要领导批示,直接进入决策参考。
(二)跟踪问效不松劲。保证协商民主成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跟踪督办的工作机制。经协商形成的意见建议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和区目督办负责督办,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区政协及时反馈。这样,既明确了区委、区政府的督办责任,又赋予了政协跟踪问效的权力。协商成果报送后,区政协办公室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就协商成果的领导批示、办理等进行跟踪,督促协商成果进一步转化和落实。同时,把党政机关对协商成果的采纳和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委员,进一步调动委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2013年,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区芦笋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协商,调研报告《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做大做强恩阳芦笋产业》得到了区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肯定批示,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落实。2014年再次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芦笋产业进行历时半月跟踪调研,召开三次协商会议,就恩阳芦笋产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我区芦笋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供区委决策参考,为全区种植5万亩芦笋,形成年产值15亿元的生产加工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案例
协商民主催生出恩阳芦笋主导产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巴中市恩阳区政协从2013年7月成立之日起,紧紧围绕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个大课题,始终盯住发展芦笋主导产业,在协商中参与,在参与中协商。截至2014年10月,全区已种植芦笋15000亩,产业发展规模初显;芦笋龙头企业生产运营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
背景:政协副主席的芦笋情结
“恩阳芦笋产业,新科同志可以说是鼻祖”,区政协主席肖平道出感慨。还是读重庆师范大学时,春节从家里拿到学校的巴中罐头食品厂的午餐肉、芦笋罐头就让同学品尝后回味无穷,再听说大部分都是出口、军工产品时,更是令人羡慕不已,眼前这位五十开外、敦厚儒雅的“老哥子”回忆时脸上依然流露出自豪得意的神情。他就是现任恩阳区政协副主席杜新科同志。亲身经历了原巴中县(1993年成立巴中地区更名为巴中市,2001年更名巴州区,2013年3月划分为巴州区、恩阳区)芦笋产业的辉煌、萎缩、衰落。作为市政协常委,多次在政协全会、专题议政会发言,多年撰写提案呼吁重振芦笋产业;始终关注着芦笋国际国内市场行情、芦笋种植加工最新技术变化;不断探索总结深丘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恩阳新区的成立,对他来说意味着是重振芦笋产业的一次机会,芦笋被誉为“蔬菜之王”,还有抗癌防癌功效,恩阳种植芦笋的自然禀赋全国首屈一指,国际需求旺盛、国内消费潜力巨大,最重要的是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前期尝到过种植甜头,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为此,他在区委、区政府的各种会议上鼓与呼,在恩阳的田间地头奔与走,干群都亲切叫他“芦笋主席”。
促进决策利长远顺民意
“没有政协的建议和参与,不可能有恩阳的芦笋产业”,区委统筹办负责人说。从恩阳区筹备成立之初,就破解农民增收瓶颈、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反复调研、广泛协商,区政协主席肖平积极支持、大胆鼓励杜新科副主席在区委专题会议上发言,就我区发展芦笋的自然条件、品种引进、栽培技术、市场行情、民意基础、招商引资、精深加工、营销手段、品牌创建等方面作了全面分析和建议,决策者们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促成区委作出科学决策,并在恩阳区第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万亩为单元,建设以上八庙镇为中心的芦笋产业园,大力发展芦笋主导产业,到2017年实现芦笋种植规模5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5亿元、企业加工产值8亿元的目标。各位党代表在讨论农村产业发展时场面热烈、非常认同、充满期待。
协商参与并重,产业欣欣向荣
“一分决策,九分落实”。如何参与到决策实施之中,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由政协主席肖平同志牵头,周密制订调研方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区统筹办、区农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下乡镇、入农户,通过实地查看、走访询问、群众座谈等形式获得大量的基础材料后,专题召开芦笋产业发展研讨会,随后又采取多种方式在不同范围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形成《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做大做强恩阳芦笋产业》调研报告,提交区政协一届二次常委会协商通过后报区委。调研报告客观总结并分析了恩阳芦笋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发展潜力和优势、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注重统筹协调、精心编制规划、聚集生产要素、创新保障机制四条建议。区委书记第一时间签批,明确要求一名区委常委牵头制定具体办法在区委常委会上研究,至此我区芦笋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3年9月,政协副主席杜新科牵线招商引资龙头企业重庆安碧捷公司落户恩阳,同年10月,企业在渔溪镇三清庙村育苗50亩;2014年3月,区委、区政府召开芦笋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出台了《巴中市恩阳区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巴中市恩阳区农业主导产业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发展规划》;4—5月,区委领导亲自抓、主管部门具体抓、乡镇村组配合抓,加快土地流转、跟进基础建设,在恩阳镇、兴隆场乡、万安乡示范种植芦笋1200亩,在渔溪、玉山、尹家等乡镇下种530斤、育苗228亩;7月,政协肖平主席带队,深入乡镇、厂区一线开展芦笋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视察,并委托郑怀斌、杜新科副主席继续调研、持续跟踪,形成《关于我区芦笋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指出芦笋产业发展存在投入不充足、栽培难达标、协作不充分、研发力量弱、厂区建设慢等问题,提出坚定发展信念、培育新型主体、规范发展机制、加大保障力度的建议;10月前后,全区再接再厉,新植芦笋12000亩,涌现出种植规模4000亩以上的渔溪镇,1000亩以上的玉山、关公、兴隆、尹家4个乡镇,芦笋产业规模发展迈出可喜步伐;11月初,全区芦笋产业推进现场会召开,区委张治国常委动情地说:“我区芦笋产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良好局面,是因为我们把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活学活用到工作中去了,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和老百姓感谢你们。”
风险预警,助推可持续发展
“发展芦笋产业,政协不能置身事外,要参与其中,持续发力,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渠道,为区委、区政府、龙头企业、种植农户搭建信息直通车,鼓励有条件的政协委员带头参与到芦笋种植、营销各环节,直到产业真正发展起来”,肖平主席常常告诫广大政协委员。针对违约风险、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一件件提案、一条条信息汇集到政协来,政协又认真梳理、及时反馈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龙头企业去,就如何履行好招商引资协议壮大龙头企业、防止价格波动造成产品滥市、应对自然灾害降低农户损失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诸如政府诚信是前提、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是基础、精深加工是重点、扩大出口是关键、打造品牌是必须、农业保险是补充、设立风险调节基金是保障,当务之急是照顾企业关切、加快厂区建设,督促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消除广大农户疑虑,得到了区政府及区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采纳,并抓紧研究或办理,实现了与政协的良性互动,从而将坚实的民意基础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恩阳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三)及时总结再提高。协商民主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工作,要通过对协商民主个案的总结,解决操作层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把好的做法和带规律性的意见上升到制度层面,促进协商民主深入开展。我们及时总结提案办理“三审”“三商”“四不过关”的“三三四”制度,《创新提案办理、彰显提案办理实效》《巴中市恩阳区政协着力提高委员提案质量》等较高质量的经验文章被《四川省政协报》、市政协《提案工作》刊用,很多做法和经验尚属全市首创,受到市领导高度肯定并在全市推广。每年近50条信息简报被省、市政协采用,《四川政协报》以《打通新区交通大动脉——巴中市恩阳区政协提案办理督办促发展》为题,进行专题报道。理论文章《扩大人民政协的团结面和包容性》选入省政协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会《论文选编》,在全省政协系统交流。
巴中市恩阳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及时总结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主要做法,积极探索协商民主新方法,逐步建立协商民主新机制,着重围绕事关恩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开展广泛协商,注重提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成效和水平,协商民主的成效初显,为助推“四新恩阳”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纂:吴 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