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现代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其基本特点是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坚持开放开门办学、坚持校企合作、坚持工作结合、坚持知行统一、坚持面向实践、坚持强调应用、坚持就业导向。而以就业导向构建育人体系,重视和加强就业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
第一,从整体而言,就业是社会是否和谐的稳定器。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虽丰富多样,但人均水平并不高。因此,就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压力,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时期,就业的矛盾更为突出。这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积极推进,但由于受教育结构、人才结构、专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多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矛盾更明显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好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就业成为社会能否实现平安稳定及和谐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正是这种情况的存在,有人说,“就业有时比通货膨胀更可怕”,只有解决好了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的,社会才会稳定,才有可能实现和谐。
第二,从学校而言,就业是反映教育质量的试金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能提高,部分地区已接近普及化水平。正因为这样,大规模的高校扩张发展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并将进入以提升内涵、提高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提高质量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而提高质量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办学模式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师资队伍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提高质量的工程中,更有一个衡量质量的标志性东西,我们认为,这就是就业,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岗位发展状况等;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具有较高的就业率,体现出较高的质量,才说明我们的培养质量是比较好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就业接受社会检验。
第三,从个体而言,就业是个人和家庭的命根子。人生发展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目标,在非成年人时期,主要是学习并打好人生发展基础,进入成年人后,就应该创造机会积极选择适当的岗位进行工作,就业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份贡献,对社会来说是一份责任,对个人来说,是生存和发展之道。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了,还没有足够的就业思想准备和就业意识及就业能力,那么,往往难以在社会上立住脚跟。对于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困难家庭的学生而言,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寄托着一生的希望、全家的期盼,或者形象地说,就业就是这个家庭和这位学生的命根子。是命根子,作为学校就必须着力解决、着力培育、着力投入,真正把就业工作做好,不断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