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英文媒体是印度与外部尤其是西方之间联系的一个平台和纽带,它们非常关注国际问题,报纸上的国际新闻就像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信息与价值观借此流通互动。同时,由于印度的政府官员、知识精英及对外交政策有影响力的人士都讲英语,就使得英文媒体对印度外交决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和舆论影响力。
英文主流报纸中,《印度时报》的影响力可谓首屈一指。而《印度时报》的网络版也不遑多让,其网站也是英文报纸中点击量最大的。基础雄厚、影响力不断扩张给《印度时报》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报的广告收入在印度名列前茅,报社大楼坐落在首都新德里的巴哈杜尔·沙阿·扎法尔街,这里是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印度时报》与其他40余份报纸组成了印度时报报系,其中,达尔米亚家族财团控股25%,主管经营;贾殷家族财团控股12%,主管编务。[7]
一、关注美欧和南亚 不太重视亚洲整体
在《印度时报》的国际新闻报道中,现实利益、地理优先性与文化、历史纽带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数量。
鉴于《印度时报》的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及以上的人群,这样的家庭大都有亲人在美国读书;同时,印度服务外包的客户大部分在美国;再者,一段时间以来,美印关系声应气求,颇为融洽。三管齐下,美国受到了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多的关注,有关美国的内容占据了国际版发稿量的第一名。相形之下,除了军事合作,印、俄之间缺乏民间与经贸交往,俄罗斯已经逐渐淡出《印度时报》的视线。
印度自身所在的南亚一直比其他地区受到更多关注。与印度有过三次战争的核国家巴基斯坦占据着该报国际新闻版第二的位置。然而,《印度时报》对于亚洲整体的关注仍嫌不够。其实这也是亚洲媒体的一个共同点:近些年来,尽管网络化的黏性使亚洲国家间的互动越来越密切,但是各国的媒体对彼此的关注度并不高。2008年,一项针对亚洲国家主要报纸的调查显示,《印度时报》事关美国的新闻发稿量与亚洲(包括中东)的发稿量相当。[8]
在《印度时报》的历史上,一种报道模式形成后会产生强大的惯性或惰性,不会轻易因国际关系权力格局的变化而改弦易辙。比如,通过对冷战前后及1985年至1993年期间《印度时报》的内容分析发现,报道框架和思想一旦确定很难改变:虽然国际权势格局已经从两强争霸转变为一超独霸,但《印度时报》的报道仅是多了些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地区优先性的预设并无太多变化——新闻注意力并没有因世界格局新动态的干扰而分散。[9]
二、为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制造有利舆论
自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印巴分治以来,世界大国的目标一直让印度梦绕魂牵、孜孜以求。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尼赫鲁如此阐述国家雄心:“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近些年来,得益于迅猛发展的经济和有利的国际格局,印度想成为全球性大国的愿望更加迫切。资本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合谋得到了传媒力量的支持,在《印度时报》上,对大国身份的诉求既是“政治正确”,更是一种报道和解释框架。
2008年10月28日,《印度时报》公布了印度总审计署一份最新调查报告。该报告措辞空前严厉,指出印度空军的飞行员培训体系和防空系统建设“漏洞百出”,根本无法满足保卫领空的要求。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军备建设都有“阿喀硫斯之踵”,不可能毫无缺点。印度空军的规模已经稳居南亚头牌,在世界范围内也排名靠前。但是这种总体不错、局部瑕疵的状况并不能让《印度时报》满意,它忧心忡忡地发问:“面对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与随时可能爆发的边境冲突,国防部的人却整天忙着查缺补漏;这不能不让公众怀疑,我们的军队真的准备好了吗?”
《印度时报》是主流英文媒体的风向标,它的“忧天”引来众多“杞人”,纷纷指责国防部门懈怠。面对如此舆论压力,印度国防部长承认,军方之所以在装备更新上裹足不前,主要是因为政府不肯提供足够的经费。他表示:“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但我能保证事情正在走向正确的轨道,我们将尽快向空军提供任何他们想要的先进设备。”[10]
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不管是主观有意还是客观有利,《印度时报》都成了扩充军备者的同谋,通过制造舆论,助力印度打造一副钢铁骨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