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位于美国的高龄化文脉
一、美国的高龄化
在美国政治学当中,开始对由高龄化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含义持有较为积极的关心,概要来说是在历史进入到1970年代之后才开始的。以这样的关心作为背景,1974年就被编辑完成了,把“高龄化的各种政治后果”作为主题的《年鉴》杂志的特辑版,其目的正是“激发有关高龄化的各种政治后果,以及有关民众更为广泛的认识的各种后果的理智的讨论”。
真正激发了这种关心的,比任何事态都更能凸显出影响力的应是当时突出体现在美国的越来越显著的高龄化现象本身。实际上,以1950年为起算点,如果把老人的年限标准设定为六十五岁,当时的老年人口是1 22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1%;而到了1960年则增加到1 6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2%;进而到了1970年,老年人口则上升到1 998万人,达到了9.8%;再进而到1980年,按前述标准规定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 500万人,占据了人口总数的11.3%。美国的高龄化情况于此之后不断攀升,在1990年,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口终于突破了3 000万人大关,按总人口比率来换算也达到了12.6%的程度[1]。
恰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仅以高龄化发展的速度为着眼点,日本自1950年以后的高龄化增长的势头其实是远胜于美国的。例如在1950年老年人口的比率仅为4.94%的日本,事实上仅占美国高龄人口(65岁以上)比3.2%的这一人口比率,到了1990年就达到了12.05%,差不多完全追上了美国的水平。进而过了十年之后即到达2000年的时候,相对于12.8%的美国老年人口比率,已经占据了16.94%的日本在高龄者人口比率方面可以推算出来的是已经超越了美国四个百分点(请参照表10-1)[2]。
表10-1 日美高龄化比较1920~2020年
此表出自日本总务厅统计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口构造及其变化——我国人口改观》1992年,第49页。
但是,集中到高龄人口的规模这一点,由推算之处所揭示出来的内容来看,即使仅在2000年期间,与美国的3 490万人的老年人口相比,日本仅为2 151万人故比美国少了1 300万人[3]。总之,3 490万人的这一人口规模,相当于荷兰或澳大利亚总人数的一倍,另外也超过了瑞典四倍。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到这一点,想比较准确地捕捉到有关美国的高龄化方面社会的、政治的确切含义是非常困难的。
二、有公民权者当中的高龄者
但是,伴随着这样的高龄化而来的,却是在有公民权者当中高龄者所占的比率的增大。根据美国的国势调查局的相关调查所示,于1972年之际,在有权者一亿三千六百二十万人当中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的有公民权者是2 010万人,所占比率为14.8%,到了1986年,在一亿七千三百九十万人当中高龄者为2 770万人,所占比率为15.9%,而到了1992年,有权者总数虽然为一亿八千五百七十万人,但高龄者却高达3 080万人,约占全体有权者的16.6%。顺便说一下,美国的黑人人口规模在1970年是2 262万人,1980年是2 668万人,1990年则超过了3 000万人达到了3 093万人;进而到了1992年就达到了3 164万人虽然差不多刚好达到与六十五岁以上的有公民权者全体在规模上相为匹敌的程度,但在全体有公民权者当中,针对黑人的势力而言,高龄者在数量上还是占据压倒优势。也就是说,有公民权者当中的黑人所占的比率在1972年是1 350万人,为9.9%,1986年是1 900万人,为10.9%,1992年达到2 100万人,占据全体有公民权者的11.3%,与高龄有公民权者的规模大致还相差了五个百分点[4]。
总之,像最近这样的高龄有公民权者的显著增加,对美国的政治过程的形态所给予的影响,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实际趋势。在这之中,最为显著的变化的另一个侧面不是其他,而是高龄者团体在政治这一层面上的兴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