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多年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构建了学生千日成长、全程递进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基于高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大约1000天成长需要,“立足于‘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4],将学生三年的素质教育规划为:一年级金融学子,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夯实素质教育基础;二年级系部学友,开设专业素质课程,彰显素质教育特色;三年级行业学徒,开设职业素质课程,凸显素质教育亮点。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素质诉求,构建符合学生成长、成人、成才需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学院素质课程的教育教学不断深化。
1.一年级:金融学子,博学多识,构建学生成长课程体系。学生大学入学的第一年,由于前期应试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不足,学生素质教育的空缺面较大。为此,一年级学生还处于素质的培育期,在课程架构方面,从学生实际出发,开设大量素质通识课程,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原有的素质教育类课程体系,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作为主渠道,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开设“明理人生导论”课程,指导青年发展;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书法艺术与人文修养”“美术鉴赏”“艺术导论”“钢琴演奏基础”等文化修养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开设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网球、防身防卫等体育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这些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学生达到博学多识,构建学生成长课程体系,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2.二年级:系部学友,专精并济,构建学生成才课程体系。二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课,各系部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开设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各系部本着专而精的原则,结合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开设具有系部特色的素质教育课程。例如,金融系开设“金融基础”“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金融营销技巧”“金融职业礼仪”“金融职业道德”“网络金融”等课程,提高学生金融职业素质;会计系开设“会计基础”“中级会计实务”“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等会计素质课程,提升学生会计职业素质;国际商务系开设“外贸单证操作”“国际贸易法”“外贸英文函电”“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商务礼仪”等素质课程,提升学生的国际商务素质;经营管理系开设“电子商务实务”“推销技巧”“门店运营与管理实务”“职场沟通实务”“中国商帮文化”等素质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其他系部也根据自己专业和学生实际,突出专业,强化精业,开设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系部学友成才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三年级:行业学徒,精益求精,构建学生成功课程体系。三年级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对此,素质课程教育的重点主要是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开设素质教育课程。例如,为银领学院的学生开设“合规经营与风险控制”课程,为淑女学院女生开设“当家理财”课程;除此之外,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课程,设计“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意识”“职场心理调适的技巧”“职业发展的方法”等课程教育模块;开设“领导科学与艺术”“创业指导”“C2C电子商务创业”的行业性质明显的素质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担当,让学生学会协作、关注细节,诚信敬业,提高学生就业和从业的竞争力,为其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功奠定必要的素质基础。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保证素质教育实效,学院成立了三个素质教育专门机构,即明理学院、淑女学院、银领学院,统筹规划和设计素质教育课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明理学院、银领学院、淑女学院以分段和分类培养为特色,有其各自独特的素质教育指向和培养重心,又彼此呼应,相辅相成,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办学平台,为学院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淀了雄厚的实力基础。明理学院主要面向全校大一学生明德理、明事理、明学理、明情理的明理课程,构建明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人文知识厚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金院学子。针对全校男女生3∶7的学情,淑女学院结合各系部专业实际,开设面向全校女生的春意、夏梦、秋思、冬悟的淑女课程,构建淑女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端庄、娴淑、自立、自爱,具备博学、专能的职业智慧和高雅、灵秀的才艺修养的系部学友。经过两年的学习和锻炼,60%的同学进入行业、企业订单班,银领学院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开设职业意识、职业协作、职业心理、职业发展的银领课程,构建银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自信、干练,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技能、职业操守和社会担当的行业学徒和现代职业人。
明理学院、银领学院、淑女学院三个学院的素质教育课程相互配合、相互融通、相辅相成,既有基于学生“顶天立地”、全面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又有着眼学生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千日成长、特色发展的现实考虑,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了全程递进式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2]龚克.素质教育的知与行[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3]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
[4]周建松.高职院校立体化、多方位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本文与鲁明川合作,刊载于《职教论坛》2015年第3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