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从古就有,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当人们思考与研究我们生活的地球与宇宙空间的关系时,首先要考察的就是地球与那个高挂在地球之上、发光发热的天球——太阳之关系:是太阳围绕着地球旋转,还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或者有别的运动方式?
日心说最早的模型,可能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宇宙中心火学说”:宇宙中心是一团熊熊的烈火,其他星球都围绕着中心火旋转。后来,阿里斯塔克(公元前310年—公元前230年)更明确提出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学说。他认为,太阳是静止的,地球和其他五个行星围绕太阳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阿里斯塔克的著作除《论太阳同月球的大小和距离》一书外,其余均流失了。但在阿基米德的著作中,记载着阿里斯塔克的观点,并给予了数学证明。后来,巴比伦的塞留库斯(约公元前150年)对阿里斯塔克的观点作了详细的阐述。
地心说的思想在古代各国许多学者的著作中都可以见到,但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则是由托勒密所提出的。托勒密的理论,记载在13卷经典巨著《天文学大成》之中。在《天文学大成》一书中,托勒密对阿里斯塔克的地动说提出了批评:如果认为地球在运动,物体就会斜着下落,浮云、飞鸟就会随着地球一起运动。在不懂得相对性原理的古代,这种批评应该说是很有力的, 日心说不被多数人接受,也是自然的。
本来,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完全属于学术(科学)本身的争论,但由于历史原因,卷入科学与宗教之冲突。在基督教的历史中,由于托马斯把亚里士多德学说与基督教思想相结合而开辟了基督教神学发展的新道路;托马斯在吸取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时,也接受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在基督教看来,人是上帝根据自己形象创造的,而且月星辰又是上帝为了人而创造的,因此,人居住的地方理应在宇宙的中心。这种观点,与托勒密的地心说是相符的。基督教思想与托勒密理论的结合,就形成了“地球在宇宙中心,上有天堂、下有地狱”的构想,这正是中世纪末日审判画面;再加上《圣经》上所谓“约书亚要太阳停止而不是地球停止”的故事[8],以及赞美“将大地置于它牢固的基础上,使其不得移动”的诗句;托勒密地心说就被纳入了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从此,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就有反对基督教教义之嫌。
然而,由于托马斯的思想体系,允许经过自然而通向认识上帝之路,而在这条道路上,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发现的不是“日动”而是“地动”,根据“自然真理”与“天启真理”一致性原理,他们认为自己发现的宇宙图景才是上帝的真正创造物,这才引起了旷日持久的激烈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