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基于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时间:2024-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高等职业教育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构建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含蕴于校园文化之中,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总之,通过多方位的素质教育导向,促使广大师生形成科学的统一的素质教育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高等职业教育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构建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1.导向机制。政策导向,将加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要求纳入高职学校的政策文件之中,并坚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而持久的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和贯彻落实文件要求的相关活动。通过政策导向加强广大师生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宣传导向。加强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含蕴于校园文化之中,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从人才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的职业属性和职业品格出发,兼容大学精神的理想色彩,以金融文化引导人,强化职业意识;以诚信文化塑造人,养成职业品德;以校友文化激励人,升华职业精神,形成了“三维文化”育人体系。

示范导向。树立优秀教师典型,优秀学生典型,在广大师生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和优秀学生先进事迹,以典型示范的作用引领尚德、精业、爱生的优良教风和勤奋、明理、笃行的优良学风,激发广大师生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乐于奉献的主体意识。

总之,通过多方位的素质教育导向,促使广大师生形成科学的统一的素质教育理念。一是双“重”观念,既重技能也重素质,把握好两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转变“轻人文”的过程中防止矫枉过正,避免出现对技能重视不够的情况。二是爱生观念。爱是授之以渔的爱,是让学生经风雨见彩虹的爱,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人生的爱。

2.保障机制。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素质教育工作制度、组织制度、奖惩制度等,将素质教育制度化,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会因校领导的改变而改变。健全完善的素质教育制度,有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组织有领导,有核心凝聚力,有团队协作精神。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就不再只是一种理想。

载体保障。搭建素质教育平台,能够使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管理等素质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有所依托。我们以分段和分类培养为特色,创建了明理学院、淑女学院和银领学院三个素质教育平台。“明理学院”着重于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向全校年级学生开展明德理、明事理、明学理、明情理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关心;“淑女学院”着重于女生才艺特长和淑女气质的培养,培养科学知识求真、道德修养扬善、艺术才情唯美的现代优秀职业淑女;“银领学院”着重于学生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和金融企业共同实施订单教育,为基层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两个多元开放的办学平台,为学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淀了雄厚的实力基础,在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评价机制。对教师教的评价,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较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能够融入思想、道德、企业文化、社会心理等素质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渗透性;自主关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困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将“三关”作为学校“生评教”工作的一项指标,必将有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

对学生学的评价。一方面是全方位评价,在侧重知识、技能的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知识、能力的全面评价。另一方面交错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进行横向评价,也要进行纵向评价。横向评价是基于人才培养规格来进行的,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纵向评价是基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进步指数来进行的,这是增设的评价项目,其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明确发展的方向。

(本文与邹宏秋合作,刊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