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作用的制度安排

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作用的制度安排

时间:2024-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作用还需要相关的制度性安排和政策保障。当前中国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特别是缺乏关于公共文化指标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因此,不仅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更要进一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作用还需要相关的制度性安排和政策保障。当前中国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特别是缺乏关于公共文化指标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因此,不仅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更要进一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发挥作用的制度安排。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政策配套措施

中国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证明,如果缺乏与评估挂钩的奖惩机制、资源分配机制等涉及利益分配的配套政策措施,就无法获得被评估对象的积极配合,评估往往流于形式,评估效果会大大减弱。所以,在开展绩效指标研究的同时,也应尽快开展相关配套措施的研究,早日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与资源分配机制,将评估结果与中央对地方公共文化财政资源的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评选等方面挂钩。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对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制定了必要的激励措施:一是通过验收的创建单位,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二是中央财政对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给予补助和奖励。

国内现有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主要评估一览

资料来源:于群、李国新等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长效制度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示范性的经验、做法和制度建设成果。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是永无止境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也必然是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应尽早明确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长期性制度安排。

逐步建立科学和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统计制度

从文化统计研究与建构指标体系的关系看,统计数据说明的是一种现象,更多地体现描述功能,而指标具有质的规定性、具体的数量和综合反应性的特点,代表隐含在现象背后的意义。一般说来,文化统计的改善及数据研究的推进,特别是文化统计数据的标准化,是形成文化指标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测评要求设计的文化指标,其所呈现出来的数据,不只是政策规划时必要的参考数据,也是政策评估时重要的评价标准。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研究

政府及其文化部门的绩效评估与具体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重大文化工程等属于性质很不同的评估对象,其绩效指标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也有一些相同的指标)。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必须分类进行,逐步建立包括“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指标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等一系列行业性指标体系,有效开展评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还需要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不同行业之间的行业差异。可以针对不同机构,制定不同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体来说,科学的绩效评估应当是进行分类研究,设计不同机构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北京市朝阳区就是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为基础,建立了涉及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的“2+5”绩效评估体系。当前,中国也鼓励地方探索经验,形成典型和特色,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与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等工作有机统一、相互衔接。

国外文化现代化统计指标中涉及文化绩效的部分指标

(续表)

资料来源:于群、李国新等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