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工厂结构与职工人数的变化

城市工厂结构与职工人数的变化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明治十八年,日本的近代工厂数量不过661家,但1892年便增加到2767家,到1897年更增加到7327家。由此可见,在日本当时的工业结构中,轻工业占了绝对优势。与此同时,日本近代经济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垄断经济时代,企业规模迅速扩大,1910年到1920年间发生了很多企业合并案例。这一时期,日本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有封建的从属性。

在明治初年,家庭手工业占了绝对优势地位。但是随着殖产兴业与近代工业的发展,机器工厂数量日渐增加,雇佣人数也日趋增多。尤其是1900年以后,随着垄断组织的产生,企业规模与职工人数都急剧上升。

在明治十八年(1885),日本的近代工厂数量不过661家,但1892年便增加到2767家,到1897年更增加到7327家。在动力使用方面,1894年,使用机械动力的厂家为2409家,占工厂总数的37%;到189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950家,占工厂总数的40%。

尽管使用机械动力的工厂日渐增加,但就1900年以前的情况而言,家庭手工业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据统计,1875年到1877年,工厂工业的生产总额为2100万日元,而家庭手工业生产总额为4200万日元,在工业生产总值中超过了三分之二。从1893年到1897年,工厂工业的生产总额达到了3.18亿日元,而家庭手工业仍然有3.8亿日元,显然,家庭手工业的产值仍然超过半数。不过,机器大工厂的生产份额在急剧攀升。1903年,职工数在10人以上的8274家工厂中,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为3741家,占了45%。职工数量在1897年是43.9万多人,到1903年增加到48.38万多人,增加比例不过10%。其中女工的数量为30.14万余人,占了62%,远远超过男职工的数量。由此可见,在日本当时的工业结构中,轻工业占了绝对优势。[38]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大公司的发展,鼓励企业合并,试图用规模化来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日本近代经济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垄断经济时代,企业规模迅速扩大,1910年到1920年间发生了很多企业合并案例。

1909年,职工在5人以上的工厂有32200多家,其中职工数量在5人到9人之间的工厂数量为16800多家,占52.4%;10人到29人之间的工厂数为10800多家,占33.3%;30人到99人的工厂数为3400多家,占10.8%;100人到499人的工厂数量为900多家,占总数的3%;500人以上的工厂有140家,约占0.43%。到1914年,5人以上的工厂数量有31700多家,其中5人到9人之间的工厂数量为14600多家,占46.2%;10人到29人的工厂数量有11500多家,占36.4%;30人到99人的工厂数量为4100多家,占总数的13.1%;100人到499人的工厂数量为1100多家,占总数的3.6%;500人以上的工厂数为209家,约占总数的0.7%。显然,小工厂在明显减少,工厂趋向大规模化。当然,生产的集中也会带来资本的集中。如果以1910年为基准,设定其为100的话,不满10万日元的工厂占11.53%,不满50万日元的工厂数占18.11%,不满100万日元的工厂数占10.95%,不满500万日元的工厂数占21.42%,500万日元以上的工厂则占到37.99%。到1913年,不满10万日元的工厂占10.43%,不满50万日元的占16.74%,不满100万日元的占9.88%,不满500万日元的占25.88%,在500万日元以上的工厂数占38.07%,显然,在资本集中方面,增长速度很快。[39]在日本工业的龙头行业——纺织业当中,钟渊纺织会社在1899年到1923年期间总共并购了14家公司。在1914年三重纺织与大阪纺织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东洋纺织会社之前,这两家公司已经分别合并了8家和3家公司。1903年,加入纺织联盟的51家公司中前8家公司占了总纱锭数量的51.6%。到1913年,前7家公司占有总纱锭数量的58%。[40]其他领域也都出现了并购潮,在煤炭、铜矿、制糖、石油、肥料生产等领域,大的龙头企业纷纷出现。

这一时期,日本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有封建的从属性。大企业同政府官僚勾结,充满着政商色彩。它们居于经济体系的中心地位,通过各种转包方式役使大量的中小企业,从而形成了带有封建残余的、有日本特色的金字塔般的等级经济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