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民主式社会革命的长期性

现代民主式社会革命的长期性

时间:2024-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19世纪末开始、以德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方面发生的巨变,考茨基强调民主之于现代社会革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甚至在其成熟时期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应当充分利用民主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实际上,考茨基相信,在现代资本主义较为成熟的地方,无论经济中逐渐形成的民主化趋势,还是政治民主,都将有利于无产阶级乃至人民群众全体的成熟与发展。

考茨基提出“民主式社会革命”的观点并不是要否定“暴力革命”的重要性,而是说,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某些社会经济政治条件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无产阶级可以尝试运用民主方式发动社会革命;同时,要实现全社会的变革很难像发动一场战争一样一蹴而就,因而这种社会革命应当具有长期性特征。

基于19世纪末开始、以德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方面发生的巨变,考茨基强调民主之于现代社会革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甚至在其成熟时期明确指出无产阶级领导应当充分利用民主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考茨基甚至对未来民主式社会革命的具体形式做了预测:“如果说以前的革命是人民奋起反对政府,那么未来的革命(也许俄国不在此列[62])可能更多地带有一部分人民反对另一部分人民的斗争的性质;在这一点上,但仅仅在这一点上,它将不大像法兰西革命型,而接近宗教改革战争型。我几乎想说,它将不大像一场突然奋起反对当局的暴动,而更像一场长期的内战,如果不把这个词与真正的战争和厮杀的概念联系起来的话。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假定,带有街垒战和类似战况的武装起义,在今日的西欧还能像从前那样起决定性的作用”。[63]考茨基所强调的未来的社会革命,不再是简单地人民反抗专制政府的暴力行为,而是号召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关系私有制而受剥削和压迫的人们反抗剥削阶级、统治者的革命行为,因而在本质上就体现为马克思所强调的阶级斗争的形式;它不是仅仅依靠某一次突然爆发的武装起义就能彻底完成的,其形式应当类似于近代西方社会的“宗教改革”;因此,它应当体现为“一场长期的内战”。这才是“民主式”的社会革命的具体形式,也才能反映出这场真正的社会革命对“社会”内部产生的长远而深刻的意义。

实际上,考茨基相信,在现代资本主义较为成熟的地方,无论经济中逐渐形成的民主化趋势,还是政治民主,都将有利于无产阶级乃至人民群众全体的成熟与发展。“民主式社会变革”将是一次涵盖整个社会范围的,有利于实现每个人的民主权利、即整个社会发展的变革。正如“民主”的核心内容就在于人民的“自我规定”一样,在民主化程度较为深刻的地方,在民主理念已经深深扎根于整个民族、甚至成为全体人民行为习惯的地方,民主既是一代代人民通过革命而赢得的社会生活成果,也将进一步教育人民,教育统治阶级本身该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尊重人民、更好地治理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考茨基坚持,无产阶级所领导的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社会革命有可能依靠民主的方式完成,这种“民主式的社会革命”不同于以往单纯依靠暴力所完成的变革,它必将体现为一个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而不断积累、渐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作为革命主体的无产阶级本身也会实现自身的成熟化,最终实现社会革命质的飞跃。考茨基坚信,“无论如何,民主的存在在这方面绝不是无关紧要的”,[64]现代社会革命应该结合“民主”的方式。

【注释】

[1][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7页。

[2]同上,第97页。

[3]同上,第98页。

[4]同上,第98页。

[5]同上,第99页。

[6][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0页。

[7]同上,第101页。

[8]同上,第101页。

[9]同上,第102页。

[10][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3页。

[11]同上,第94页。

[12]同上,第94页。

[13][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5页。

[14]同上,第95页。

[15][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2页。

[16]同上,第102页。

[17]同上,第103~104页。

[18][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4页。

[19]同上,第104页。

[20]同上,第105页。

[21]同上,第105页。

[22][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6页。

[23]这里的“平等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凭借荣誉、身份地位等等非自然条件而获得的特殊权力,从而在逻辑上使社会中的人能够作为独立的人享有平等权利。当然,这种所谓的“平等权利”在当时、现代社会乃至当代尚未在现实中完全实现,甚至由于“资本”权力的绝对化,某种程度上“平等”更被各种形式的“剥削”代替。

[24][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6页。

[25][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6页。

[26]同上,第107页。

[27]同上,第107页。

[28]同上,第108~109页。

[29][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9页。

[30][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9页。

[31][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9页。

[32]同上,第122页。

[33][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4页。

[34]同上,第125页。

[35]同上,第126~127页。

[36]同上,第127页。

[37][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36页。

[38]同上,第135页。

[39]同上,第336页。

[40][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35页。

[41]同上,第137页。

[42]同上,第137页。

[43]同上,第138页。

[44]同上,第138页。

[45][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36页。

[46]同上,第139~140页。

[47]同上,第138页。

[48][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1页。

[49]同上,第140页。

[50]同上,第143页。

[51]Karl Kautsky.Der politische Massenstreit.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Massenstreikdiskussion innerhalb der deutschen Sozialdemokratie[M].Buchhandlung Vorwaerts Paul Singer G.m.b.H.(HansWeber Berlin),Berlin 1914.

[52]参见:Karl Kautsky.Der politische Massenstreit.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Massenstreikdiskussion innerhalb der deutschen Sozialdemokratie[M].Buchhandlung Vorwaerts Paul Singer G.m.b.H.(Hans Weber Berlin),Berlin 1914.

[53][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3页。

[54][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3~144页。

[55][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4页。

[56][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4~145页。

[57]这里指马克思在1872年海牙国际代表大会闭幕后一次群众大会上的演讲。

[58]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79页。

[59]同上,第178页。

[60]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78页。

[61]同上。

[62]考茨基针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态度随着历史情势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

[63][奥]卡尔·考茨基著.考茨基文选[M].王学东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2页。

[64]同上,第3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