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理论视角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每种理论都为研究国际问题提供了观察、理解和解释的视角和方法。上文中所介绍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主流理论都是体系层次的理论,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对世界体系特征的认识上有所不同。现实主义强调国际体系中的实力,新自由主义强调国际体系中的制度,建构主义强调国际体系中的文化(或共有的观念)。比如在防止核扩散的问题上,现实主义者们认为,现有核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强大国力对无核国家所形成的威慑,使它们不敢轻举妄动;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是,《核不扩散条约》等制度的规范和保证,或是核大国所提供的核保护伞,让多数国家不寻求拥有核武器;而建构主义则解释为,对核禁忌的普遍认可让一些国家没有研发和使用核武器的意图。三种理论都是从国际体系的层面进行分析的,但视角各有不同。
必须清醒地看到,每种科学理论都只观察到世界这个万花筒的一面并对此进行深刻分析,只有将各种理论所观察到的画面综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就像政治学家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Walt)所言,“没有任何一个单一路径能抓住当代世界政治的全部复杂性。因此,各种各样的竞争观点,比只有一个单一理论的正统观念,使我们更为受益”[18]。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关系。我们研究理论的目的也不是要区分孰优孰劣,而是要了解每种理论的适用范围,以便我们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和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理论为指导。
从纵向上看,世界这个万花筒的画面是会转换的,人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也是发展变化的。在一段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所观察到的那个世界不可能永远固定在那里。这就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描述变化后的新世界和解释这种变化原因。同时,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深度也会变化。于是,新的理论就产生了。在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中,新理论都是建立在旧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新理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理论就一无是处了,而只是表明旧理论的解释力和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不如以前了。而且,通常旧理论所观察到的那个画面并不是完全不存在了,而是变成了新画面中的一部分,旧理论对这部分画面的成功描述或解释仍旧是新理论所无法替代的。
国际关系的三大理论能不能实现融合呢?理论有整合的必要和可能,而且这恰恰是理论进步的表现。如马克思的哲学理论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整合,成就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同时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理论也没有因为有了马克思的哲学理论而失去存在的意义。国际关系的三大主流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基础上的拓展:新现实主义解释了国际关系中的冲突,新自由主义解释了国际关系中的合作,而建构主义解释了国家为什么有些时候选择冲突,有些时候选择合作。尽管被整合的理论仍保持它的单项优势,但整合后的理论有它的合成优势,它解释的范围比旧理论要大[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