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消极的一体化到积极的一体化

从消极的一体化到积极的一体化

时间:2024-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基于消极的一体化的想法而产生的一体化纲领,无法对有关一体化政策问题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作出回答。

2.2 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从消极的一体化到积极的一体化

根据Balassa(1962)的分析,经济一体化大体上可以区分为四种形式(参见表1)。从表1中可见,经济一体化从最低阶段(自由贸易区)经过关税同盟和统一市场,最后到最高阶段(经济统一体)。这个过程的一个结果是,一体化程度越高,成员国转移给共同体中心的权力就越多。这个中心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各国的商品和要素在一体化市场上展开自由竞争,与此相对应的是,以国际贸易理论的论证为依据,通过由保护主义到自由贸易的过渡,总是会有更多的贸易壁垒被消除,直到最终达到一体化链条的末端,即在一体化经济区域内产生一个没有制度差异的统一的国家(Blank,Clausen和Wacker,1998,第34页;Pelkmans,2001,第9页)。

表1中所描述的一体化策略表现出消极的一体化(Negative Integration)特征,因为致力于这类一体化的努力基本上与在已经实现的经济一体化区域内消除贸易壁垒有关。相反,在制度已经统一的一体化区域内,应该设置哪些制度这样一种积极的规定却无法找到(Tinbergen,1965;Blank,Clausen和Wacker,1998,第41页)。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基于消极的一体化的想法而产生的一体化纲领,无法对有关一体化政策问题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作出回答。仍然没有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在已经实现了一体化的经济区域内进行机构设置?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国际贸易理论对消除所有制度性差异的论证是否真正具有意义?这是否意味着一体化过程要一直推进到一个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目标是否完全值得追求?

表1 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

img7

资料来源:Blank,Clausen和Wacker(1998,第35页)。

受国际贸易理论启示而产生的一体化概念,经常无法回答在一体化经济区域内最终如何设置制度的问题,Pelkmans最近也明确地提到了这一点(2001,第7页以及后面的几页)。但他绝对没有怀疑自由贸易是否可以使潜在的福利增长得以实现。但是,在达到更高层次的一体化阶段的过程中,必须在整个一体化经济区域内,更清晰地明确不同管辖权限的各层次之间的上下级秩序关系。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回顾一下联邦主义理论的知识是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