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互依赖理论的内涵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他们在1977年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中以“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作为开篇第一句话,[3]并从理论上总结了相互依赖的两个明显发展趋势:一是相互依赖从单一型到复合型,即从研究经济上的单一相互依赖到研究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在内的复合相互依赖;二是从区域型到全球型相互依赖,即从研究仅限于发达国家范围内的相互依赖到研究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范围的相互依赖。
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首先,他们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对相互依赖进行重新定义。所谓相互依赖代表着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广泛的、普遍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相互依赖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会消除分歧,带来互利,形成共同利益。恰恰相反,相互依赖总包含着竞争,需要付出代价,隐喻着对国家自由行使主权的限制。
其次,相互依赖意指“敏感性”(sensitivity)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敏感性是指在某种政策框架内做出反应的程度,即一国导致另一国发生有代价变化的速度有多快。脆弱性是指行为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应付的代价。如果敏感性指的是试图改变局面而做出变化之前受外部强加的代价影响的程度,脆弱性则指的是行为体因外部事件(甚至是在政策发生变化之后)强加的代价而遭受损失的程度。可见敏感性更接近相互依赖的实质意义,但脆弱性却是决定国家怎样采取回应行动的关键因素。相互依赖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色对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如果双方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同或相近,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呈对称情况,否则即呈不对称情况。因此,在这个相互依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再闭关自守,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求得生存。“如果一个国家想凭借其有限的力量去取得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成就的话,他就必须赢得‘外国人’的合作。”[4]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及其他广泛领域中得到表现和展开,而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说经济相互依赖构成了当代整个国际相互依赖关系广泛的、普遍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构成了当代整个国际相互依赖关系的基础。
再次,提出了复合相互依赖的三个重要特征。该理论认为,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和政治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当代世界出现了三个重要特征:(1)非国家行为体直接参与世界政治,包括政府间的非正式联系和正式的官方安排、非政府人士之间的非正式联系,以及跨国性组织的内部联系。无论哪一种渠道,都使国际间的联系和依赖大大加强。(2)各个问题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等级之分。多种问题进入国家间关系的议事日程,它们没有明确的先后次序排列,军事安全问题不再始终居于议事日程的首位。(3)武力作用下降。由于使用军事力量要付出高昂代价,其结果也难以预料,因此,在相互依赖占优势的某些地区和问题领域,一国政府不再对其他国家使用军事力量,但这并不排除在其他地区和其他问题上把军事力量当作主要手段来使用。这些特征使得国际关系中零和博弈占完全支配性地位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实现双赢的空间有了很大增加。许多局部问题也不再被孤立地看待,而是要求大家共同努力去解决。它们之间协商、合作的领域大大拓宽。
日本学者山本吉宣、鸭武彦作了进一步论述,认为相互依赖是不同国家或不同社会之间交流的增加而引起各国之间的相互关联或联动。从现实来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多数是非对称的。即使发达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基本是对称性的,但这仅仅是少数。占国际社会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则明显是非对称的。据此,他们提出相互依赖关系的两面性,即一方面由对称性相互依赖关系派生出了国家间政治经济的协调与合作;另一方面又因非对称性相互依赖关系造就了国家间在政治经济上的竞争与合作。另一位日本学者山影进则提出适度交流说。他借用刺猬受到外来威胁时才竖起针刺的原理提出,只要当事国保持适度的不至于引起对方感到威胁的交流,那么相互依赖关系中的对立因素就会大大减少。[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