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有效控制,就要充分发挥网络“议程设置”的功能,建立和完善网络“把关人”制度以及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一、充分发挥网络“议程设置”的功能
虽然传统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传播中被弱化,但是网络媒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充分发挥网络“议程设置”的功能。
首先,网络媒体要有意识地设置议题,通过邀请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对网民的认识、看法、态度和行为进行引导,从而吸引更多网民的注意力,把网络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但是,互联网中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中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议题,这样就很容易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负面的舆论。那么,网络媒体在设置议题时就要选取那些积极健康的议题进行报道,排除那些虚假的、带有情绪化的言论,减少网民与负面舆论的接触,让网民处于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中。
其次,还可以综合运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设置专题版面,对某一事件进行多次反复的循环报道,利用不间断的网络舆论攻势形成听觉和视觉上的强势,影响网民对事件的关注程度。近几年在我国的“两会”期间,各大新闻网站都设立了“两会”专题栏目,一些主流网站还利用网络独特的优势,制作出相关视频和专属论坛等,而且大部分新闻网站在每条新闻末尾,都允许发表评论或通过网络链接转移到网络论坛参与讨论。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参考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制订更有效的传播方案。这样就能更容易地调动网民的积极性,吸引网民的注意力,从而形成积极稳定的网络舆论环境。通过设置的议题将事件主动地反映给普通网民,让他们在无意中获得启发并接受引导,从而使网络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网络“把关人”制度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具有相对宽松的专业审核程序,信息的发布相对自由,网络舆论具有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引导难度更大。在网络这一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网络编辑和信息审核人员必须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将这一核心工作做好,引导网络舆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网络编辑与信息审核人员要根据网民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各种网上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编排,对网络事件中侵犯个人隐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管理;通过报道新闻事实及对其设置议题,吸引网民积极参与网络信息的传播,对网络民意进行整合,引导大众舆论,促使正面的网络舆论的形成,引导“人肉搜索”等网络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网络媒体还应该对网络编辑和信息审核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从业资质。只有让更多具有高素质、较强信息辨别能力和信息灵敏度的网络编辑与信息审核人员参与网络信息的传播,才会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在行使网络舆情监督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网站运营商也应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利用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限制,设立专职网络信息“把关人”以及网络论坛版主等。这样可以维护网上搜索平台的秩序,推动网民言论的文明,也可以帮助网民获取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
三、实行网络实名制
关于网络是否应该实行实名制,专家和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和探讨,但始终没有定论,说法不一。一方面,网络实名制可以减少谣言和虚假信息,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网络犯罪率,提高网民在互联网上的安全感,把网络舆论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实行网络实名制,网民会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从而净化了整个互联网的环境,有利于发挥网络舆情监督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实名制也会侵犯网民的隐私以及限制网民的言论自由。网民在上网时,由于实行了实名制,他们的隐私可能会被侵犯,名誉可能会被损害,实名可能会被盗用,这些可能会给网民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目前,网民不受任何部门任何官方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这种网上言论自由的环境是十分宝贵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所必需的。如果仅仅是为了限制少数人的不当行为而实行网络实名制,必然会对言论自由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网络中充斥着许多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甚至经常出现辱骂与人身攻击的现象,这给中国网络社会带来了种种问题。所以,实行网络实名制还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的。网络实名制可以增强网民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规范网络舆情监督行为。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成功推行实名制的韩国的经验。韩国国会在2006年底通过了《促进信息通信网络使用及保护信息法》修正案,要求主要门户网站在接受网民观点、言论以及发布图片和视频之前,必须先对网民的个人真实身份进行登记和验证。实行网络实名制初期,实名制也遭到了很大的反对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韩国网民对实名上网已经习以为常了,并且也认可了网络实名制。实行网络实名制后,韩国的网络暴力行为明显减少,网络犯罪率有所降低,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可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