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3-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政策、互联网+和资本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持续产生影响。由于没有明确人力资源行业的差额征税政策,人力资源服务业一时“哀声”一片,人力资源服务业或将遭受严重打击,甚至有“灭顶之灾”。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行业协会纷纷向税务主管部门反映,希望能够考虑人力资源服务业当前的实际情况,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增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实际税务负担。
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趋势_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外包业态观察:2016-2017版

政策、互联网+和资本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未来发展将持续产生影响。政策方面,持续的行业政策将不断深化并推进落实,支撑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营改增、机器换人、供给侧改革、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不同维度的内容在政策的推进下,最终将对人力资源行业产生正面的影响。互联网+方面,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劳动力形态与劳动力主体的变化,组织用工模式变得弹性与多元,一大批互联网初创人力资源企业诞生,商业逻辑重构和商业模式变革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速,新蓝领招聘市场争夺激烈。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政策、互联网+和资本三者的共同推动下,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春天。

1.政策

(1)政策法规将持续影响行业。

政策法规持续影响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2007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人才服务业务”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提升了对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认识与重视开始,到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提出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点任务与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一直在政策法规的影响下有低谷,也有高潮,但整个产业从来没有停滞不前,一直在逐步发展,迎接一个又一个行业“春天”的到来。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关政策、法规

资料来源:HRoot《2015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研究报告》。

(2)营改增带来的挑战。

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 由于没有明确人力资源行业的差额征税政策,人力资源服务业一时“哀声”一片,人力资源服务业或将遭受严重打击,甚至有“灭顶之灾”。 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行业协会纷纷向税务主管部门反映,希望能够考虑人力资源服务业当前的实际情况,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增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实际税务负担。

《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网页

图片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官网。

在各地人力资源协会和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4月30日(全面实施营改增的前一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劳务派遣服务、收费公路通行费抵扣等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可以差额纳税。 人力资源行业“心情平复”,行业进行积极应对,展开各项调整工作。

《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劳务派遣服务、收费公路通行费抵扣等政策的通知》网页

图片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官网。

“营改增”不是一个简单的价内价外税收核算的变化,或者财务管理的变化,它对企业经营模式、内部管理、制度、合同法律和采购各个方面均有深层次影响。 对于人力资源企业来说,未来的几年间,行业营改增后在架构、财务、纳税筹划、风险控制、客户过渡、报价、利润来源及谈判能力方面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抵消营改增带来的短期不利影响。

(3)机器换人未来已来。

从与人们似乎遥不可及的“机器换人”概念的浮现,到“中国制造2025”“智造”是核心的提出,再到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入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一直到各地机器人产业园建设铺天盖地、股市“机器人”概念遭到爆炒,最后到国家正式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换人未来已来。

人机协作

图片来源:库卡公司官网。

2016年3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把握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整合资源,制定对策,抓住机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规划提出了六项政策措施。 其中第五点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机器人专业学科建设,加大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

从机器换人概念的提出到国家部委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文件,预示着未来工业领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替代人工,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也必然会随之进行调整,在原有业务变化的基础上,将催生一系列诸如机器人操作、维修保养、培训的人力资源业务新形态。

(4)供给侧改革保驾护航。

在当前宏观经济状况下,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内容之一即降低企业成本。 在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方面,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和措施。 人力资源服务业也顺应这一新的变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合更加密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将在供给侧改革中寻找到更多的业务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出台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政策文件的省市有:天津、江苏、甘肃、浙江、河北、重庆、上海、山东、四川等。

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举措有降低社保费率、社保缓缴、提供稳岗和培训补贴、降低企业招工引智成本、引导提高劳动力技能、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加强企业推出人员就业援助等。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走势呈现“L”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 配合供给侧改革的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措施,在今后的几年中会持续发力,助力改革的推动。 与此同时,也给产品专业、服务高效、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帮助客户降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带来了更大的商机。

中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靠政策吃饭”是永恒的话题。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引领发展的新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大了对政府政策和国家宏观经济的研究,业内涌现出了诸如英格玛研究发展中心等一批行业专业研究机构,发表对政府政策的分析和宏观经济研判的报告,加大对大环境的研判以更好地做好人力资源服务。

(5)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星火燎原。

2014年下发的《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统筹规划和政府引导,依托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形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枢纽型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有2.5万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机构,从业人员40.7万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年收入达8058亿元。 《意见》提出,要逐步壮大这一行业规模,2020年实现从业人员达50万人,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将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添加新的催化剂,极大地推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并在经济新常态下,成为中国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一种形式,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规模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意见》提出,到2020年,各地需加强园区建设,完善和落实人力资源产业园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发挥园区培育、孵化、展示、交易功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加强园区管理,制定完善园区管理办法;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在国家和地方的积极布局下,在产业发展和大批人力资源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蓬勃兴起,并深刻改变着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模式。 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已建、在建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有41家,其中国家级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6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8家,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福建、河北、陕西、四川、广州等地,北京、天津等地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在筹建。

中国人力资源产业园分布简况

资料来源:英格玛研究发展中心。

6个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要素

资料来源:英格玛研究发展中心。

从园区的发展模式与类别看,后续新建设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较多借鉴了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一园多区”模式。 另外,受政策推动,中国各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蓬勃发展,呈现出同一城市多个不同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发展态势。 从资源整合及协同效果看,“一园多区”“园中园”的方式为较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所使用。 中国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主导和支持,产业园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财税优惠政策、专项产业财政扶持资金、企业集聚奖励(龙头、重点企业)、人才奖励政策、物业租赁补贴等。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产业链条的完整度与当地经济、政策、人力资源产业的成熟度息息相关。

各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跟风盲目建设、产业园定位不清、产业链多而短、产业管理度不高、同质性较高、创新严重不足、园区服务能力薄弱及对人力资源服务业业态、竞争态势、商业模式与未来趋势缺乏了解等问题。

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将对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均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面临全新竞争、彻底改造甚至可能全面颠覆。 作为新生事物,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集聚产业、创新行业发展模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未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前景无限。

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将开发模式转到以市场为导向,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产业链需要打造成新型的“服务+资本+互联网”生态产业链,孵化功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园区成为创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与辐射基地,并为孵化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2.互联网+

自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的模式以来,互联网+同样也波及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业,再加上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将在未来几年持续演化。

(1)劳动力形态与劳动力主体变化。

当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劳动力主体也开始发生变化,中国乃至全球的劳动力市场都已经出现了四个时代共事的局面。 与此同时,伴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发展,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机器人也加入了当前的劳动力队伍当中,而全球范围内的延迟退休也进一步开拓了老龄雇佣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自由职业市场蓬勃发展,自雇佣者崛起。

但是整体而言,虽然中国总体的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已发生了改变,甚至出现了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等现象,但由于总体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占比的上升,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中国人力供应短缺已经显现,再加上自由职业市场以及自雇佣者的崛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2)人力资源行业创业公司激增。

2015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元年。 一方面受到互联网思维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影响,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细分行业、市场、企业,这使得人力资源服务商的服务对象、客户也开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人力资源行业各细分行业均出现了大批创业公司,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主打垂直化细分市场的互联网企业,同时,这类公司也成为吸引资本流入的主要源头。

(3)组织用工模式变得弹性与多元。

互联网时代,工作本身发生了巨变。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和地域对职场的限制,劳动力主体大军个性特征与需求的多样性、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加,也促使组织用工模式变得更加弹性化和多元化,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的费用和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转移和降低用工风险。 同时,灵活用工不仅满足了目前劳动力对于工作自由性的需求,也是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重要方式。 目前,中国市场中提供灵活用工服务的供应商除了任仕达、万宝盛华等跨国企业之外,还有诸如上海外服、科锐国际、汇思、易才、英格玛等本土企业,以及合资企业外企德科等。

(4)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商业逻辑重构,商业模式变革创新。

受互联网思维去中心化理念的深度渗透,移动化、社交化、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的影响,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加速战略转型,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企业也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并尝试多种新的商业模式,包括O2O、“跨行业打劫”的商业模式、LBS(地理位置服务)、垂直化、一体化+服务化+平台化等商业模式。

2015年是O2O创业的爆发之年,这一点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先后出现兼职服务O2O平台、企业用工O2O平台、就业辅导O2O平台、外包O2O平台、人才租赁O2O平台……其中包括新成立的创业公司,也有成熟企业试水O2O。 通过O2O构建复杂交易+交易闭环+重度服务模式,中国的人力资源行业转型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跨行业打劫”的商业模式已经凸显,且会成为未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随着跨界整合加速,商业模式的学习和融合加速,更多服务模式交互,更多新的服务模式将衍生出来。

(5)“互联网+”概念助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概念助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使得资本市场也逐步关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 某业内人士分析,在互联网+时代,对于TMT行业而言,传统的B2C企业以“烧流量”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中B2B的企业则成为“新宠”。 这也是北森(Beisen)、大易科技(Dayee)与倍智测聘(Tale Base)受资本市场青睐的重要原因。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突破13亿人,2016年一季度中国4G用户已经超过欧美总和。 移动手机已经突破工作与生活的界限,移动技术在招聘领域带来的颠覆也十分醒目。 互联网人力资源企业在移动端大胆的布局让整个人才招聘线的价值以及招聘行为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6)新蓝领招聘市场争夺激烈。

在中国,新蓝领阶层不断扩大,而新蓝领招聘市场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抢食蛋糕者络绎不绝。 根据《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国蓝领群体的规模在2015年达到2.77亿人,蓝领招聘市场规模巨大。 对此,许多招聘网站纷纷试水蓝领招聘市场。 例如,国内知名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一直专注蓝领招聘。 此外,蓝领网、打工帮、找工雷达、中劳网、闪聘、蓝领公社、一米工作、大谷打工、蚂蚁网等针对蓝领招聘细分市场开发出了多种不同产品。

新蓝领招聘市场主要企业

资料来源:英格玛研究发展中心。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加入蓝领互联网招聘市场,产品载体越来越多地依赖APP、微信,设计理念也趋向简单、方便。

盈利模式对前期资金要求较高,基本是对个人求职者免费,对企业按效果收费,初期会有一年的免费推广期。 整体来说正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目的在于积聚人气和流量,这一阶段对资金支持的要求高,也有一些公司已经获得风投资金的支持。

赶集网在和58同城合并之后,未来将重点开拓蓝领招聘市场,同时还积极进行线下布局,意欲在蓝领招聘市场有所作为。 但是,除了58同城外,在这一细分市场仍没有出现一个巨量级别的招聘平台。

3.资本

(1)新三板挂牌及主板上市。

伴随着2014年底国家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中提出的至202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体量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的目标,以及“互联网+”概念助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2015年迎来史上最大发展机遇,而资本也悄然促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资本对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关注度与资本的频繁流入主要体现在投融资与挂牌上市潮两个方面。

2015年资本频繁地流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而在投融资之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密集登录新三板也成为2014—2015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自2014年1月深圳市万泉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抢先挂牌之后,在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超过15家人力资源行业企业密集挂牌登陆新三板,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热度非凡,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挂牌上市的热潮来临。

2015年人力资源服务业部分投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HRoot。

新三板主要上市人力资源企业汇总

资料来源:HRoot。

(2)资本盯紧互联网人力资源企业。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未被资本市场关注。 但这一状况自2013年开始有所变化,2015年表现最为突出,资本流入主要指向诸如猎聘网、猎上网等互联网公司,诸如北森、测聘网、大易科技等以云计算、Saa S等技术为主打的服务商,诸如金柚网、51社保等以“互联网+社保”为主以及主打移动端的社交招聘企业大街等在线招聘服务商。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其中获得千万人民币的人力资源企业占62%,且多数为成立时间较短的创业公司,而多数有多年服务经验与沉淀的企业均开启了上市之举。 因此,受益于技术的快速变化、互联网+的快速渗透以及市场需求的稳步上涨,人力资源服务各细分行业企业已经开始走向打造资本市场生态圈的道路。

人力资源服务已成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从宏观的角度看,人力资源服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实现五个转变:从人力资源外包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解决方案转变,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从以产品价值为核心向更加注重以客户价值为核心价值转变,形成共赢的价值链;从外延式发展向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转变,不断提高质量效率;从传统式经营向更加注重互联互通跨界融合转变,打造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圈;从自我发展向更加注重行业引导自律转变,加强规范经营。 此外,专业化、品牌化、知识化、标准化、国际化也是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