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朝与东南亚特别是与马六甲王朝的友好往来
公元3世纪中国使者康泰和朱应出访南海诸国期间,曾访问过马来半岛上的耽兰洲(今吉兰丹的哥打峇汝一带)、蒲罗中(今柔佛一带)和乌文国。公元5~7世纪时,马来半岛上的丹丹(今吉兰丹一带)、盘盘国(位于马来半岛北部)、卑力国(今霹雳州)、狼牙修(包括今吉打州)和赤土(包括今玻璃市、吉打、威省、吡呖和吉兰丹)等古国与中国不断有友好往来。
7世纪时隋朝遣使常骏等出访赤土国,国王特派30艘船到国境迎接,航行一个多月才到达其国都(吉打)。常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向马来半岛派出的专使。
历史上,中马两个民族不仅从未兵戎相见,而且中马友好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古籍中记载了大量中马友好的历史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1世纪到20世纪初,前后至少有194部文献(汉唐有11部,宋元有15部,明有39部,清有129部)记载了这方面的珍贵资料。
在郑和下西洋期间,马来半岛上除满剌加王(马六甲)国外,还有三佛齐国、彭亨、柔佛、龙牙犀角(今新加坡)和吉兰丹等国也和明王朝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宋代桂林通判赵汝适在其《岭外代答》中说:“三佛齐国,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阇婆诸国,西自大食、故临诸国,无不由其过境而入中国者。”三佛齐国即中国古书上的室利佛热国,是梵语“Crivijaya”或“Srivijaya”的古称。
郑和在七次下西洋中每次都要到访满剌加。在第四次下西洋期间(1413~ 1415年),郑和访问过彭亨和吉兰丹。《明史》载,永乐九年(1411年)彭亨王巴剌密琐剌达罗息泥遣使入贡。永乐十二年(1414年)和永乐十四年(1416年)复贡。《明史》还载,在永乐九年吉兰丹王麻哈剌查苦马尔遣使朝贡。1412年,郑和受命奖吉兰丹王锦绣、纱罗和彩绢。
郑和赠给印尼亚齐苏丹的大铜钟
在郑和的影响下,马六甲苏丹访问中国
郑和船队第三次下西洋归来,休整了约两年半的时间。在第四次下西洋前,郑和专程赴西安,聘请西安清净寺掌教哈三同行。此次远航,因为要到伊斯兰教盛行的阿拉伯半岛一带,所以同行的不仅有哈三、马欢等担任翻译,还有郭崇礼和郑和的副将王景弘。王景弘是福建漳平赤镇香寮村徐家山自然村人,该村原来属龙岩县集贤里,他从小在海边长大,极为熟悉海路。
永乐十一年(1413年)十一月,郑和船队出航,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分几支船队继续向爪哇、苏门答腊、旧港、满剌加一线进发。
彭亨,位于今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彭亨河口,是古代重要的海港。河口有灯标。彭亨与明朝关系一直比较亲密,经常有使节往返。郑和此来,亦可算为回访吧。
吉兰丹,地处彭亨北,也是一处海港。两年前,吉兰丹曾遣使访问中国,郑和船队此次奉命回访,给吉兰丹国王麻哈剌查苦马尔带来了锦绮、纱罗、彩帛等礼品。在沿丁加奴河访问了丁加奴州后,一些出使人员还居留下来,形成了自己的村庄,目前还保留着当时的习惯,有自己的首领和文物。
在印尼三宝垄的郑和随从王景弘将军的墓
郑和的父亲和手下曾经到过圣城麦加朝觐,在叙述麦加禁寺时,是这样描写的:
天堂礼拜寺……外周垣城,其城有四百六十六门,门之两傍皆用白玉石为柱,其柱共有四百六十七个,前九十九个,后一百一个,左边一百三十二个,右边一百三十五个。其堂以五色石迭砌,四方平顶样。内用沉香大木五条为梁,以黄金为阁。满堂内墙壁皆是蔷薇露龙涎香和土为之,馨香不绝。上用皂紵丝为罩罩之,蓄二黑狮子守其门。
每年至十二月十日,各番回回人,甚至一二年远路的,也到堂内礼拜……(即每年一次的朝觐惯例)
中国明王朝与东南亚各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与地理位置重要的马六甲王朝。《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外国传》是这样描写马六甲的:
吉兰丹新建的中国式清真寺
(马六甲)有山出泉流为溪,土人淘沙取锡煎成塊曰斗锡。田瘠少收,民皆淘沙捕鱼为业。气候朝热暮寒。男女椎髻,身体黝黑,间有白者,唐人种也。俗淳厚,市道颇平。
永乐元年十月遣中官尹庆使其地,赐以织金文绮、销金帐幔诸物。其地无王,亦不称国,服属暹罗,岁输金四十两为赋。庆至,宣示威德及招徕之意。其酋拜里迷苏剌大喜,遣使随庆入朝贡方物,三年九月至京。帝嘉之,封为满剌加国王,赐诰印、彩币、袭衣、黄盖,复命庆往。使其者言:“王慕义,愿同中国列郡,岁效职贡,请封其山为一国之镇。”帝从之。制碑文,敕之山上,末缀诗曰:
西南巨海中国通,输天灌地亿载同。
洗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石草木浓。
金花宝钿生青红,有国于此民俗雍。
王好善义思朝宗,愿比内郡依华风。
出入导从张盖重,仪文裼袭礼虔恭。
大书贞石表尔忠,尔国西山永镇封。
山君海伯翕扈从,皇考踄降在彼穹。
后天监视久弥隆,尔众子孙万福崇。
庆等再至,其王益喜,礼待有加。
明太祖送给马六甲国王的石牌和刻上去的上端诗文,当时就在马六甲山上。1511年后,该文物毁于殖民者入侵的战乱中。
明代官方的历史纪实书《明实录》中也详细记载了尹庆出使满剌加国(又译为马六甲)的始末:
永乐元年(1403年)冬十月乙巳,遣内官尹庆等赉诏往谕满赐柯枝诸国,赐其国王罗销金帐幔及伞,并金织文绮彩绢有差。
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癸巳……满剌加国酋长拜里迷苏剌……遣使,随奉使中官尹庆朝贡。诏俱封为国王,给与印诰,并赐彩币、袭衣。
永乐三年(1405年)冬十月丁丑,赐……满剌加……等处使臣及归附鞑靼头目宴。
永乐三年(1405年)冬十月壬午,赐满剌加国《镇国山碑铭》。时其国使者言其王慕义,愿同中国属郡,岁郊职贡,请封其山为一国之镇。上嘉之,谕礼部臣曰:“先王封山川,奠疆域,分宝玉,赐藩镇,所以宠异远人,示无外也。可封其国之西山为镇国之山,立碑其地。”上亲制碑文曰:“朕惟圣德之君大有功于天地者,范围参赞相协,陶甄日月星辰,以之明塞暑岁功,以之成天得以为天,地得以为地,各位其所而田宁,万物由是而化生,是其一心之运,经纶之妙,有出于天地之外而大于天地者,不可以名言也。昔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智无不周,动与神会,凡在天地之中有生之类,莫不阴受其赐,自生自育而不自知,四十余年于此矣!朕缵承鸿业……膺兹福庆,嘉会万邦,乃永乐三年九月,尔剌加国王遣使来朝,具陈王意,以谓厥土协和,民康物阜,风俗淳熙,怀仁慕义,愿同中国属郡,超异要荒,永为甸服,岁岁贡赋,顿首请命,纯诚可嘉,实朕皇考余恩淑庆延及尔土,用致于斯远。惟古先圣王封山奠域,分宝赐镇,宠异万国,敷文布命,广示无外之意,其封满剌加国之西山为镇国之山,赐以铭诗,勒以贞石,永示其万世子孙,国人与天无极。
马六甲葫芦镇清真寺唤礼的木鼓,是典型的早期中国击鼓鸣人的器物
尹庆奉诏到满剌加之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促进了中国与满剌加国的友好交往。
从永乐九年(1411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23年间,满剌加国王祖孙三代前后5次到访中国。特别是永乐九年满剌加国王拜里迷苏剌率妻及陪臣540余人随郑和来华。600多年前一个国家的三任元首在短短的20多年间如此频繁地访问另一国,出访的人员又如此之多,这在世界各国关系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拜里迷苏剌国王访华两个月期间,受到明成祖多次宴请。在九月十五日的告别宴会上,明成祖赐敕慰勉,曰:“王涉海数万里至京师……朕与王相见甚欢,固当且留,但国人在望,宜往慰之。今天气尚寒,顺风帆去,实为厥时。王途中善饮食善调护,副朕眷念之怀。”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同时明成祖又分别赐拜里迷苏拉国王及其王妃、子侄和陪臣贵重礼物。赐给满剌加王本人就有玉带、仪仗、鞍马、黄金、白金、钱、钞、锦绮、纱罗、绢、浑金文绮、金织通袖等。
凡中国宝船至满剌加,则立排栅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囤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其内,等候南风正顺,于5月中旬开洋回还。
印尼泗水市的“郑和清真寺”
永乐十二年(1414年)拜里迷苏剌之子伊斯罕答尔撒来朝,以父死报丧。永乐十七年(1419年)伊斯罕答尔撒再次来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伊斯罕答尔撒驾崩,但满剌加与中国的亲密关系依然不断发展。西里麻哈剌以父没嗣位,率妻子和陪臣来朝。宣德八年(1433年)九月他又带领妻子、陪臣及其弟来中国。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遣使尹庆抵满剌加,至1510年,在这100余年间,满剌加国王、王妃和重要使者访华至少有22次之多。明朝廷则有10次遣特使赴满剌加完成诸项重要使命。但是由于1511年葡萄牙侵占了满剌加,中国与满剌加两国的亲密关系遭到破坏,被迫中断。
自从郑和七次下西洋后,华人此后不断移民到东南亚,和马来人居住生活在一起,对马来社会文化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也可以从语言中看到。在日常生活中,马来人大量使用许多中国方言。印尼语、马来语词典上至少有300多个借用词来自于粤语、闽南方言和普通话。从词义上看,基本可分为十类:
1.蔬菜、水果、饮食和中药类如: kucai韭菜,tauge豆芽,kailan芥蓝,teh茶,cincau青菜凉粉,tahu豆腐,bacang肉粽,lumpiah春卷,Ginsheng人参,Kueyteow果条,Mee面,Kuaci瓜子,Dunguan冬瓜,Capcai榨菜,Guoji枸杞,Kuih糕,Longan龙眼,Kangkung空心菜,等等。
2.日常用品类如: anglo火炉(烘炉),Sarung纱笼,cawan茶碗,bakiak木屐,dacing大秤,Pinggan盘子,sempoa算盘,bak墨,kemoceng鸡毛帚,gin锦,kimka(kimkha)锦缎,jose绉丝绸缎,kuntuan琨缎,lokuan罗绢,pangsi黑丝绢,Tiang樯,Takung水桶,Sutera丝绸,Cangkuk铁钩,Cangkul锄头,Capar木盒,Loceng闹钟,等等。
3.风俗习惯类如: capgomeh元宵节,baronsai舞狮,cengbeng清明节,angpau红包,kionghee恭喜,pecun端午节,tanglung灯笼,Liang倩,Kuanxi关系,Gongxi分享,Cang铿锵,Dapao打包,等等。
4.亲属和人称类如: Agong阿公(马来语又引申为国王、秘书长和长辈等),Nenek奶奶,engkim舅母,engko(engkoh)哥,engso嫂子,lu你,gua我,Amei阿妹,等等。
5.数量词类如: ji二,go五,cepek一百,ceceng一千,ban万,cun寸,hun分,li华里,等等。
6.建筑物和地方类如: lankan栏杆,loteng楼顶,suhian私轩(转意为妓院),kongkoan公馆,kit窑,Tong桶(Tong Sampah垃圾桶),等等。
7.游戏、赌博、迷信活动类如: congki象棋,cuki族棋,kua一种纸牌,pakau(paikau)牌九,pakpui卜卦,jailangkonk扶,Ah Long阿隆,等等。
8.人物名称类如: huakio华侨,tauke老板,singke新客,singsi先生(多指中医、老师),tokoh大人物,等等。
9.地方名、国家名称类如: tiongkok中国,hokien福建,tongsan唐山(华侨对祖国的称呼),Hakka客家话,Hokkien福建话,Taiping太平(马来西亚北部唯一用华语命名的城市名字),等等。
10.航运类:如: sampan舢板,cunya(cunia, cunza)一种小船,ciang浆,cincu船主,taikong舵公,compoh总傅(船上厨师),等等。
【注释】
(1)姓名:阿巴斯,民族:马来人,出生地:中国。年龄: 56,职业:渔民,地点:槟城,时间:1950.12.7。此文件是马来西亚独立前签发的,居住在马来西亚邦咯岛的末广东虽然已经不会讲华语,但他还保留着他父亲早期从中国带来的所有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