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美国因素对中国能源通道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美国凭借超强的军事实力成为全球能源通道最具支配力的国家。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既拥有能源政策,又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手段的大国,这些手段确保了美国的能源政策能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并保证了能源的供给与运输安全。20美国的实力地位对中国能源安全通道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在制定及维护本国能源安全通道战略时自然不能忽视美国因素。鉴于中国进口能源的战略通道主要分陆路与海路两种,美国对中国战略通道的影响也分别体现在陆地与海洋上。
一、美国对中国陆上能源通道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陆上石油通道的影响最初体现在巴库—杰伊汉管线与中哈管线的竞争上。2004年,当中石油和中石化试图收购英国天然气公司持有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最大油气田卡沙甘16%的股份时,遭到了联合开发集团中的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否决。这一否决对于美国所支持的巴库—杰伊汉输油管道的未来具有重大的意义。巴杰管道是一条典型的政治管线,曾因破坏环境、成本高昂以及政治风险大等不利因素遭到质疑,但出于石油战略和地缘政治的考虑——避开俄罗斯和伊朗,美国不惜冒着商业风险,坚持修建该管道。这条管道设计运输能力为5 000万吨/年,它的兴建是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的,即不仅输送巴库的石油,而且还将输送来自哈萨克斯坦田吉兹和卡沙甘近海油田的大量石油。而中哈石油管道一旦全线竣工,原油将从哈萨克斯坦包括卡沙甘油田在内的里海湾出发,途经哈萨克斯坦西部和中部的石油区,最终进入中国境内。因此,中哈管道为巴杰管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此,美国采取了三大措施对哈萨克斯坦施加影响:第一,通过经济援助向哈政府施加影响,要求其放弃修建中哈石油管道;第二,说服欧洲银行、世界银行不要向中哈石油管道提供贷款;第三,加快巴库—杰伊汉管道建设,企图将哈萨克斯坦石油引入该管道,并向西方市场输出。21由于里海的相对封闭性,目前尚无法准确获知该地区的油气储量。该地区是否能开采足够多的油气资源同时供应中国和西方国家,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假如里海的油气资源不能同时满足中美两国的需求,不久后两国之间本已存在的角逐和争夺里海油气资源的局面将会进一步加剧。
在天然气方面,美国对中国在中亚所取得的进展也持警惕态度。目前,中亚在天然气贸易和出口方向上,大致有北向通往俄罗斯,东向通往中国,西向通往欧洲以及南向通往伊朗这四条主要输出路线。尽管美国支持里海管道多样化,但其具体管道政策还是有所侧重的。在四条线路中,美国大力支持的是向西的管道,对于向南通过伊朗的管道则极力反对。美国积极支持向西通往欧洲的管道,尤其是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的建设,不仅是因为该管道绕过俄罗斯,而且因为石油和天然气将输往美国的欧洲盟国,这有助于欧洲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过度依赖。有鉴于此,不论是克林顿政府还是小布什政府都积极支持这一项目。22
在美国2006年度的《国家安全报告》中,中亚地区被视为美国外交政策中需要持久优先关注的地区。按照其公开的说法,美国的中亚政策必须同时去追求所有这些方面的目标:“促进有效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能源资源出口的多元化以及加强安全并且要赢得反恐战争。”23至少就某种程度而言,美国通过驻军,向中亚各国政府提供经济与军事援助,推进中亚各国的民主化与市场化改革,扶持亲美的非政府组织,其实也是为美国企业在中亚地区营造良好的能源投资环境。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并不希望中国在中亚过于成功。从地缘战略角度看,美国认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里海地区的地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会增强中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影响力。而中国在中亚更强劲的存在将会对美国构成更直接的地缘政治挑战,这不利于美国在中亚推进民主化的战略目标,并可能妨碍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解决地区内矛盾与冲突。
此外,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能源战略具有全球性特点,除了保证自身能源安全外,还要顾及盟国的能源安全,希望通过控制主要油气生产地和油气运输通道左右国际市场,加强对盟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控制与影响,以服务其全球战略并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24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美国认为,让更多的能源资源运往中国会损害美国及其盟国的能源安全利益,因为中国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通气会妨碍欧洲纳布科(Nabucco)天然气项目的进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未来扩建后年输气能力还将提高到400亿立方米。这条管道使中国一跃成为中亚和里海天然气的最大消费国。而纳布科项目的目的同样在于将里海的天然气经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输送至奥地利,然后再输往欧盟各国。鉴于中国已大量购买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旨在进一步扩大出口的纳布科管道将变得无利可图。为此,塔斯社援引欧盟委员会一位不愿意公开姓名官员的话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通气意味着纳布科项目已经濒临失败。25
美国除了加快实施有利于己的石油管道方案外,还以保护油气管道以及反对恐怖主义为由加强在里海地区的军事存在。1997年9月,美国举行军事演习,将第82空降师从格鲁吉亚空投到哈萨克斯坦。同年12月,当时美国负责国家安全的高级专家小组专门负责组建了“保护里海石油”的中央军事指挥部。此后的“9·11”事件向美国提供了进入欧亚大陆的最好的机会。通过确立并维持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美国实际上加强了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存在。26在这个地带上,美国传统的地缘战略、霸权战略、反恐战略和能源战略重叠在一起。27
从中国的视角看,美国作为中亚各国重要能源合作伙伴的出现对中国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不仅提高了中石油等中国企业在中亚油气上游领域进行战略投资的门槛,而且美国油气巨头的积极参与也抬高了中国企业购买中亚石油、天然气的价格。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中亚通往欧洲油气管道的陆续投产,中亚能否保障对中国持续、充足的油气供应也会存在疑问。当然,相对美国石油公司进军中亚而言,美国部队进驻中亚更令中国不安,这是因为华盛顿的军事设施就在中国边境几百公里之外。中国对美国的战略顾虑甚至比俄罗斯对美国的顾虑还要明显。有别于俄罗斯的是,国际社会并不把中国视为中亚因素的一个直接参与者,认为美国在中亚设立军事基地不会影响到它的感受。因此,中国不会从华盛顿得到多少让步,尽管中国也得到了一个好处,即把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确定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28
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优势在于,中国不仅是能源消耗与能源进口大国,中国还与中亚各国毗邻而居。地理上的邻近能有效地降低能源运输成本,并有助于避免因能源过境国过多所引发的利益纷争。不过,地理上的比邻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种地理上的邻近可以成为中国与中亚各国合作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发展势头过猛,并且在中亚油气资源投资中占据过高比例的话,中亚国家可能也会担心自己过于依赖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亚国家可能会倾向于修建一个更为复杂的油气运输网络,以便将本国油气资源与俄罗斯、中国、西方乃至南亚市场连接起来。而美国则会利用中亚国家希望在各伙伴国之间建立一种利益平衡的诉求,不断推进自身在中亚地区的能源以及其他战略利益。
二、美国对中国海上能源通道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的西北陆上能源通道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从军队部署规模、军事基地密集程度看,美国对中国能源战略通道的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海上。从美国历年安全战略报告看,对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国是从世界的范围来看问题的;对地缘战略的制定,美国的视角是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对国家经济、政治战略的制定,美国的视角是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关键地区;美国国内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也是从国际问题的解决入手。29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美国的海洋霸权是通过对海上通道的控制,包括控制战略岛、建立广泛密布的军事基地和强大的海军力量来实现的。
自里根政府开始,美军便开始积极推行全球海洋战略。1986年2月,美国海军制定了控制16个海上咽喉航道的计划。这16个海峡包括巴拿马运河、阿拉斯加湾、北美航道、朝鲜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格陵兰—冰岛—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峡以及非洲以南的航道。这些海峡连接了四大洋的海上交通线,这些航线不但是全球主要贸易航道,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军事补给通道。美国海军认为,在盟国海军的配合下,只要使用少量的美军兵力便可控制这些海峡,从而实现有效控制海洋的目的。301999年8月,美国能源部同样列出了世界六大石油运输咽喉要道: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这六大咽喉通道的原油运输量超过全球总量的40%。31在这些咽喉要道中,对中国海上石油通道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霍尔木兹海峡与马六甲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海上出口通道。每天有1 700万桶的石油通过该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这使其成为全球战略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尽管该海峡的安全一直牵动着海湾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但各国对其依赖程度不尽相同。由于沙特阿拉伯铺设了从海湾主要油田到红海延布港的“东西油管”,输往欧洲、北美的石油得以避开霍尔木兹海峡。相对而言,目前对霍尔木兹能源通道依存度最高的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而且这种依赖性还将有增无减,所以对东亚国家尤其是对中国而言,风险会越来越大。32
尽管美国并非很依赖波斯湾的石油,但美军却在波斯湾地区保持着强大的前沿军事存在。用美国前海军部长小约翰·莱曼的话来说,美国此举的意图在于捍卫其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第一,体现在确保美国及其盟国的海湾石油运输线长期畅通无阻;第二,我们必须防止敌对国家对波斯湾的控制。”33美国的这一军事存在由来已久,早在1949年1月1日,美军便成立了波斯湾地区司令部,其作战范围涵盖红海至缅甸边境,赤道至波斯湾北端。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卡特总统命令美军组建了负责保卫波斯湾石油生命线的中央司令部。自那时起,确保波斯湾石油通道畅通无阻便成为美国海军战略中一项优先考虑的紧迫任务。34此后,美国在反对伊斯兰极端主义以及全球反恐战争的名义下,把本国的战略利益诉求巧妙地融入维护波斯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诉求中,从而确保波斯湾沿岸石油钻井平台以及连接中东油气输出港到美国东西海岸航线的安全。
尽管美国的海上霸权有助于维护国际海上战略通道的畅通,并使波斯湾的石油源源不断地流入全球市场,但是美军在波斯湾地区强大的前沿军事存在也对中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尽管现阶段美国的目的在于确保中东油气资源不断地流向全球市场,但有朝一日美国海军也有可能针对中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当然,相对于霍尔木兹海峡而言,中国的这一担心在马六甲海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源于特殊的地缘构造,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的重要性相较霍尔木兹海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亚、大洋洲和非洲之间的重要通道。据统计,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油轮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是巴拿马运河的30倍,经过南中国海运输的液化天然气更是相当于全球液化天然气总贸易量的三分之二。中国八成以上的进口石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目前,经过该海峡的一半以上的船只是驶往中国的。35可以说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控制了中国石油安全的命脉,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36
从现实情况来看,印度洋以及马六甲海峡作为能源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的战略价值,将迫使中国领导人将目光投向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来源依赖于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运输航道,这种依赖将因中国缺乏相应的维护航道畅通的手段而变得更为突出。从地缘政治视角看,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畅通的重要性对于中国这样的全球贸易大国而言是不言而喻的。而能源需求所激发的地缘战略利益诉求只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对本国海运安全脆弱性的担心。
尽管对印度洋至太平洋沿岸航道的依赖性不如中国,但美国在上述地区强大的军事存在却远非中国可及。从日本、韩国开始,以关岛为链接,一直延伸到东南亚的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最后直至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这条巨大的“太平洋岛链”上密布着美军的海空军基地。它占据美国海外基地总数的一半,形成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弧形地带”,与夹在地中海和波斯湾中间的中东石油供应带相连接。显然,目前只有美国具备控制印度洋至太平洋海上石油战略通道的实力。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挑战美国的海上霸权。37相形之下,中国军队尚不足以确保东亚海上通道的安全,更不要说保护来自波斯湾的石油。38随着对外能源依赖度的日益上升,中国的能源生命线也将越来越依赖于美国海军。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本国能源安全受制于人,而且也连带着束缚了在台湾问题和周边事务中的行动自由。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中国缺乏相应的手段维护海上主要商业航道的畅通及航运安全,那么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贸往来、中国所需的能源资源就有可能沦为敌对国家海上军事封锁的抵押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