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油气管道助力各国经济发展

油气管道助力各国经济发展

时间:2023-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带一路”让能源在国与国之间更便捷、更高效地配置,助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而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是成为当前中国在中亚能源合作中最为重要的区域公共产品。中国政府最初选择在中亚宣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因为中亚与中国的关系密不可分,与中亚在中国能源安全与“西进”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

“一带一路”上,时刻不停奔跑着的能量关乎着40多亿百姓的福祉。“一带一路”让能源在国与国之间更便捷、更高效地配置,助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目前,我国用的中亚天然气已经超过了1 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代替了1.33亿吨煤,可以堆满近19万个“水立方”。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因使用能源而产生的碳排量在2014年减少了1.3亿吨,这是15年来的首次减少。受益于此,全球碳排量40年来,也首次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了。

1)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能源合作。在石油合作和输油管建设领域,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依靠双边政府签署的合同,在中国政府的财政支持下,以政府间协议以及收购股权等方式,对哈萨克斯坦的油田勘探发与管道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2006年第一条由中石油承建的中哈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从而使中国首次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中哈石油与管道合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也帮助哈萨克斯坦实现了石油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互利双赢的典范。在天然气开发和管线建设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进展迅速效果显著,中亚一中国天然气管道被誉为“世纪管道”。自2006—2014年,中国分别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多项天然气贸易协议和管道建设合同。2009年12月纵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正式建成并向中国输送天然气。2010年,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B线投入运营,A、B两线年输入天然气170亿立方米。2013年底C线完工,产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向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增加了100亿立方米的输送量。2014年9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启动了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由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入中国,预计将在2016年建成通气,届时将实现每年通过四条管道向中国运送650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与中哈石油管线一样,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不仅使中国获得了稳定可靠的天然气来源,也使得中亚国家突破了在天然气出口渠道和价格上受到的俄罗斯的限制,使得中亚的天然气获得了更加有利可图的价格以及实现了出口的多元化。

2)综合性多边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于1997年提出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明确将交通、贸易便利化、贸易政策和能源等四个领域作为工作核心,通过贷款、赠款和技术援助等形式,增加对区域合作项目的财力和智力支持。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促进贸易和投资、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加强知识传播和能力建设作为推进合作与发展的四大支柱。它的工作机制包括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和各行业协调委员会。在合作形式上既包含俄罗斯、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参与的双边合作,也有在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支持下的多边合作。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低迷的情况下,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资金支持成为这个机制的严峻考验。随着欧亚经济合作的深化,以及上合组织区域内双边能源合作的扩大,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能源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这一构想最早于2004年由俄罗斯前总理提出。此后经过多轮磋商讨论和筹备,于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提出。习主席指出,成立能源俱乐部可以协调本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在提高能效和开发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同年在莫斯科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成立备忘录》。目前上合框架内的多边能源合作具有充分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俄两国合作势头良好,合作意愿上升;中亚能源大国哈萨克斯坦对此响应积极;能源匮乏的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都报以积极的态度等等。虽然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的宗旨是维护边界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和应对非传统安全,但是随着合作范围逐渐向能源、经贸甚至金融领域扩展,上合组织将发展为集安全、贸易和能源在内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

3)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特点

2009年中国向上合组织提供100亿美元,供成员国应对经济危机。2014年9月在习主席访问中亚期间,中石油以约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所持有的卡沙干油田权益,中石油获得该油田8.33%的股权。2014年9月由中石油承建的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工程竣工投产。哈萨克斯坦的卡沙干油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田,土库曼斯坦的“复兴”气田是世界第二大单体气田,两国都将最好的油气区块作为与中国合作的新平台,这标志着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加深,经济相互依存水平不断提高。在中亚国家对油气资源进行国有化经营的情况下,中国于2007年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产品分成协议(PSA),成为在土库曼斯坦第一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获许开发土库曼斯坦陆上天然气田的外国公司。此外,中国通过上合组织以及双边渠道,向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提供了大量贷款。由中国提供贷款,中石油负责设计和施工,带有多边合作雏形的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既使得沿线中亚国家在经济上直接受益,也增加了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在天然气谈判中讨价还价的能力。而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是成为当前中国在中亚能源合作中最为重要的区域公共产品。

4)中亚能源合作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关系

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合作对于中国减轻中东进口的压力,实现油气进口来源多元化和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与中亚能源合作存在战略上的对接和利益上的契合,为中亚能源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和制度选择。

中国政府最初选择在中亚宣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因为中亚与中国的关系密不可分,与中亚在中国能源安全与“西进”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中亚国家与中国有着良好的政治关系,地理上接壤或毗邻,经济上存在互补优势。目前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与中国的关系都已分别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亚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也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可以在中国与中东、东欧,甚至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运输中发挥重要的过境运输的作用。其次,中亚能源对于“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提高海外能源安全的重点合作区域之一。截至2014年,中亚石油已探明储量约41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8%,其中哈萨克斯坦的储量为39亿吨,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拥有1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为20.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0.7%,其中土库曼斯坦拥有17.5万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拥有1.5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拥有1.1万亿立方米。中国与中亚共建管道首次实现将中亚五国与中国贯通在一张天然气管网中,既加强了中亚与中国的紧密联系,也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先行典范。正是由于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与管道建设,使得中亚国家的经济从中受益,加强了中亚与中国的经济互赖和政治互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才能够得到中亚国家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可以肯定的是,中亚能源合作曾经而且仍将作为“一带一路”的一个战略支柱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5)“一带一路”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战略对接和利益契合

首先,“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中亚区域能源合作的战略新布局,而中亚也是中国参与国际多边能源合作的试验平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能源的“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即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要求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成为加强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抓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多数中亚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对于中亚能源生产国来说,既要实现能源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摆脱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生产和运输的垄断和控制,同时也要谨防大国主导中亚能源产业;既需要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本国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也强调发展的自主权。而对于中亚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则希望融入地区经济合作中,利用邻国的能源资源发展本国经济。哈萨克斯坦2014年的总统国情咨文就将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七大优先发展方向之一。

第二,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以及管道建设,给中亚油气生产国带来了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也帮助油气匮乏的国家提供了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机会和渠道。而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及其周边的部署和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水平。

第三,“一带一路”与中亚能源合作能够形成利益契合。以能源合作为先驱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契合。中国目前已经形成来自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的海外油气进口来源,“一带一路”的设计轨迹与中国的海外能源安全通道基本重合。通过“一带一路”规划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等区域公共产品的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将得到提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融合。

能源合作能够带动区域合作的发展。就中亚地区而言,通过与中国的油气合作,特别是中亚跨国天然气管网的合作,中亚国家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已经建成的管道直接给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和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中亚国家通过与中国在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商业金融与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仅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获得开发资源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并且能够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的目标,从而提高自身能源安全,还能促进中亚地区的融合与发展,增进中亚国家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消除分歧与摩擦,降低中亚各国的经济差异。对中国而言,正是通过在中亚的油气合作,中国的海外能源合作开始从双边走向多边。中亚也因此成为中国将能源多边合作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源地和辐射源。基础设施建设是能源合作的先决条件,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多边能源合作方面,“一带一路”提出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维护油气运输管道的安全,推进跨境电网的建设。在跨境电网合作方面,2015年中国国家电网提出了一个电网互联互通方案,计划与4个国家开展9项电网联网工程,参加的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和巴基斯坦等国。

6)“一带一路”为中亚能源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鉴于中亚能源政治的复杂性、中亚国家对能源合作的诉求,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合作上的战略对接与利益契合,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依托中亚,塑造“丝绸之路”区域能源网络。“一带一路”线路图对周边能源合作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指出要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除了加大传统能源的勘探开发合作,还要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鉴于中国的海外油气资源以及运输通道与“一带一路”上的油气生产国和过境国高度重合,中国在中亚的油气合作已经初具多边能源合作的雏形,因此中国可以依托中亚,将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成果辐射到中亚周边。通过油气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将沿路的生产国、过境国和其他消费国纳入区域能源和电力网络中,塑造中国—中亚区域能源网络,并为“一带一路”能源共同市场打造坚实的后盾。一旦将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也并轨进入能源共同市场,将有望打造出一条绿色的“一带一路”。

第二,利用“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等融资渠道,为“丝绸之路”能源网络提供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是建立丝绸之路能源网乃至“一带一路”能源共同市场的重要支柱,货币、资本、商贸和金融合作则是形成能源共同市场的重要技术条件。中国可以通过“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融资渠道,弥补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建设与发展银行等融资机构投资不足的缺陷,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加快丝绸之路能源网络的形成。

第三,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中亚能源合作机制化建设,逐步形成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实施“一带一路”能源战略,需要建立成熟的能源金融体系,包括推动能源投资的强度,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定价中的话语权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建立能源上下游领域的一体化。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心东移,俄罗斯开始重视亚太市场实施能源“东进”战略的背景下,在中俄油气合作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条件下,中国在中亚周边构建区域能源市场的时机逐渐成熟。中国可以扩大能源贸易中本币结算的规模,逐步形成天然气定价和交易机制,从而为稳定中亚能源市场提供制度保障。中国还可以凭借自身稳定的市场和金融支付能力,为中亚能源市场提供应对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的公共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