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尊重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与美国和平共处
美国在东南亚是既得利益者,在东南亚有重大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与战略利益。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它在东南亚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及战略利益将日益凸显,中国需要东南亚作为其走向世界的前沿。在东南亚地区,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对待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利益,是中国21世纪初期的对外战略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要和平发展,就必须向世界表明自己对现有世界秩序的态度,也就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到底是一个改变现状的国家,还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国家。很多国家从实力政治的视角来看待崛起的中国,认为中国是一个不满足现状的大国,由于中美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冲突、中国与东南亚很多国家存在领海与领土的争端,而这些问题在现有的东南亚地区安全框架下,中国都无法实现自己的利益主张,因此中国崛起之后将会试图改变本地区现存的制度安排。兰德公司2000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随着力量的增长,在未来的10~15年时间内,会加深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竞争以及军事对抗。为了维持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以及制衡崛起的中国,东南亚国家将会持续地依赖于美国在该地区的驻军。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东南亚将成为美国遏制与接触中国的试验场地;[8]但是从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则不然,William T.Tow认为,如果只是强调中国的民族主义有可能是地区与全球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会对中国的世界观产生必然的影响。[9]其实中国政府推行“睦邻友好”的政策,就已经说明,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式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加入东南亚地区的多边安全机制,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大国”(satisfied power),中国不仅要通过多边合作来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且也要积极地参与地区组织并努力推动本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兰德公司的报告对中国的描述,是基于中国是一个不满足现状的国家的假设。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东南亚国家必然将会与美国结成同盟来制衡中国。事实上,后一种观点比较符合目前东南亚地区的现状。东盟国家的地区战略,是希望在中美关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回旋于两个大国之间。
中美两国在东南亚具有进行战略合作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两个大国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有相互一致的地方。具体表现为:两个大国都希望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该地区的发展与繁荣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两个大国都希望维护东南亚海域的安全,以确保国际海上运输线的畅通无阻;两个大国都希望通过反对恐怖主义,遏制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防止出现政教合一的极端的伊斯兰政权;两个大国都希望东南亚各国维持政治稳定与民族和谐,反对各国的民族分裂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在该地区能够有效地防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阻止该地区出现军备竞赛,以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总之,一个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东南亚,既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也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在这个共同的战略利益的基础上,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求同存异,相互合作,相互尊重。
一个稳定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的中美关系,也符合东南亚的利益。首先,它可以为东南亚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地区环境。其次,有利于加强中国、美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再次,可以促使中美两国在东南亚和亚太地区事务问题上采取更多的合作态度,从而有利于该地区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该地区的经济合作、贸易自由化、安全问题等都离不开中美两国的良好合作。从历史上看,该地区任何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如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在东帝汶部署多国维和部队等,都体现了中美合作的精神。
总之,和平发展的中国在新世纪所要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与美国相处,如何与美国所领导的世界相处。因此,面对现在东南亚的地区形势,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本地区与美国相处,与走向一体化的大东盟相处。在东南亚地区的复杂均势状态中,中国要成为维持地区稳定,推动地区繁荣的国家,要在与美国、东盟国家的合作中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要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它愿意成为一个维护现状、尊重现存地区制度安排的国家。这是中国成功和平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复杂的中美关系中,中国需要积极与美国合作,维持中美关系的均衡;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相互依赖。中国需要学会在地区多边合作中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要通过维护本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来使得自己成为共赢中的一方。
【注释】
[1]曹云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最终成果中的一部分。
[2]〔美〕约瑟夫·奈著,郑志国等译:《美国霸权的困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3]〔美〕约瑟夫·奈:《软实力是前途》,《曼谷邮报》(泰国)2005年11月28日。
[4]〔马来西亚〕译少倩:《东盟10兄弟自乱阵脚》,《工商世界》2002年8月号,第16页。
[5]Kuik Cheng-Chwee,“Multiateralism in China’s ASEAN Policy:Its Evolution,Characteristics,and Aspiration”,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7,no.1(2005):111.
[6]1977年8月,福田赳夫首相访问东盟各国,8月18日,在马尼拉发表了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著名演讲,演说的内容有如下三点:(1)日本不做军事大国;(2)它将尽力建立同东南亚国家的信任关系;(3)为了促进东南亚的和平事业,不仅同东盟各国而且也同中南半岛各国发展相互理解的关系。
[7]曹云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9页。
[8]Richard Sokolsky,“Angel Rabasa,and C.R.Neu.The Role of Southeast Asia in U.S.Strategy toward China”,RAND Report,2000.
[9]William T.Tow.Asia-Pacific Strategic Relations:Seeking Convergent Security.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p.1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