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核武器扩散

核武器扩散

时间:2024-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周之后,巴基斯坦也进行了核武器试验,它也拒绝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未对没有加入该条约的国家规定任何制裁措施。然而大多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至今没有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这个《补充协议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指责美国没有履行《框架协议》,再次声明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核项目不再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此外,平壤还宣布,它正在进行生产核武器的活动。

第四节 核武器扩散

世界上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大多数国家,都无条件地遵守其规定。但与此同时,不扩散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并未成为它们拥有核武器的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前夕,南非共和国政府公开承认,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个国家秘密制造了几件核武器,但在1991年之前这些武器已经被拆除,于是,南非共和国作为无核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专家们认为,以色列在20世纪70年代曾成功研制出了核爆炸装置,但至今尚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色列从未正式承认过,也没有否认过它拥有核武器。然而有许多证据,包括以色列物理学家莫尔法海·瓦努恩从国内出逃的事实,都实际上不容置疑地证明了以色列已经拥有核武器。专家们也多次谈到了以色列“地下室里的核武器”。

1974年,印度在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情况下进行了核试验后声称,它试验了“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装置”。很明显,这里提到了核爆炸装置,它既可用于和平的目的,也可用于军事的目的。然而,印度只是在1998年5月进行了一系列核武器试验之后,才正式宣布它拥有了核武器。两周之后,巴基斯坦也进行了核武器试验,它也拒绝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未对没有加入该条约的国家规定任何制裁措施。因此,尽管实际上这些国家已经成为“核俱乐部”的成员,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条件,它们没有被正式承认为这个俱乐部的成员。经常有人提议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机制,但这需要修改条约第9条,这一条款规定,只有那些在1967年1月之前进行过核武器试验的国家,才能被确认为合法的核大国。毫无疑问,只要开始关于修改这些条款的讨论,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提出改变许多其他条款的要求,并将对不扩散核武器机制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多年以来,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核计划表示了严重的担忧。尽管巴格达早在1968年就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有消息说,它正在积极地制定一个计划,一个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制造出核武器的计划。1981年以色列空军摧毁了尚未安装燃料的伊拉克位于奥西拉克的科研反应堆,声称自己的行为是因为受到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威胁。联合国安理会议谴责了以色列的这次行动。

1991年,伊拉克军队在“沙漠风暴”战役中被摧毁之后,监督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问题决议》的联合国特别委员会确定,多年以来,伊拉克秘密实施了以制造核武器为目的的铀浓缩计划,从而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同时,伊拉克还试图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担保,从反应堆的辐照核燃料中提炼钚。1990年,在入侵科威特的同时,巴格达已顾不上哪怕是在表面上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开始加速进行生产核爆炸装置的工作。然而,直到伊拉克投降,此项工作也未能完成。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摧毁了伊拉克核计划中的所有目标。然而直到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占领伊拉克之前,都无法完全相信伊拉克已经放弃恢复核计划的打算,因为在很长的时间内,巴格达时而拒绝国际核查人员的核查,时而在实际上限制他们的活动。

确信从前的保障在伊拉克没有收到效果,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制定更加有效的保障体系。1997年,核准了标准版的《补充协议书》,规定无核国家应向核查人员开放核燃料循环的所有阶段,规定可以进行临时核查,规定只要核查人员认为有必要,就可以从周围环境中取样。然而大多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至今没有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这个《补充协议书》。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行为,也引起了对进一步扩散核武器的忧虑。平壤只是在1985年才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报道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进行浓缩铀生产技术的工作。1993年,平壤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由此产生的危机,最终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签署的《框架协议》所化解。根据这一协议,平壤同意放弃自己的军事核计划,并留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内;作为对此的补偿,华盛顿则承担为朝鲜建设两座轻水核反应堆的义务,并每年无偿提供50万吨重油作为替代能源,直到第一座轻水反应堆建成为止。该协议被写进了将来全面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决议的框架文件中。这次危机被称为第一次朝鲜“核警报”。

2003年,出现了第二次危机局面,或称第二次“核警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指责美国没有履行《框架协议》,再次声明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其核项目不再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此外,平壤还宣布,它正在进行生产核武器的活动。为协调所发生的局势问题举行的数轮“六方”会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美国和日本)未取得成果。2005年2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它已拥有核武器,不久又宣布准备进行核武器试验。

但是,到了2005年夏天,平壤表示准备恢复谈判。2005年9月19日,在北京进行的“六方”会谈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同意销毁现有的核爆炸装置,停止军事核计划并允许国际核查人员对其核项目进行核查。中国、韩国、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代表也声明愿意提供安全保障和经济援助,研究平壤关于在朝鲜建设轻水核反应堆的要求。协议是初步的,还需要对执行的进度和具体条件作出明确的说明。第二天,平壤的代表明确表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在“六方”的其余与会国履行其义务之后,才会开始履行协议的条件。

一些专家认为,关于制造“朝鲜核弹”的威胁是一种讹诈,被平壤用做取得对美国的军事进攻的保障,而这种进攻的可能性由于美国入侵伊拉克和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列入“邪恶轴心”而提高了。专家们认为,在取得这种保障后,朝鲜将会回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框架中来。同时,持这种观点的拥护者指出,朝鲜的官方人物是以“半官方”形式的口头声明,或大众媒体报道的形式宣布拥有核武器或计划进行核试验的。他们还认为,就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未必是最终的定论。根据这种情况,采取一种不确定的立场,不排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回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中来的可能性,是比较理性的选择。另一些专家认为,平壤已经彻底地走上了生产核武器的道路。但与此同时,专家们都同意下面的说法:朝鲜已经拥有“相当多的”钚(根据某些统计资料可能超过25公斤),这足以使它能够生产出数个核爆炸装置。

未来伊朗的核计划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早在沙赫王统治时代,伊朗就开始实施傲慢的核计划。应当指出,当时这样的计划得到了美国和许多西欧国家的支持。特别是在联邦德国的一些公司的帮助下,伊朗在国家南部布什尔地区开始建设原子能发电站的动力反应堆。1970年,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之后,美国和西方的大部分国家,其中包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停止了在核领域同德黑兰的合作。布什尔地区尚未建成的核反应堆在两伊战争中被破坏。20世纪80年代末期伊朗恢复了核计划,强调基本上依靠自己的力量。

1995年,俄罗斯与伊朗签订协议,为伊朗提供4座以低浓缩铀为燃料的俄罗斯轻水核反应堆,并在俄罗斯专家的帮助下修建布什尔地区的原子能发电站。协议中首次声明:由俄方提供铀浓缩技术。后来俄方又取消了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协议完全符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关于促进无核国家发展和平核计划的精神实质和字面意义。然而,在许多年间,这个协议及其实施成了俄罗斯联邦和许多西方国家,首先是和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根源。其原因是德黑兰和华盛顿之间总体关系的紧张。华盛顿认为,伊朗核计划的最终目标是生产核武器。

俄罗斯联邦领导人不止一次地指出,在布什尔修建原子能发电站完全是在和平利用核能计划的框架内进行的,它与许多其他类似的合作没有区别,其中包括西方国家与其他无核国家之间的合作,更何况伊朗已将自己主要的核项目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的监督之下。但华盛顿却认为,考虑到伊朗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它的核计划并非以能源为目的,而是以军事为目的的。美方承认,就在布什尔修建原子能发电站的计划本身而言,不具备直接的军事潜力,然而它强调,尽管如此,发电站的建成,会促使伊朗获得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未来能从事军事核计划工作的专家。

2002年底,围绕伊朗核计划所产生的矛盾尖锐化了。有情报表明,多年以来,伊朗秘密研究了许多核燃料循环的技术,包括铀浓缩和为分离钚进行辐射核燃料的放射化学加工工作。这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没有禁止的。但是,德黑兰没有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声明这项活动,而这正是德黑兰同该机构签署的协议中规定的保证条件所要求的内容。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安。伊朗将此解释为“技术性误会”,然而,伊朗也被迫承认人们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但它又强调说,进行铀浓缩和铀二氧化物辐照以及随后分离“少量铀”的试验,完全是用于和平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核动力的需要。

但是,被允许进入位于伊朗中部的纳坦兹铀浓缩试验基地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发现了用于生产武器的高浓度铀的微粒。伊朗人试图把这件事情解释为,这些微粒是要被运往某个生产铀浓缩离心机部件的国家的,虽然他们以前曾经声明,所有的离心机部件都是在伊朗生产的。[4]为此,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要求,伊朗必须立刻签署更加严格的补充保障协议书。2003年12月,德黑兰签署了这份协议书,但它却继续坚持在自己的原则上有权进行铀浓缩和辐照核燃料的加工活动。

必须再次强调,《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禁止无核国家拥有封闭的核燃料循环,特别是进行低燃料的铀浓缩活动,以及从辐照核燃料中提取钚并保存在自己的领土之上。此外,一些以无核国家的身份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工业发达国家(日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都拥有这种循环。其中包括进行铀浓缩、辐照核燃料加工以及将所得的钚保留在自己的领土之上。仅仅在对已加工的燃料的再加工过程中,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其中包括非核国家,已积累了数百吨钚。

尽管如此,伊朗的立场还是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担忧。美国坚持要把伊朗违背自己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所承担的义务这件事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并对德黑兰进行制裁。英国、德国和法国采取了比较折衷的立场。它们提议伊朗自愿放弃铀浓缩和辐照核燃料加工,作为交换,答应“适当放松一些领域的现代技术和供应”。德黑兰同意暂时停止这些工作,声明不准备制造核武器,但不同意放弃将来恢复实施这些计划的可能性。俄罗斯得到了德黑兰关于回收布什尔原子能发电站反应堆全部辐照核燃料的承诺,以便由俄罗斯的企业进行加工。尽管如此,围绕“伊朗核问题”的矛盾仍然存在。2005年夏天伊朗恢复了铀浓缩活动。2005年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管理委员会决定准备“伊朗专案”的报告,并可能将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人们对利比亚可能以生产核武器为最终目标而开展的工作感到担忧。利比亚拥有一座核研究反应堆。这个国家于1980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6年,利比亚领导人穆阿马尔·卡扎菲号召阿拉伯国家生产核武器以抵抗以色列在近东的霸权。人们担心的黎波里背着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在进行核武器方面的工作。

2002年底,在自己的外交政治方针进行总体转变的框架内,利比亚宣布,它打算同国际社会进行合作,允许国际核查人员对其秘密核武器项目进行核查,并公开了有关核武器活动的文件。已经查明,在此之前确实有巴基斯坦的学者向的黎波里提供过可以大大推进铀浓缩活动和生产钚的情报。今天,人们对利比亚研制核武器的前景的担心已经消失,因为所有有关核计划的设备和材料都从这个国家运往了美国。

现在,大多数专家都一致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机制不可能限制那些已经或将要作出这方面政治决议的国家研制核武器。这首先是因为条约允许成员国退出条约。条约第10条规定:“每个缔约国如果断定与本条约主题有关的非常事件已危及其国家的最高利益,为行使国家主权,应有权退出本条约。该国应在退出前3个月将此事通知所有缔约国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得·厄尔·巴拉迪建议,要对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采取更加严厉的态度,并取消关于退出条约不加惩罚的规定。此外,他还建议所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都必须签署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补充协议书》,因为该协议书规定了比较严格的程序来检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履行义务的情况。[5]落实这些建议,要求解决一个复杂的任务——取得世界各国的同意采取措施去惩罚那些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便想退出条约的国家,以及那些没有签署《补充协议书》的国家。

有些国家的代表和某些专家提出了更加激进的想法。比如说,他们建议以法律的形式将无核国家划分为有权从事燃料核循环所有阶段活动的国家,其中包括铀浓缩活动和辐照核燃料加工以提取钚的活动,以及另外一些国家,它们应该放弃这种从不扩散的观点来看是敏感的活动的权利。还有人建议说,要规定只有那些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和平利用核能计划的非核国家,才有权拥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

2005年5月,出席审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效果例行会议的代表们,未能在巩固条约的机制方面取得任何进展。实际上,这次会议毫无成果可言,甚至连最后的决议案都未能通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