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3-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去年6月3—6日,沈跃跃副委员长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到河北实地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建议,对我们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张杰辉

(2015年3月27日)

尊敬的沈跃跃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简要汇报如下: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

去年6月3—6日,沈跃跃副委员长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到河北实地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建议,对我们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周本顺书记、张庆伟省长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学习贯彻好沈跃跃副委员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整改落实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各级各有关方面认真对照检查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一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全力组织整改落实;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强化针对性措施,坚定不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提高思想认识,凝聚治污攻坚的强大合力。在大气污染防治中不断深化认识,从省市到县乡、从城市到农村,全省上下形成了治污攻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发展理念上,不再单纯以GDP论英雄,把发展的支撑点放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和提高竞争力上来,努力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河北省委、省政府保持战略定力,把握“稳”和“进”的平衡点,将今年GDP增速调整为7%左右,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聚焦到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上来;在目标考核上,增加了环境质量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省人大、省政协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产业转型升级执法检查和监督,今年省“两会”建议和提案中1/5左右涉及调结构、转方式、治污染问题,转型、治污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在治理思路上,坚持认识过程与治理过程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政策法规支撑与科技支撑相统一,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主动作为、沉下心来,分阶段明确治理重点,从黄标车淘汰到削钢减煤,从四大行业治理到矿山环境治理,从淘汰落后到压减过剩产能,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抓,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持续发力攻坚。在工作方法上,既注重治理过程、更注重治理效果,由五年要总账变为年度考核奖惩。省政府在与各市签订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状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调整,从今年开始,每年与各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指标量化分解到各市,一年一考核,完不成任务的严格问责。

(二)注重统筹兼顾,坚持“加法”“减法”一起做。省委、省政府坚持治污染与调结构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从源头上改变产业结构,以大气污染防治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做到增减结合、进退并举。“减法”,坚持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坚定不移推进“6643”工程,在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基础上,提高淘汰标准,多次组织开展化解钢铁、水泥过剩产能集中行动,大力推进过剩产能“走出去”,去年共压减炼铁、炼钢、水泥和平板玻璃过剩产能1500万吨、1500万吨、3918万吨和2533万重量箱。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石钢搬迁、唐山渤海钢铁重组搬迁、武安钢铁企业退城进园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加法”,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三个一百”领军企业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持续推进“十百千”工程和千项技改项目,去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7%,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16家。另一方面,“无中生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并把环保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打造,出台了促进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和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个和5个百分点。同时,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乘数效应,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并制定了工业领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六大创新行动,推动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创造”转变。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科学精准治霾水平。注重发挥技术的重大支撑和基础先导作用,加强对雾霾防治共性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应对。一是全面开展源解析。在全省11个设区市和2个省直管县(市)启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石家庄市源解析结果已向社会公布。二是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成立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利用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和春节期间重大活动应急经验,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阶段性分析评估,努力提高治理工作的精确度。三是实施“引智共建蓝天计划”。与亿利资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微煤雾化技术,力争在3年内完成2万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全省建设10个环保引智示范基地,引进50个国(境)外环保项目。四是突出阶段性治理重点。为减轻冬季供暖期大气污染,制定《大气污染“冬病夏治”实施方案》,以“控煤”为重点,超前采取措施,减少了污染排放。前不久,我省与清华大学、环保部规划院合作编制了《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动方案》,对现有措施进行调整补充和深化拓展,提出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新增了近20项减排措施,制定了重点治理工程项目清单。

(四)坚持标本兼治,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由煤产生的燃煤污染,是河北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坚持以煤为主、标本兼治,着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推进治企、降尘、控车、增绿等工程,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一方面,下大力控制燃煤污染。按照“少用煤、用好煤”的思路,大幅压减煤炭消费,严控劣质煤使用,去年建成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45家,推广清洁燃烧炉具130万台,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96万台,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削减煤炭消费1500万吨,首次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今年以来,启动实施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和关停取缔粘土实心砖瓦窑专项行动,目前已集中拆除砖瓦窑62座,年底前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另一方面,强化多源控制。综合整治重污染行业企业,深入开展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加大石化、制药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力度,搬迁主城区重污染企业36家。严控扬尘污染,深化施工扬尘和采矿、企业料堆等粉尘治理,综合整治储煤场3060家;深入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关闭露天矿山414座、停产整治478座。狠抓秸秆禁烧,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实施监控,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81.34万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66万辆淘汰任务;全部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出台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去年完成造林绿化500万亩。

(五)加强监测监督,积极构建环境监管和政策体系。一是加快“智慧环保”建设。在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521家企业,率先试点污染物IC卡总量和浓度双控制。分两批建成143个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并实现省级联网,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域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全覆盖。对全省11个设区市、10个省直管县(市)空气质量进行公开排名,接受社会监督,对排名落后的定期约谈,近日对5个县级政府进行了公开约谈。二是改进监管模式。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了环境监管全覆盖。我省会同环保部对廊坊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综合督查试点,从能源和产业结构、环保设施、监管力量、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督查,廊坊市还推行环保“党政同责”,为全省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有益借鉴。三是加强应急响应。成立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和省环境气象中心,对《河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修编,完善了信息发布、应急预警等措施;各地也结合各自实际,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四是创新政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出台排污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11个设区市启动了排污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开展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试点,“守法激励、违法惩戒”机制初步形成。

(六)坚持依法治污,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工作。一是全面学法。把宣贯新《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其纳入干部学法的重要内容,省政府常务会专门组织了会前学法;各地通过集中培训、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新《环境保护法》学习宣传活动60多场(次),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立法。加快推进《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工作,研究制定环境行政处罚规范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移送若干规定,强化法律支撑。出台《河北省达标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修订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倒逼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出台《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明确了社会各方面环境保护共同责任,填补了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立法的空白。三是严格执法。在省、市、县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基础上,省法院设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专门受理涉环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开展了我省环保史上规模最大、查处最严的执法行动,大力实施“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和“零点”行动,查处违法企业7090家,侦破环境污染类刑事案件19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26人,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了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行动,查处违法企业(案件)234个,对10家企业按日计罚。

(七)抢抓战略机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突破和联防联控。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围绕率先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领域协同推进,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交通方面,打通了京昆高速涞水至北京段等断头路,在城际铁路、港口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合作。产业方面,北京凌云化工、北汽黄骅整车等一批重大项目搬迁、建成,共建京冀曹妃甸现代产业实验区、亦庄·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津冀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对接协作步伐加快。生态环保方面,与京津实行生态环境信息共享、生态过渡带共建,建立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监测预警等工作制度,开展了区域联合执法、同步执法。特别是北京召开APEC会议期间,我省把空气质量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启动最高一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与京津及周边地区同步实施企业减排、扬尘控制、机动车禁限行、秸秆禁烧等措施,停产企业7921家、限产企业509家、停工工地5825处。去年11月1日至11日,全省优良天数平均为6天,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1.1%、31.8%,为“APEC蓝”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新形势下科学治霾、联防联控积累了经验。

经过全省上下整改落实和不懈努力,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2014年,全省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152天,同比增加23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平均66天,同比减少14天。其中,省会石家庄达标天数同比增加54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减少46天,一级天数9天(2013年为0)。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13.2%、25.7%、5.9%、16.7%和13.7%。今年1—2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1.2%,达标天数同比增加7天、达到23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13天、减少14天,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尽管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省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占41.6%,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前10位中我省仍有7个城市,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超标1.71倍、1.35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前不久,周本顺书记、张庆伟省长分别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会议,对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总的打算是,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坚持以煤为主,实施精准治理,持续发力攻坚,确保全省PM2.5年均浓度比上年下降4%以上,力争早完成、多完成。

(一)集中力量打好控煤歼灭战。煤炭消费在河北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高达83%,其中散烧煤占燃煤总量的10%左右,但对烟尘、二氧化硫的贡献率达1/4和1/6左右。为此,我们将在继续抓好控车、降尘、治企、增绿等工作基础上,把控煤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头等大事,将今年削减煤炭500万吨和清洁利用任务量化、细化,分解落实到市县、企业和设备,坚决打赢控煤歼灭战。一是实施三个专项行动。开展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专项行动,坚持以大带小、分类推进,对全省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实施除尘脱硫脱硝升级改造和治理,年底前未能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一律关停。开展关停取缔粘土实心砖瓦窑专项行动,坚持分类治理,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监管,用一年时间基本关停取缔全省2500多座砖瓦窑。开展“拔烟囱”专项行动,加快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除主城区内烟囱。二是大力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主城区、工业园区和农村实施煤炭清洁利用或替代,利用微煤雾化技术改造城乡燃煤锅炉,加快建设洁净型煤配送中心和供应网络,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炉具,大幅减少农村散煤燃烧污染。三是加快推进主城区集中供热。加强拟建、在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谋划和推进一批新的热电联产项目,力争两年内设区市建成区全部实现集中供暖。

(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耗煤为主的产业结构。一方面,“让老树开出新花”,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扎实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全年化解粗钢产能500万吨、水泥60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另一方面,“让新芽长成大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

(三)突出科学精准治霾。全面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加快雾霾形成机理、污染物扩散输送规律等基础研究,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根据各地产业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特点,结合源解析研究成果,对重点城市实施差别化治理,争取最优减排效益。加快“智慧环保”建设,研究组建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数字平台,完善省、市、县三级自动监控及信息发布系统,加强灰霾实验室、区域传输站、远程执法和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建设。

(四)深入推进依法治污。用好新《环境保护法》这把利剑,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一是抓紧修订《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力争年内颁布实施,并积极推进相关立法。二是严格执法监管。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探索建立环保、公安双重管理的执法体制。以首都周边、重污染区域和重点排污企业为重点,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加大问责力度。完善问责办法,严格督查考核。对恶意排污和违法行为,在问责企业的同时,直接问责地方政府和部门,让不守法的企业丧失生存空间,让监管失职的人员付出代价。

(五)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深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联动机制,推进污染物排放标准统一和区域协同控制。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建立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共同提前实施重污染应急措施。推动开展联动执法,形成区域性高压打击态势。借鉴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经验,在认真做好冬奥会申办期间空气保障工作基础上,积极配合做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提前研究谋划,加强联防联控,确保完成保障任务。

三、几点建议

河北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我们将依靠自身不懈努力,也恳请全国人大积极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河北给予重点倾斜:

(一)对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给予政策优惠和金融支持。通过近几年淘汰落后产能及集中拆除行动,不仅落后产能已基本淘汰,一批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产能也被压减化解,下一步化解难度越来越大;加之一些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对经济发展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压的快、上的慢,减的多、增的少,是河北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测算,去年我省因治理大气污染、化解过剩产能直接影响GDP增长约1.75个百分点。建议国家在我省化解过剩产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金融支持,使我省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新产业、新项目能够及时跟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对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实行环保电价政策。年内,河北将率先对包括企业自备燃煤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在内的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实施改造和治理,年底前全部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据测算,一台30万千瓦机组的改造费用在2亿元左右,企业资金投入较大,运行成本提高。建议国家研究制定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环保电价政策,给予相关企业补贴支持。

(三)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上加大倾斜力度。京津冀是全国污染最重的区域,河北又是京津冀治理污染任务最重的省份。去年,国家投入河北和省市县各级财政共投入治理资金210多亿元;初步测算,今年我省完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约需各级财政和社会投入1100亿元,资金缺口很大。建议国家扩大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盘子,并充分考虑河北实际,在安排大气治理专项资金时加大倾斜力度。

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人大给予有力的监督和指导。我们一定以这次汇报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沈跃跃副委员长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折不扣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各项目标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