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布局和战略

布局和战略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事件,促使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外交是全方位外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工作对象趋于多元化。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都是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将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国际上各领域的外交活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事件,促使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3]为适应世界的变革、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变化和中国国家战略的需要,贯彻和谐世界理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的任务、布局和战略。

一、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指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24]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整个初级阶段,发展始终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外交工作服务的中心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新形势下,外交工作同国家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必须依靠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切实维护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发展利益。”[25]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26]具体任务是:维护一个机遇,营造四个环境,提升四个能力。

维护一个机遇,指的是维护好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1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之所以说这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机遇期,是因为这个时期世界总趋势是和平、稳定、缓和、发展,而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高峰期,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中国经济正处于竞争力最强的阶段,最能够在和平环境中发挥竞争优势。抓住并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这个机遇期能否得到维护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自己的内外政策和应对能力。当前,中国既处于发展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中国与各国的关系既处于深化合作期,又处于摩擦多发期。[27]外交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加强和改进外交运筹,正确把握机遇和挑战的辩证关系,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把握和运用机遇,善于在严峻的挑战中捕捉和运用机遇,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未雨绸缪,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切实提高抓住机遇、化解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28]

创造四个环境,即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要保持目前总体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大国关系,因为大国关系处理好了,中国与不同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也就有了很大的空间。创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最首要的是要控制好周边的热点问题,我们最大的机遇在周边,最大的挑战也在周边,最有希望的在周边,最容易出问题的还是在周边。要处理好一系列问题,包括积极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推动印巴关系进一步缓和,防止中印边界形势再度恶化,促成南海石油的合作开发,抑制“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图谋,防止日本极右势力破坏中日关系大局等。创造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要求我们防止发达国家将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强加给中国,同时要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积极参与多边外交,重要性在于参加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从源头上创造一个世界各国能够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模式和制度环境,为政治领域的合作打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创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就要向世界说明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根本需求,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这要通过我们自己客观理性的行动来展示。通过大力开展外交,建设我们的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睦和谐和平和美的深刻内涵,让世界理解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也就更为容易。[29]

提升四个能力,即不断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30]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就是要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履行和发挥好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和作用,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和重大热点问题的解决。在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就是要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大胆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进一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在形象上更有亲和力,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运用国家软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团结进取、平等友好、坦诚负责的良好国家形象,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喜爱中国。在道义上更有感召力,就是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联系起来,对国际上出现的危机、矛盾和各种争端,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进行处理,说公道话,办公道事,实现国际公平与正义,做负责任的大国。

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的基本布局

中国外交是全方位外交。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搞好传统的国别外交;另一方面,拓展领域外交。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工作对象趋于多元化。与之相适应,外交布局也不断充实和完善。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都是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领域外交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将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国际上各领域的外交活动。[31]

大国是关键。在国际关系中,大国之所以得到特别重视,是因为大国对国际政治所发生的变故影响最大。所有国家——不管是大国还是次大国——其命运都从根本上取决于那些最具实力国家的决策和行为。[32]这样说也许有点夸张,不过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实。例如,冷战期间,各国的对外政策和行为很难不受到美苏冲突的影响。冷战结束后,各国的对外政策和行为又很难不受到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战略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要维护21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营造四个环境,提升四个能力,就不能不首先重视与美、欧、俄、日等大国的关系,稳定和改善与这些大国的关系,否则就很难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有利的外部条件来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做法是与美、俄、欧、日发展各种各样的伙伴关系。

周边是首要。固国必先善邻,这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有22000多公里的陆地边界,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直接接壤的邻国有14个,加上隔海相望的近邻,共有近20多个邻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十分重视对周边国家的外交工作,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在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上的争端尚未解决;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威胁相互交织;老的热点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所以中国要和平发展,首先必须要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具体做法是通过中国与东盟“10+1”机制强化与南方邻国的合作,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强化与北方邻国的合作,通过中日韩峰会机制强化与东方邻国的合作,通过中印首脑会晤机制和湄公河合作机制强化与西南方向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把加强和发展中国家的相互支持与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基石。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行了无私的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在建设国家、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国家统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进程中,也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定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中国家和中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问题。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依然面临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共同课题。[33]在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的背景下,世界上开始有国家否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企图从政治上离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从经济上把超出中国能力的国际义务强加给中国。实际上,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左右,中国经济社会的各项发展指标离发达国家的距离还相当遥远。[34]即使有朝一日中国发展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原因,中国仍将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仍将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将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

多边是重要舞台。近年来,多边外交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层次越来越高,涉及的议题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多边外交日益成为各国展现整体外交实力的重要平台,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的主要渠道。多边外交不仅仅是我国展示国家形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舞台,也是我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塑造长期和平稳定国际环境的重要战略平台。[35]因此,随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日益紧密、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必须在加强双边外交的同时,继续扩大对多边外交的参与。

拓展各领域外交。当前,国际上经济、安全、人文、公共等各领域的外交活动日益活跃,我国在领域外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搞好政治外交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安全外交、人文外交、公共外交、资源外交、气候外交等,打造官民并举、政经文互动、相互配合的全方位外交,多领域、多方式、多角度地维护好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权益。

三、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

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格局的调整、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内展开了关于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是否适用于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探讨。一派观点认为,邓小平当时提出该战略的国际背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中国的实力虽然得到提升,但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依然很落后,因此新世纪中国外交仍然需要继续遵循“韬光养晦”战略,集中精力搞好国内经济建设,避免在国际上过分张扬;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当今的国际局势已经完全不同,中国的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21世纪中国外交应该超越“韬光养晦”,更注重“有所作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36]

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其含义是在世界上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动乱、变色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主义应该越搞越好,但不必对此张扬,到下个世纪中叶将会高低自见。邓小平指出,到21世纪50年代,如果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当然我们不要吹,越发展越谦虚。不随便批评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37]可以看出,邓小平作出这一战略决策的依据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现实。所以只要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要国际力量对比未发生有利于中国的根本性变化,就必须坚持这个战略不动摇。

在新世纪是否要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对此,2009年召开的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作出了明确回答,胡锦涛主席在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温家宝总理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回答得也很明确。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外交方针,决不是权宜之计。坚持这个方针,就要抓住机遇,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发展自己;在国际上坚持不扛旗、不当头。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个方针,我们才得以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回旋余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会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坚持这个方针?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任何理由改变这个方针。当然,我们应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对外工作的主动性和进取性。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许多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要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发挥作用,有效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38]

“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含义是:一方面,要继续坚持“韬光养晦”不动摇,不扛旗、不当头;另一方面,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的分量也要相应增加,争取有更积极、更多、更广、更好的作为,如对贫困国家的援助,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参与,对外国人道主义灾难或自然灾害的救助,积极推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的合理解决,主动参与和推动建立更加公平与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等。当然,在积极有所作为的同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一定要量力而行,所承担的国际责任要与中国的实际国力相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