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分析了就业工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我们提高对就业工作认识的前提,认识提高后,我们就必须把认识转化为行动,而转化行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育人体系。笔者以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把握高职教育的规律。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和职教性双重特点,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显著特点就在于必须面向实践和应用。正因为这样,开放性、行业性(区域性)、实践性就成为重要特征;也就是说,办高等职业教育者,必须坚持开放办学、面向行业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因市场需求而变,因企业需求而变,这是基本要求。同时,必须积极吸取行业企业的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提高质量服务、为打开就业通道服务,这就是有关部门再三强调的产教融合、校企工作、工学结合,或者说,这就是我们必须把握的职业教育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2.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以生为本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在认知和认识上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真正落到实处,要在学校人、财、物投入,教学资源、教学设施、教学环境营造,教师时间和精力投入,领导兴奋点和注意力投入等方面都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工作要求,在事实上还是比较难的。然而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把其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学校的学生情怀、爱生情结,从而推动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
3.必须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抓教学。传统的高等教育是一种知识学科型体系,自然有其科学性,作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我们必须把握其作为高中后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必须重视一定的学理性和学术性,但必须防止办成本科压缩型和压缩饼干型教学模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何构建起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方向的教学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具有工作经历的工作能力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更加需要深入研究的。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深入创新、努力提高。
4.必须着力构造一支教练型师资队伍。高等教学是一门大学问,因此,传统的教师队伍建设都是按照学问家的要求来建设,满腹经纶是高等学校中认为好教师的基本标志,我们认为,这仍然是重要的,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坚持“教师手中要有油,教师手中要有证,教师出手也能做”的要求来建设和打造教师队伍。对此,我们曾经研究过“双师”素质,研究过“双师”结构,提出过“三能”教师,都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我们应该随着这一思路,着力打造教练型教师队伍,教师有理论、会说,有方法、会教,有技能、能做,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5.要着力营造职业化育人环境。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通过三年的学习,实现由普通中学生向和谐职业人的转换。因此,三年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长知识、练动力的成才成长过程,更是一个职业化的过程,所以,学校的培养和教育要把职业化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设计,要营造职业化学习训练环境,要把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训练有素的职业规范、娴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位置,要让学生懂的职业精神,懂的职业礼仪,了解职业文化,以很快适应职场生活,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6.要坚持全程育人不放松。三年的学习生活,既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成才成长的过程。如何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按照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就必须突出抓育人体系建设,着力抓学生成才成长,如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大约为三年,将近1000天时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就创造性地将其总结提炼为“千日成长工程”,把“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乃至全体育人、全心育人、全景育人”纳入其中,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约1000天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悉心指导,把学生在校三年规划为:一年级金院学子,突出学业规划,强调懂做人;二年级系部学友,突出职业方向,强调精专业;三年级做行业学徒,注重实践,强调会做事,切实推动了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为金融行业培养了一大批“行业操守好,岗位适应快,动手能力强”的高品质学子,切实推动了就业工作。
诚然,广已流传并实践已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确实有其重大成效,应该按照正确有效的方法继续加以推广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