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完善“一票否决”制度

完善“一票否决”制度

时间:2024-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单位,目前实行了许多的各种各样的“一票否决”制度,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一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增强监督的有效性。这些“一票否决”的制度在实践中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完善“一票否决”制度,关键在于改变“一票否决”的内容,即变过去对出现某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为对出现违法违纪行为而不予追究的实行“一票否决”。

三、完善“一票否决”制度

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单位,目前实行了许多的各种各样的“一票否决”制度,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一些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增强监督的有效性。这些“一票否决”的制度在实践中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们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比如当前很多“一票否决”制度都跟评优评先、经济利益挂钩,这样当有的地方或单位出现了“一票否决”的情形时,为了不影响本地方或单位干部职工的经济利益,往往从上到下想方设法地帮助隐瞒该“一票否决”的情形,使有关的责任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处理,而这又对那些想违法乱纪的人起到了示范作用,使他们实施违法行为时无所顾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可见,完善“一票否决”制度非常必要。

笔者认为,完善“一票否决”制度,关键在于改变“一票否决”的内容,即变过去对出现某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为对出现违法违纪行为而不予追究的实行“一票否决”。这样就可避免出现对违法违纪行为相互隐瞒、包庇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同时还可以促进一个单位和部门人群之间相互监督意识的强化。

【注释】

(1)陈正军,武汉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