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发展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此时的政治参与,也不再视作抵制暴政的工具,而是公民权利的体现。公民对政治制度、政治原则普遍表现出不信任的心理。第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这是一个公民政治参与的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为公民开辟了广阔的政治参与渠道。

一般而言,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现代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古代就没有政治参与。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一定的政治主体参加政治活动并实际上力图影响政治的行为都看做政治参与。这种意义的政治参与有古代、近代和现代之分。在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一般认为君主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具有绝对的权力,其基本特征是君主个人独裁专断和排斥民主性。[21]但即便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也存在一般民众有限的政治参与,并且,这种一般民众有限的政治参与对维持君主专制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通过规谏制度和科举制度,扩大了本阶级和上层成员的政治参与,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稳固了统治基础,使得专制政治得以完善和发展;统治者通过君臣的微服私访、设置谏鼓谤木、重视乡议、奖励进谏、派员巡视采风等手段了解社情民意,容纳了一般民众对政治的有限参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对“家天下”的稳定起到了某种有益的作用。[22]再则,一般民众对政治的消极参与也具有重要作用。如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从总体看,古代的政治参与对政治的实际影响并不大,即使是农民起义其结果仅仅是实现王朝更迭,并未推动制度创新和发展。政治参与对政治产生实际影响到近代才有可能。近代世界的开端在本质上表现为近代启蒙思想的形成。在近代,一方面,以卢梭、密尔、杰弗逊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们所论证的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个人主义在市场经济中找到了现实的土壤,造就出公民的概念;另一方面,启蒙思想家们的如下观念也变成了切实的政治实践,即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抵制暴政的有利工具,也是形成集体智慧的重要途径。正是在这一观念及实践的推动下,近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得以逐渐形成。到现代,西方国家形成了一整套包括三权分立与制衡、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言论自由等在内的政治制度,保障着西方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而此时的政治参与,也不再视作抵制暴政的工具,而是公民权利的体现。

1949年以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及相关制度的建立伴随着中国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3]

一、创立时期

第一个阶段,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是公民政治参与初步发展时期,也是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初步建立起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体系。在政治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共同纲领》第12条),这就从法律的角度确立起全体国民参与政治的权利。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基本渠道。在1953年普选基础上,1954年全国人大制度的全面建立,意味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框架确立下来。1953年选举法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获得了法律保障。在经济上,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奠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这些措施包括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使广大人民群众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管理之中。在文化方面,我国开始发展新型文化教育事业,包括进行教育改革,发展中小学,并扩大吸收工农子弟入学;创建各种速成学校、补习班,大力开展扫盲运动等,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素质得到大大提高。

二、挫折时期

第二个阶段,从“文化大革命”爆发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个时期可称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挫折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左倾”思潮的泛滥,民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公民的政治参与严重受挫。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全国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没有召开,公民政治参与的其他正常渠道几乎都被封死。一方面,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没有法律保护,公民不敢行使这些权利;另一方面,公民在行使这些权利时不受法律约束,非程序性参与甚至任意妄为频繁发生。公民对政治制度、政治原则普遍表现出不信任的心理。由于反右斗争的扩大化,沉重打击了公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热情,公民对政治参与的态度越来越消极、冷漠。同时,由于当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治决策大多由中央作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公民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民政治参与丧失了动力。

三、发展时期

第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这是一个公民政治参与的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为公民开辟了广阔的政治参与渠道。在政治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日趋制度化,城市居民自治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村村民自治已经全面铺开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国家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这些制度不仅为公民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而且也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法律保障。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将相关办事程序和政府信息在网站发布,公民知情权得到了保障,不仅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使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得到拓展。总之,通过政治参与,公民对政治决策、政治行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