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影响深远,对密切中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空间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条线路:
中蒙俄经济带。主要是环渤海、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交通与能源通道,并向东连接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
新亚欧陆桥经济带。通过原来的亚欧大陆桥向西经新疆连接哈萨克及其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
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
中国—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经济带。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达东欧、西欧和北欧等国家。
中国—西伯利亚—白令海峡—美洲经济带。从中国东北出发经西伯利亚、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环太平洋国家经济带。分别由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并与美国的TTP国家对接。
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可以看出,“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逐步提升国际经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是互联互通,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和全球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腾飞的两只翅膀(陆上“一带一路”和海上“一带一路”),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对此,习近平主席表示,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中国太平洋沿岸连云港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中国将与沿途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南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中国高铁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有目共睹,充分利用中国的高铁优势,建构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运输网络,将有利于促进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早日实现。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APEC峰会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提出,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绸之路基金以强化基础建设,其中以建设铁路为首要,这势必将对铁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推动铁路基建产业链。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出访蒙古国时,就曾幽默地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中国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2014年11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16条铁路的基建项目,超过1万千米,横贯亚欧大陆桥,从而推进了欧亚大陆铁路建设高峰。这“一搭一建”将有力推动中国铁路“大放异彩”。届时,中国向北可与俄罗斯、向东可与韩国和日本、向西可与西欧、向南可与北非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中国高铁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作用将得到充分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