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大支柱经济发展趋势下的城市经营选择,并不意味着把城市的所有资源和资产都拿来发展总部经济、临空经济、智慧经济等。在不同的阶段,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因而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选取还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根据阶段性特色,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保证经济模式与城市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科学经营城市,要求政府把传统的由政府直接投资并组织生产的公共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从资产向资本的转化,为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积累资金,谋求滚动发展;同时,政府要推进社会公平,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营城市的精髓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政府成本。
近年来,中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大胆探索城市经营的方式、方法和切入点,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和经验。就其城市经营的理念和方式,主要有以上7种主要模式。经验表明,经营城市即使只在公共产品范围,仍然需要把握重点,找准难点,才有成功的亮点。现在不少地方经营城市的内容过于琐碎,比如把桥梁冠名权、广告发布权等都开列进去,这有可能导致“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城市经营战略下中国城市经济升级的模式选择
(续表)
资料来源:《决策》2010年第12期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城市发展的冲击,更清晰地认识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强调综合协调发展。实践证明,越是城市功能单一化、产业体系非均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的城市,所受到的冲击就越大。因为在面临强大冲击时,没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而忽略传统服务业发展,以及简单抑制或排斥制造业的提升发展。同样,在城市国际化过程中,也不应片面强调增强对外服务功能,而削弱对内保障服务功能。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要培育复合性功能,不仅要增强要素资源大量积聚、流动、配置的服务功能,也要提升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具备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障功能,而且这些功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城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肯定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对国民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前提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来思考目前中国城市经济转型中,出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化持续推进背景下,随着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和瓶颈,逐渐引起了专家和学者们的思考:一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缺失,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未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城市经济产业升级问题亟待解决。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而且难度极大,需要各级各方面加强协作,相互促进。我们要以全局和战略的思维把握方向,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大胆探索符合城市实际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