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WTO)在2015年4月14日公布了2014年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统计结果,2014年全球贸易总额以进口额计算为18.7万亿美元。中国连续两年位列世界第一,仅中国大陆贸易总额就达到4.30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7万亿元,不计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美国位列第二,4.032万亿美元;德国位列第三,2.728万亿美元;日本以1.506万亿美元排名第四,其中出口额为6 840亿美元,较2015年减少了4%,进口额为8 220亿美元,减少了1%。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但各国增长依然不平衡。发达经济体中,劳动力市场、企业和消费稳步改善,石油价格下跌有利于美国经济增速,并依然处于全球经济领先地位;欧元区和日本随着经济风险压力的缓解,与美国经济增速差距变小。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望加快,预计全球经济增长2.4%。另据世界银行预计,2015年,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为4.8%,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放慢至6.7%,东欧与中亚地区回升到3%,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平均增长2.6%。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初步统计,2014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为1.26万亿美元。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为5 11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7 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流入转型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为450亿美元。
面对世界贸易总额持续上升,石油、大宗商品吨位数持续上升,跨国投资增加,全球急需增加运输能力,中国政府为了满足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规划。
中国在高速铁路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是中国规划全球“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到2015年11月30日,中国高铁通车总里程已达1.7万千米,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55%,其中时速300千米以上的高速铁路达9 600千米,占全球的60%,全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2万千米。中国高速铁路网分为骨干网、区域网、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2008年新调整规划的“四纵四横”,计划在2020年底,即“四纵四横”建成通车时,使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12万千米,高铁达1.6万千米。但“十二五”期间的铁路已将该建设计划提前到2015年完成了。2015年11月3日,中国铁道部新编制完成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计划到“十三五”末使铁路网的总里程达到14.5万千米,计划建设铁路新线2.3万千米。中国高铁建设速度快,质量好,而且已经全面掌握了所有技术,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千米的动车组技术,具有批量化生产线,实现了高速铁路系列的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世界通用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中国高铁在高速动车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和既有线提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的高铁建设受到全国各地的欢迎,国内各地都在争抢将高铁修到家乡,因此,高铁走向世界,同样会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为了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由中国政府牵头,成立了由57个国家参与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得到了亚洲和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广泛支持,并且还有许多国家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亚洲基础建设,维持亚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亚洲地区拥有全球60%的人口,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是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由于基础建设资金不足,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滞后,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下简称亚行)与亚行学院2009年联合发布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预测报告,2010—202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预计为8.28万亿美元,即亚洲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的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年均投资8 280亿美元。8 280亿美元中,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占68%,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占32%。而现有的各种机构并不能提供亚洲基础建设资金,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每年的资金仅有2 230亿美元,能够向亚洲国家投入的资金只有200亿美元,不能满足亚洲国家基础建设资金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因素,其他资金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不可能的。中国作为对世界负责的大国,在2014年已是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根据中国商务部2015年1月20日报告,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达到1 400亿美元。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在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走向国际,而亚洲各经济体难以利用各自的高额资本存量优势,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两者恰能互相补充,实现双赢。
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降低各国间商品的运输时间以及贸易成本,增加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促进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的战略会有效推动跨境人文交流活动,促进贸易量激增,进而为世界金融体系的融合创造有利条件。只有在实体经济充分发展融合的情况下,其他方面的融合发展才会展开,比如股市中的互联互通以及基金互认等。
“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横贯古今,连接中外,响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文化交流、贸易繁荣、经济发展的共同夙愿,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以及新的历史使命。“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全世界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
回望历史,2 000多年前,各国人民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着商贸往来。从2 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谊,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得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共同发展,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制造物美价廉的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之一,中国能够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并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发展,把握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受地理区位、资源环境、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出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也加快向西开放的脚步,推动内陆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有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如果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更加急需“一带一路”。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和寻求突破发展的过程,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的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通路。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拉动世界经济发展,拉动亚洲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出口。
在中国国内近年来施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下,中国和中亚乃至向西更多国家的经贸合作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可以为中亚等各国所借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通信设施等不断修建,正在形成古丝绸之路上的现代商队。
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起,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加快合作进程,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安全。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清楚地发现,陆上“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宽的经济大走廊,向西经西北贯通中国、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经济圈;向南连接东南亚太经济圈;向北至北欧、俄罗斯,通过白令海峡到达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再向南直达南美各国。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无论是从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角度,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角度去分析,“一带一路”都将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促进各国间的和平健康发展。
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会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济贸易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经济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据中国经济网消息,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过去10年,中国与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19%。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 000亿美元,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制国别的范围,不是一个实体,没有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在共同建设的未来,“一带一路”无疑将释放更大的活力。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此前表示,“一带一路”的倡议符合时代潮流,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如何巩固和平发展,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亚洲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重建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跨过南北共谋全球未来发展的伟大蓝图已经铺开。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会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