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5日晚上,在百度上输入“点赞,为这些优秀的议案建议”几个字,就会跳出无数篇标题相同的文章,用“狂轰滥炸”词语形容也不为过,这些文章刊登在不同媒体的网站上。
点赞,为这些优秀的议案建议。“千篇一律”的文章都在介绍浙江省第十二届四次会议预备会上表彰优秀议案和建议的内容,文章浓墨重彩地介绍2件优秀议案,其中1件是我提的《关于制定〈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的议案》,也详细地介绍3件优秀建议,浓缩报道13位代表的优秀建议。
就在预备会上,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里,浙江省人大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浙江省委书记等领导给2位优秀议案领衔人和16位优秀建议代表颁发优秀议案优秀建议荣誉证书。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会议已经连续三次召开优秀议案建议表彰会。浙江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上有议案建议栏目,还特意开辟优秀议案和优秀建议栏目,每一届优秀议案建议分年归类,全省代表只要一点击,就可以轻松地阅读学习。
按照往年惯例,今年的优秀议案和优秀建议也会出现在浙江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上。
众志成城。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三次、四次会议,充分利用预备会时间,“大张旗鼓”地表彰代表的优秀议案和建议,这是往届从未有过的,其他省也鲜有如此举动。每次表彰会后,媒体都会连番报道,“兴师动众”地宣传。仪式是至关重要的,仪式充满了神秘的力量。越是高层次的活动,仪式的作用越是无比重要。很多时候,事实虽然既定,但庄严肃穆地举行一个仪式,一个又一个仪式的数量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简朴又隆重地表彰代表的优秀议案和建议,就是在营造一个场,一个国家权力机关主体的人大代表就要为人民想大事,议大事,为人民根本利益提优质议案和建议的场。一个场的辐射力不可小觑,议案建议的承办单位也会下更大的决心去解决办理。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仪式,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切磋,又琢磨。
《诗经·国风·卫风》中有一句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义是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论语》对这句诗作了引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又像加工玉器,琢了还要磨。”预备会上表彰优秀议案建议后,会议期间代表们热烈地交流,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各自晒出思考过的观点,优秀议案建议的内容有了系列篇。代表们也晒出已经准备好的议案和建议,互相切磋,琢磨着如何把议案和建议提得更精准,更有力度。会议间隙,代表也是三句不离主题,说自己的建议,或是对发言代表的观点有想法,头脑风暴后,话题就更深沉了。媒体也适时地介入,邀请代表参加电视访谈,“圆桌会”等节目,就老百姓关注的问题重锤猛敲,引发社会大讨论。切磋,琢磨,随时随地可见。
精益,再求精。
2015年10月,我在散文集作品《风过小铃》书中的《匠气》篇写着:“如果我当老师能像我的木匠父亲一样对工作执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还何愁不是人人尊敬的老师?这种‘工匠精神’恰是现代人所需要的。”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工匠精神”“质量中国”,当时,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工匠精神”。优秀议案建议表彰后,有优秀代表介绍履职经验,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同步公布优秀议案建议文本稿,媒体随即跟进,集中剖析优秀议案建议的精髓所在。多种渠道,都在引领代表对自己的议案和建议“吹毛求疵”;多个方式,都在彰显优秀议案建议的“质量标准”。颁奖仅是一个仪式。每一位代表都会不约而同地秉承“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提出优质的建议和议案,这是常态,永远是正在进行时。
为这些优秀的议案建议,点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