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加强和改善党对改革的领导,让党对全面改革的领导落到实处。各级党委要深化党对领导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更加坚定党对领导改革的决心,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加强和改进党在领导改革进程中的自身建设,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制订工作方案和计划,不断加强对改革落实力度的监督检查。
总揽全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落实党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必须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就需要首先建立党政一把手挂帅的最高层面的领导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改革开放以来设立的最高级别的改革领导机构,其层级更高、协调面更宽、更具权威性,重在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总体设计,就是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谋划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中国改革已由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转向整体的全局性改革,要更加注重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
改革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明的,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
统筹协调,就是要从战略全局的角度部署改革。改革当前,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地区都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都要拿出各自的改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协调。全面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关键是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各地方、各部门的合力,激发全面改革的整体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要防止各部门、各地区在改革问题上相互掣肘、相互抵消、架空改革,让改革由落实变为“落虚”。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因此,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全面改革不是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搞好制度、政策的配套和衔接,防止发生各自孤立、相互脱节甚至相互抵触的现象,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专栏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名单。
习近平指出,专项小组、中央改革办、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建好工作机制,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要抓统筹,既抓住重点也抓好面上,既抓好当前也抓好长远,处理好重大关系,统筹考虑战略、战役、战斗层面的问题,做好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工作。二要抓方案,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已经有了,要抓紧出台施工方案,按照施工方案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三要抓落实,三中全会各项具体改革举措,要有时间表,一项一项抓落实,以多种形式督促检查,指导和帮助各地区各部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四要抓调研,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调研,注重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调研咨询作用。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1月23日
整体推进,就是要从配套的角度推进改革。与过去相比,今天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正因如此,各地党委在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方面就要更加注重整体谋划、整体联动、整体推进,处理好整体和局部、重点和一般、部门和行业的改革的关系,让改革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全部动起来,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整体推进的改革局面。只有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才能产生协调共振,形成改革推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督促落实,就是要从务求必成的角度落实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矛盾繁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一个新的考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来定任务、添措施、建机制,都要用保证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盘根错节、积弊已久,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搞改革,最忌急功近利,最忌朝三暮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恒心、有韧劲,对认准的改革目标,对确定的改革任务,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把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不落实就会落空,没有第三种结果。
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于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做到信心坚定、行动坚决,科学推进、勇于担当。要时时处处为群众做示范、当表率,让群众跟着来、一起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强化监督检查,抓好跟踪督办,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一方面,要有创新制度,以项目化方式对改革任务进行分解、组合,强化跟踪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特别是要建立以改革作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考评制度,以改革成果检验党员干部的工作成绩,以把控改革大局的能力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出改革的决策,制定改革的措施,都要符合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提超越阶段的要求,努力使各项改革政策措施与实践发展、群众意愿对接好、衔接好。
调查研究,加强改革舆情监测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也就没有改革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让改革接“地气”,让改革有“人气”。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制定调研课题展开调研,研究提出相关领域改革的目标、任务、措施、步骤和方法。
在全面改革铺开之际,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对改革思路和重要举措的研究和论证,通过民主协商、项目评估、决策咨询等方式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协调性。特别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中涉及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民主协商、法制协商和社会协商,使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改革上来。尤其要建立改革舆情监测机制,加强改革舆情分析,加强改革舆情引导,建立改革智库,更好发挥专家学者在改革决策中的积极作用。特别要坚决防止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明就里、大而化之。
理顺思路,制定全面改革时间表路线图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完整的线路图和时间表。三中全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时间区间是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十二五”规划实施后期和“十三五”规划实施时期。各地要打好提前量,细化阶段性改革分解目标,形成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要注意与“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相衔接,为“十三五”规划中的改革设计奠定基础。
“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的时期,应清醒认识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做好用改革的方法应对和化解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障碍准备,必须强化问题导向,通过改革破解制约地方发展的最现实、最紧迫课题。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关键是要通过改革解决好发展问题、安全问题和稳定问题等。对于地方来说,要抓住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改革开放之路,要求做到知行合一,重在行动,既要谋划在前,更要行动在先;做到有胆有识,积极稳妥,既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用力到位,又能掌握好轻重、缓急、主次,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专栏
江西省将出台“1+N”个文件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14日,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表示,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江西省将出台“1+N”个文件,即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江西省委要求,既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又从省情实际出发,努力使改革方案和举措体现中央要求,契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查找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深化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3年1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